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ZYYXH/T157-2009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nstitution in TC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
ISBN 978-7-80231-614-0
Ⅰ.中… Ⅱ.中… Ⅲ.中医学—体质学 Ⅳ.R2 Q98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034050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顺义兴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22千字
2009年4月第1版 2009年4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80231-614-0
*
定价 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读者服务部电话 010 64065415 010 8404215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目 录
前 言
引 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3.1 平和质(A型)
3.2 气虚质(B型)
3.3 阳虚质(C型)
3.4 阴虚质(D型)
3.5 痰湿质(E型)
3.6 湿热质(F型)
3.7 血瘀质(G型)
3.8 气郁质(H型)
3.9 特禀质(I型)
4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4.1 判定方法
4.2 判定标准
4.3 示例
附 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前 言
本标准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琦、朱燕波。
本标准首次发布。
引 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本标准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中医“治未病”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治未病”提供了体质辨识的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
中医体质学者经过近30年的研究,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体质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本标准是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应用本标准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医疗法规和法律要求,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审定组成员有:张伯礼、杨明会、沈同、刘保延、李乾构、唐旭东、仝小林、彭勃、陈淑长、周宜强、刘雁峰、陈珞珈、王承德、孙树椿、丁义江、汪受传、段逸群、花宝金、陈信义、刘大新、马健。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3.1 平和质(A型)
3.1.1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3.1.2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1.3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3.1.4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1.5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1.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3.2 气虚质(B型)
3.2.1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2.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2.3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3.2.4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3.2.5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3.2.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3 阳虚质(C型)
3.3.1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3.3.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3.3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3.3.4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3.3.5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3.3.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3.4 阴虚质(D型)
3.4.1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3.4.2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3.4.3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3.4.4 心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