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mb。
书籍内容:

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清 杨和订正
  
  序言
  医之一业,擅于岐黄,称为国首。夫医者意也。
  以望、闻、问、切而察其表里虚实,因暑湿风寒而合乎病脉形证,孰标孰本宜详,在脏在腑可辨,思维切而病之底蕴可窥,用意深而药之却病必易。合而观之,本无偏颇之患,析而论之,亦有中正之理。余观折衷一书,分门甚简,病情悉备,洗净浮辞,独存精要,为海内罕觏之书,实有益于民间之用。奈粤匪乱后,刊板尽废,无从可购,所有家藏,均属抄本,皆有秘而不宣之意。余弱冠时,闻先人言及:欲习幼科,必谋折衷式目为幸。后十余年,适有知己怀保赤之心,苦于局外,知余宗幼科,历有年数,承借是书。取而玩之,实深感慨,可谓欲拯斯人之疾苦者,即以是为济世之航也。
  维无推拿之法,而用药极当。独惜此本亦是抄传,其字句乖误甚多。余依样葫芦,不求甚解。维稍有涂改,仍不免以误传误之弊。若有识者见之,不妨指点迷津耳。
  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壮月录。
  
  济世轩雨荪孟作霖谨序
  是书抄成,一片苦心,宜尊之、重之、久而藏之,切勿借于外人。况医家皆以为秘本,其实非也,特恐遗失故耳。望吾后裔将此书藏之,无废吾之苦心也。至要至要!
  
  二经
  心:手少阴之脉,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小肠:手太阳之脉,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心包络:手厥阴之脉。
  大肠:手阳明之脉,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肝:足厥阴之脉,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足少阳之脉,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脾:足太阴之脉,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传胃:足阳明之脉,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肺:手太阴之脉,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三焦:手少阳之脉,如天地三元之气也。
  肾:足少阴之脉,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膀胱:足太阳之脉,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
  
  急惊辨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为百病之长也。肝火已炽,为真水未旺;心火已炎,肺金受制,故肝木常有余而脾土常不足。或失于保养,或抱于当风,或衣衾过厚,以致邪实郁蒸,积于心、传于肝。再受人物惊触,未发之时,卧珍睡惊跳,又有或笑或哭,﨎齿咬乳,鼻额有汗,气促痰鸣,忽而闷绝,目窜上视,口噤不开,手足搐掣,此热盛而然,况兼面红脉数可辨。盖心有热选而肝有风,风主乎动,火得风则烟焰起,二阳相敌,风火相搏。肝藏魂,心藏神,因热则魂易动,故发惊也。心主乎神,则不受触,遇有惊则发热。热极生风,故能成搐,名是急惊,以宽气饮、三解散去参主之。如暴感此症,未别阴阳虚实,先用五苓散和宽气饮,少加宽热饮,三药合用,姜汁沸汤调灌即解。凡惊风发搐,听其自动而眩:原文缺末笔,为避清圣祖玄烨讳,今改。后径改不出注。
  
  止,不可抱紧,使其气机畅通可也。不然定有惊废之症。
  余尝感慨诸人每见惊风搐作,不明标本,混为一症,遽用金石脑麝,误吞蛇蝎大寒搜风等剂,投之耗伤真气,其症愈甚,多致不救。殊不知惊生于心,风生于肝,搐始于气。所谓搐始于气者,盖因风寒暑湿燥火之机,若气一不顺,便搐于咽喉间,搏于心肺,传入肝经,其气上不能升,下不能降,使津液郁滞不得流行,故痰涎壅闭而作搐也,亦宜宽气饮治之。
  然当知所以受病。如病在惊,惊由痰热,只得可退热化痰,其惊自止;如病在风,风由惊作,只可利惊化痰,其风自退;如痰涎壅盛,急须退传热化痰;如手足搐掣,亦须截风散惊,此不易之法也。
  有伤风后发搐者,口中气出热盛,呵欠顿闷,手足摇动,此气血未实,不能胜任故也,治当先发散,大青膏主之。
  有伤食后发搐者,身体温,多睡或呕吐,不思乳食,此食积凝滞,则气亦因之而滞,故发搐也,当先定搐,加羌活、防风,兼泻青丸下之,后用白饼子下其食,渐用异功散养其气。
  
  有出麻痘而发搐者,身体温,多睡或呕吐不欲饮食,此乃热乘于心,心火炎上,故目睛上窜,其症:耳轮、鼻尖、手足稍冷,嚏喷眼涩,睡中惊跳是也,但无痰涎为异耳。治法当平肝木,利小便,平肝木则风自去,利小便则心热退,风热既定,则麻痘出而搐愈矣,宜导赤散加芍药、防风、荆芥之类。
  有痘后发搐者,此气血虚弱,复感风寒,热毒反滞,且不敢发散清利,不治者多矣。
  珍有闻声即掣跳者,乃肝肺不足,魂魄不稳,稀故神有不安,非谓惊也,可服犀角地黄丸。
  有小儿心气虚怯,神不安定,连并掣跳者,选可服四君子汤加辰砂少许服之。
  暑风一症,因夏月感冒风邪太甚,致面垢唇红,脉息沉细而数,忽然发搐,不省人事,治以消暑清心饮、辰砂五苓散及抱龙丸。
  慢惊辨
  慢惊属阴,阴主乎静而缓,故曰慢惊。或得于大病之后,或逆传误转之后,目慢神昏,手足
  偏动,口角流涎,或口中气冷,或囟门下陷,睡则扬睛,或半开半合,此真阳消耗而阴邪独盛,阴极生寒,寒为水化,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本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两眉微耸,两手垂下,时复动摇不已,此症有汗者必不治,故仲景曰:阴不得有汗,盖阴症皆无汗,若有汗者,阳亦亡耳,治法不同,如吐泻得之,则理汤加木香以温其中,五苓散以疏其水;如脏寒泄泻得之,则先以术附汤,后用调气汤调和脾胃;如外感寒风,则可与桂枝汤、葛根汤,其他可以类推矣。然慢惊虽属阴,视其浅深何如,不可纯用温药及燥烈之剂,惟于平胃中加截风定搐之品,如全蝎、僵蚕、白附,天麻、南星等为良,若吐传不止即投定吐饮,泻不止宜服六桂散、五苓散,若痰多唇白、四肢冰冷、不醒人事方可回阳用固肠汤速灌之,以生胃气,胃气既复,投醒脾散徐徐调理。慢惊之候,面青额汗,舌卷低头,眼合不开,困睡摇头吐舌,频呕腥臭,噤口咬牙,手足搦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热,其脉沉细。盖慢惊之候,由吐泻损脾者多,病传已极,总归虚寒,推脾所受,故曰慢脾惊。若逐风则无风可逐,疗惊则无惊可疗,但脾间痰涎虚实往来,其眼合者,
  脾困气乏,神志昏迷,痰涎壅滞,然而世所谓难疗者是也,大要生胃回阳金液丹、生附四君子汤酌而用之,若胃气渐复,仍服醒脾散、异功散之类,诸药不效者,如有太冲脉则取百会穴灸之可也。
  总括:
  面红卒中浑身热,唇紫牙关气如绝,目翻搐搦喉中响,此是急惊容易治。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