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1章 痛风基本知识
第2章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第3章 现代医学对痛风发病机制的认识
第4章 现代医学对痛风、高尿酸血症病因的认识
第5章 痛风的检查方法
第6章 痛风的诊断
第7章 痛风的诊疗原则与辨证论治
第8章 治疗痛风的对药
第9章 治疗痛风的对穴
第10章 痛风的现代医学治疗
第11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第12章 痛风并发症的治疗
第1章 痛风基本知识
痛风主要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及体液中的尿酸含量升高,尿中的尿酸排泄量减少,当尿酸盐以结晶形式沉积于骨与关节周围及皮下组织时,即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
第一节 嘌呤
一、嘌呤的来源和主要功能
嘌呤(purine)与尿酸(uric acid)的代谢异常是痛风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基础,是导致痛风的最根本的原因。嘌呤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碱基,其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产物就是尿酸。
嘌呤在人体内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人体内的嘌呤碱基主要包括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和黄嘌呤(xanthine,X)等,以腺嘌呤和鸟嘌呤为主,它们分别与磷酸核糖或磷酸脱氧核糖构成嘌呤核苷酸。
嘌呤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其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核酸分子的组成部分嘌呤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构成嘌呤核苷酸,而嘌呤核苷酸是核酸合成的原料之一,其与嘧啶核苷酸共同组成核酸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2.重要的能源物质三磷腺苷(ATP)、二磷腺苷(ADP)都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在各种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3.重要的信使分子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是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在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多种细胞膜受体激素的作用发挥中起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
4.作为某些活性基团的载体S-腺苷甲硫氨酸是甲硫氨酸循环中的重要中间活性代谢物,是活性甲基的载体,在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5.参与组成某些辅酶腺苷酸是多种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比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和黄素腺嘌呤辅酶等,而这些辅酶在机体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等重要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等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调节生长发育的作用。
人体内的嘌呤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含嘌呤的食物,另一来源是体内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自行合成,以后者为主。食物中的核酸大多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在胃酸的作用下,核蛋白分解为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在小肠中,在胰液和肠液中的核酸酶(磷酸二酯酶)的催化下逐步水解破坏3′,5′-磷酸二酯键,生成单核苷酸(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单核苷酸在各种特异性的核苷酸酶(磷酸单酯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核苷和磷酸。单核苷酸和核苷均可被细胞吸收,但绝大多数核苷在细胞内被进一步水解生成游离的碱基和核糖。碱基还可以进一步氧化。嘌呤碱基在人体内最终被氧化生成尿酸。尿酸由肠黏膜吸收入血,并经肾脏从尿液排出体外。目前普遍认为,食物来源的嘌呤主要生成尿酸,很少被机体利用,而参与各种重要生命活动的嘌呤碱基主要由人体自行合成。
二、嘌呤的合成代谢
人体内的嘌呤碱基主要是人体细胞自行合成,食物来源的嘌呤只占极小的比例。在人体内嘌呤的合成有两种途径,即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和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从合成嘌呤的量来看,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必须指出的是,人体内嘌呤的合成是以合成嘌呤核苷酸的方式进行的,而并非先合成单一的嘌呤碱基,再与磷酸核糖连接。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是指机体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和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经过一系列极其复杂的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在这种合成途径中,嘌呤碱基的合成一开始就沿着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进行,即在磷酸核糖的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而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基,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这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重要特点。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能合成嘌呤碱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氨基酸、二氧化碳、一碳单位等简单基础物质为前身物质。但是在人体,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目前认为,肝脏是人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最主要的部位,其次是小肠黏膜和胸腺。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非常复杂,于20世纪50年代由Buchaman和Greenberg实验室确定。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①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②IMP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鸟嘌呤核苷酸(guanosine monophosphate,GMP)。
1. IMP的合成这个阶段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主要阶段,需要经过11步反应完成。
(1)5-磷酸核糖与ATP在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催化下生成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
(2)PRPP与谷氨酰胺在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5-磷酸核糖胺(PRA)。
(3)PRA与甘氨酸在ATP供能的情况下生成甘氨酰胺核苷酸(GAR)。
(4)由N5,N10-甲炔四氢叶酸提供甲酰基,GAR被甲酰化成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FGAR)。
(5)FGAR与谷氨酰胺反应,生成甲酰甘氨脒核苷酸(FGAM)。
(6)FGAM脱水环化形成5-氨基咪唑核苷酸(AIR),此时合成了嘌呤碱基中的咪唑环。
(7)FGAM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5-氨基咪唑-4-羧酸核苷酸(CAIR)。
(8)CAIR与天门冬氨酸缩合生成复杂的中间产物。
(9)中间产物脱去一分子,延胡索酸裂解为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
(10)AICAR由N10-甲酰四氢叶酸提供甲酰基,被甲酰化成5-甲酰胺基脒-4-甲酰胺核苷酸(FAICAR)。
(11)FAICAR脱水环化,生成IMP。整个过程要消耗5分子ATP。
①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②磷酸核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