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8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
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作者:
[法]魏丕信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0-01
ISBN:
9787214033260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1980年法文版评论
前 言
中文版序

(一)人口史
(二)灾害史
(三)水利史
(四)荒政史
(五)国家与经济的关系
(六)官僚制度


导 论
第一部分 有关中国饥荒的记录
一 对自然灾害的初步考察
自然灾害
对人类的影响
二 流民问题
三 社会动荡
四 饥荒与地主制
第二部分 国家干预
五 官僚组织问题
官僚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
地方人事
六 勘灾
普遍性问题
对受灾人口进行分类
乡村控制问题
18世纪的勘灾程序
勘灾
查赈
七 赈济
18世纪官方的赈济规则
国家救济和粥厂
放赈方法
八 供给:1743—1744年的实例
赈济物资的十次分配
总的印象
九 价格调控
地方仓储,平粜与借贷
官僚制度与区际市场
十 加强与恢复生产
维持人口稳定
保存生产潜力
财政措施
扶持生产的积极措施
改善生产条件的长期性措施
第三部分 要点与结论
十一 引论
十二 国家经济措施的演变
地方仓储
漕 粮
财政资源
十三 赈灾的地理分布
十四 要点和结语
附录A 粮食发放的地区分布(A.1—A.10),直隶,1743—1744
附录B 背景资料
参考书目[1]
一、中文古籍
二、书籍与论文
表格索引
地图索引
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刘 东
1988年秋于北京西八间房
1980年法文版评论
这是一部杰作,肯定会在中国问题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作者的观点敏锐,视野广阔,书中所引用的史料新奇有趣,对于理解前现代中国国家的运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中国史研究领域有许多理由欢迎本书的出版。这本相当精彩的学术著作对于我们理解18世纪中国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最早关于传统国家在防备和救济饥荒方面的作用的后传统(post-traditional)的分析,它提出了一些关于国家的这种努力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的重要问题。……它提供了一个如何利用制度史来提出、乃至回答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范式。
——李明珠(Lillian M.Li)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前 言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这本书的研究大部分是在1970年代做的。1973年,在东京的东洋文库中,我发现了方观承的《赈纪》这部书,由此开始了我对于国家与荒政问题的研究。《赈纪》是一部不寻常的、难得的官方文书汇编,其中翔实地记录了1743—1744年直隶饥荒期间官方的活动,现在的这本书即以此为主要素材。仔细阅读这部文集,使我了解到,18世纪中叶,中国政府在自然灾害期间为维持人民生产和生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入研究《赈纪》,包括其中那些清晰的描述,特别是那些精确的数据,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皇恩”的称颂,以及对于赈灾成效——即“全活无数”——的称颂,并不仅仅是炫耀式的空话:这是符合现实的。而且,这种现实所体现出来的,是以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经有关官僚机构付诸实践的相当复杂、技术性相当强的运作。我要强调的是,通读《赈纪》中的文章,人们不难了解,这些规章制度,以及以这些规章制度为基础的实际活动,并非仅仅是纸上谈兵。
这一活动极富启示性,特别是在对传统中国国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占支配地位的时期——实际上,这种怀疑态度是指向所有官僚制度国家的,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1980年本书法文版的出版,对于改变一些欧洲和美国的中国史学家对中华帝国最后几个世纪国家及其官僚政府的管理才能和实际运作的评价肯定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本书还不是仅就1743—1744年直隶赈灾活动的专题报告。我所感兴趣的是,把这一特定事件放到更广阔的历史环境中,来了解它可能具有、或是不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性。这意味着要做几件事:首先,必须了解1743—1744年侵袭了直隶和山东部分地区的这场旱灾与中国历史上——古代的,以及现代的——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具体有些什么不同:它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灾害程度有多严重,它袭击的地区范围有多宽,受灾人口比例有多大,以及救灾物资的输入有多少,有什么可利用的输入方式,等等。
其次,有必要把这次在乾隆皇帝的监督指导下,由方观承及其上司直隶总督高斌直接指挥的救灾活动置于整个中国救荒史中来考察。这包含着:首先要考察清代国家所承继的以往历代(主要是明代)的救灾方式、技术措施及章程制度,以及这些内容在清朝最初几个皇帝统治时期是如何被改进而使之更加适时和完善的;为了做到这些,就必 ............

书籍插图:
书籍《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 插图1
书籍《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