羅馬人的故事ⅩⅥ:關於羅馬人的二十個問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羅馬人的故事ⅩⅥ
關於羅馬人的二十個問題
[日]塩野七生
しおの ななみ
鄭維欣 譯
三 民 書 局
作者簡介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系,1963~1968年間遊學義大利。1968年開始寫作,於〈中央公論〉發表〈文藝復興的女性〉。1970年,首部長篇作品《凱撒波吉耳抑或優雅的冷酷》獲頒每日出版文化賞,之後長住義大利。1982年以《海都物語》得到三多利學藝賞。1983年,獲頒菊池寬賞。自1992年起,以羅馬帝國千年興亡為題,著手寫作《羅馬人的故事》系列,並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發表。1993年《羅馬人的故事Ⅰ》獲頒新潮學藝賞。1999年再獲司馬遼太郎賞。2001年發行《塩野七生文藝復興著作集》共七冊。2002年榮獲義大利政府頒授國家功勞勳章。2005年獲日本政府頒贈紫綬褒章,2007年再獲文部科學省評選為文化功勞者。
給讀者的話
筆者認為,即使是同一個目的,也可以有不同的手段解決,這才是自然的作法。近十年來盤踞在筆者心頭,且在往後的七年中,還會割據筆者心靈一角的「目的」,就是如何理解古羅馬人。而這個目的,正以《羅馬人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型態逐步達成中。
在本書中,筆者的「目的」同樣也是要跨入羅馬人的世界。只不過,如果說《羅馬人的故事》是一種由正門跨入羅馬世界的方法,那麼這裡所用的方法,便像是直接從院子進入房屋一樣。
在造訪別人的家時,禮貌上當然得先打聲招呼再進入;而既然對方是羅馬人,打招呼時當然也應該使用羅馬的官方語言——拉丁文。
「您好,我可以進去嗎?」
“Salve,intrare possum?”
暫且插個話,“Salve”這個拉丁文字,在今日的義大利文裡仍在使用。這個招呼用語感覺上比“Ciao”來得斯文。比方說小學生之間會使用“Ciao”,在大學生之間則會改用“Salve”。
話說回來,既然在聽覺上已經進入了羅馬世界,視覺似乎也該比照辦理。如果事先知道從羅馬人的房屋正門進入,以及從庭院進入的感受有多大的不同,對於接下來的內容理解,相信會方便許多。
古羅馬人將非公寓的獨棟住宅總稱為“Doums”,一棟在都市內的獨棟Doums的標準原型,大致是這個模樣——
當我們說完「您好(Salve),我可以進去嗎?」踏進房屋內部時,展現在面前的景象,如果是從正門進入,看到的便是這個家庭表情肅穆的祖先塑像;如果是從庭院進入,則會見到歌頌世間的諸神像,或是女子與兒童的雕像。再接下來,就是等聽到呼喚聲後,探頭出來的羅馬人現身了。
羅馬市內獨棟建築標準原型
問題一
據說羅馬雖然軍事上征服了希臘,文化上卻反被征服,這是事實嗎?
「據說羅馬雖然軍事上征服了希臘,文化上卻反被征服,這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如果只看事物的表象的話,這話完全正確。」
「具體來說有那些現象?」
「從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後一世紀,這段大約三百年的時間裡,羅馬的領導階層元老院階級在尋求家庭教師託付子弟教育時,整個家教市場幾乎被希臘人完全壟斷。這個現象到了羅馬完全統治希臘,也就是西元前二世紀將希臘行省化之後,也完全沒有改變。
這些下一代的羅馬領導人,向希臘教師學習當時的國際共通語言希臘文、培養觀察力與認知能力的哲學與理則學;而為了提升口頭與書面的資訊傳達效率,還必須學習修辭學;要吸收前人的智慧,歷史也是不可缺少的必修學問;另外還學習能幫助培養調和感的數學與音樂。」
「這是為什麼?羅馬人不是打敗了希臘人嗎?是否就像常聽說的,羅馬人對於希臘文化抱有自卑感?」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某個層面來說,是的。不過從別的層面來說就不是了。
首先要提的是,到西元前一世紀為止,確實希臘文的語言成熱度,要比拉丁文來得高。所謂語言的成熟度,並不是由國語審議會之類的公共機構判斷,而是觀察有多少作家能在各個領域流傳下經典作品而定。
但是羅馬從西元前轉入西元後邁向興盛的這段時期,曾在人類史上留下輝煌業績的希臘文明,卻已經失去了光芒。舉凡詩詞文章、戲曲、哲學、歷史、建築、美術,乃至法庭上的辯論等等,充斥四處的爛熟的希臘文化,全是前人的成就。
勝利者可以抱著尊重的態度接納這些文化,成是認為戰敗者的東西不值一顧完全毀棄。羅馬人選擇了前者。」
「我可以理解願意尊重作品的想法。不過羅馬人連官方語言都改變成拉丁文與希臘文並用,難免讓人認為該不會是對希臘人抱著自卑感……」
「羅馬人的語言拉丁文,到了西元前一世紀,在戲曲方面有德倫西(Terence)與普勞塔斯(Plautus)、詩歌有卡特魯斯(Catullus),在散文方面則有西塞羅與凱撒……,人才輩出,可見得在語言的成熟度上,已經不比希臘文遜色。
語言的成熟度,是以文法與辭彙能夠表現多細膩而複雜的想法為基準。因此西元前一世紀後半之後的羅馬人,理論上已經不必藉助希臘文的輔助了。
可是儘管發展至此,羅馬人依舊沒有改變學習希臘文的方針,也沒有強制希臘人學習拉丁文。這主要有兩個理由。
第一點在於,如果要理解以文章為表現形式的作品精髓的話,最好的辦法還是閱讀原文。在羅馬時代之中,希臘文作品的拉丁文譯本非常稀少。因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羅馬人,原則上每個人都懂希臘文。附帶一提,羅馬時代的公立圖書館全都採用拉丁文與希臘文資料分開儲藏的結構。
第二個理由則是基於實際的考量。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所樹立的希臘文化圈(Hellenism),雖然自大帝逝世之後,範圍僅限於東地中海地區。但是希臘人亞歷山大征服當地,作法是統治階級由希臘人壟斷,官方語言也由希臘文獨霸。更由於希臘民族的優秀不僅表現在政治與文化方面,也表現在商業與航海技術上,希臘文可以說完全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個層面。
羅馬時代的語言圈
在當時的情勢下,確實希臘文是戰敗者的語言。可是難道排斥希臘文強迫學習拉丁文是聰明的辦法嗎?在羅馬人成為整個地中海區域的霸主之後,依舊維持著自己學習雙語的原則,沒有強制其他民族學習拉丁文,而這個作風也一直維持到羅馬帝國滅亡。
筆者認為,羅馬人尊重希臘文化的傾向,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自卑感,而是來自於羅馬人沒有種族偏見的特質。這也證明羅馬人具有善於統理這個由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羅馬人的故事ⅩⅥ:關於羅馬人的二十個問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