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验方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医临证验方录
秦茂平
重庆出版社
目录
序
序言
一、解表剂
引子
第一方 九味羌活汤
第二方 新银翘散
二、清热降火剂
引子
第三方 三黄石膏知母汤
第四方 加减小柴胡汤
第五方 香连白头翁汤
第六方 香连平陈汤
第七方 增液芩连汤
第八方 柴胡常山合剂
第九方 加减清骨汤
三、温里剂
引子
第十方 吴芍半夏香蔻汤
第十一方 当归四逆汤
第十二方 参附加芪汤
第十三方 附子加芪汤
四、祛痰剂
第十四方 麻桑苏杏半星汤
第十五方 桔桑芩翘汤
第十六方 加味半夏白术汤
第十七方 半夏海藻柴芍汤
第十八方 二陈白附栀子汤
第十九方 加味涤痰汤
五、燥湿剂
引子
第二十方 平陈香蔻汤
六、利水剂
引子
第二十一方 麻黄黄芪防己汤
七、理气剂
引子
第二十二方 柴胡疏肝散
第二十三方 加减半夏厚朴汤
第二十四方 胆道驱蛔方
八、理血剂
引子
第二十五方 加味四物汤
第二十六方 血藤桃红四物汤
第二十七方 芪术地榆汤
第二十八方 没药当归汤
第二十九方 棱莪合剂
第三十方 乳没桃红汤
第三十一方 治心绞痛方
第三十二方 加味失笑散
第三十三方 补阳还五汤加味
第三十四方 旱莲槐榆汤
第三十五方 三三一合剂
九、补益剂
引子
第三十六方 加味八珍汤
第三十七方 加减地黄汤
第三十八方 肾气丸
十、熄风剂
引子
第三十九方 钩栀榆地汤
第四十方 蝎蚕天星汤
序
序言
巫山地灵人杰,名医辈出,先贤有“南冉北张”之誉的国医大师冉雪峰先生,时贤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外交棋子的国际知名针灸专家宋正廉教授,今有冉雪峰先生嫡传弟子、全国著名中医龚去非先生的门人弟子服务桑梓,可谓国医荟萃之乡。
为发扬光大国医之乡传统,繁荣中医药事业,丰富中医临床治疗经验,我们收集了师承龚去非先生的王锡国医师及县域内知名中医的40余个临床常用的经验方及其加减应用,并汇编成册。该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龚去非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经验,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县的中医临床学术成果。
本书编写时正值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系列文件陆续出台。意见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本书的编写旨在传承祖国医学,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略尽绵力。同时也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提供一本临床参考书,临证时一旦诊断明确,按书中方剂加减应用定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错,恳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二〇〇九年五月于巫山
一、解表剂
引子
1.外感表证
分表寒、表热、暑湿。
2.肢体表现疼痛
包括眼、鼻、齿等器官的某些疾患。
3.附表证的证候
(1)表寒证起病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或不发热或低热,苔薄白润,脉浮紧。
(2)表热证起病急,发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暑湿身热,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痛楚,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第一方 九味羌活汤
一、组成
羌活15g,防风15g,苍术10g,细辛3g,白芷10g,川芎10g,黄芩10g,生地10g,甘草5g。
二、方解
此方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方中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疗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为君药;防风祛风燥湿,苍术发汗祛湿,是为臣药;白芷、细辛、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黄芩、生地清泄里热以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甘草调和诸药。
三、方歌
九味羌活羌防苍,辛芷芎芩地甘商。
四、临床治疗经验
1.感冒(或流感)
表寒证原方去黄芩、生地,加紫苏、连翘、桔梗、杏仁;表寒而兼里热甚者,原方去苍术、细辛,加生石膏、黄连、知母、桔梗、杏仁。
2.湿热病
临床要点临床以始恶寒,后但热,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为主要表现。
原方去羌活、白芷、苍术,加藿香、半夏、厚朴、茯苓、桔梗、杏仁。包括胃肠型感冒、中暑(偏湿重)、肝炎、勾端螺旋体病初期等。
3.风寒湿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要点反复发作病史,游走性四肢关节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可能有心肌损害(心电图有ST-T改变症状,可见乏力、气短、心悸等),血沉可能偏高。
加减原方去生地、黄芩,加独活、防己,寒盛痛剧加制川乌;气虚加黄芪、桂枝、白芍、当归,能缓解症状。
4.急性肌炎(痹证化热)
临床要点急性发作,局部肌肉潮红,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患肌僵硬、压痛,遇凉痛缓。
加减原方加黄柏、赤芍。
5.偏头痛
临床要点反复发作史,一侧头部突发剧痛,每次发作痛约2小时至半天,疼痛难忍,痛止如常人。
加减原方加半夏、茯苓、制白附子,另用荜拔末吹鼻(患侧)可缓解症状。
6.三叉神经痛(外风范围)
临床要点反复发作史,一侧口颊突发如刺痛、如灼样疼痛,经过约1~2分钟,一日数次发作,洗脸刷牙,吃饭说话均可引起疼痛,可连续数月或数年。
加减原方加蜈蚣三条、全蝎、制白附子或加制川乌,能缓解症状。
7.风湿性口眼喎斜属寒湿兼内热者
治同上方,起病在三月以内,15~30天可治愈。
8.体表痈肿(未化脓)
临床要点体表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像“火山口”,其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有肿大和疼痛。除有局部剧痛外,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加减原方去苍术、细辛加连翘、川黄连、没药、蒲公英、野菊花、大贝,效果优良。
9.下肢陈旧性丹毒(下肢乌红硬肿胀)
临床要点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加减原方去苍术、细辛、白芷、川芎加赤芍、红花、桃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临证验方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