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吐泻门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4mb。
书籍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三十四
小儿吐泻门
小儿直诀 【宋 钱乙】
吐泻兼变证治
五月二十五日以后,吐泻壮热,此脏腑中九分热也。伤热乳食,吐而不消,泻色深黄,玉露散主之。 六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温,脏腑六分冷也。呕吐乳食不消,泻色黄白,口干作渴者,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后,吐泻身凉,三分热七分冷也。不乳多睡,闷乱哽气,出气,睡卧露睛,唇白多哕,亦用益黄、玉露二散主之。 八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凉,不乳干哕,泻青褐水,无阳也,当用益黄散。吐泻乳食不化,时时下痢,肌肉消瘦,此脾胃虚寒也,用木香丸。夏月不可服,如有冷证则少服之。其身温壮热,或泻痢红黄赤黑,此脾胃实热也,用黄连丸。冬月不可服,如有热证,则少服之。 【注 按前法即《内经》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之本旨。又云: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证。盖胃伤则呕吐,脾伤则泄泻,脾胃俱伤则吐泻并作。前证若伤辛热,停滞呕吐,或大便下痢者,用六君子加黄连、吴茱萸、木香。若停滞已去,泄泻不已,用四君子加肉蔻、骨脂。若伤生冷腹痛,泻痢青白,用六君子加砂仁、木香、炮姜。若伤鱼肉等物,用六君子加山楂、砂仁。若泻红黄赤黑,诸脏皆热也,先用香连丸,后用补中益气汤送香连丸。若泻痢青白、乳食不化者,用人参理中丸。若吐泻昏睡而露睛者,用五味异功散。睡而不露睛者,用玉露散。若吐而手足俱热,或喜冷饮食,或睡不露睛者,用泻黄散。或手足冷,或恶冷饮食,或睡而露睛者,用六君子、木香。然木香、黄连二丸,虽能攻病克邪,不无伤损脾胃,治者审之!】 若吐乳泻黄,伤热乳也;吐乳泻青,伤冷乳也,皆当下之。吐泻昏倦,睡不露晴者,胃实热也。吐痰涎及绿水者,胃虚冷也。 【注 按前证若儿自受惊,或乳母恚怒,致儿吐泻青色者,宜用异功散加柴胡。若母食厚味而乳热者,用东垣清胃散。母饮酒而乳热者,用葛花解酲汤,子服一二匙。若饮烧酒而乳热,或子母身赤,或昏愦,服冷米醋三五杯,多亦无妨;儿服一二匙。若母停滞生冷而乳冷者,母服养胃汤,子服调中丸。若母停滞而变热乳者,母服大安丸,子服五味异功散。若母郁怒伤肝脾而乳热者,用归脾汤、逍遥散。若母脾虚血弱而乳热者,用六君子加芎、归。若母气血虚而乳热者,子母俱服八珍散。若母劳役发热而乳热者,子母俱服补中益气汤。若因母怒动肝火而乳热者,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山栀。其吐痰涎及白绿水者,肝木乘脾土之虚寒证也,用六君子加柴胡、木香。大凡吐乳泻青色者属惊,法当平肝补脾;吐泻青白色者属寒,法当温补脾土。前诸证若手足指热者属实,手足指冷者属虚,此亦验法也。】 初生十日内,吐泻壮热,不乳或乳不消,或白色,先用白饼子下之,后用益黄散和之。 初生下吐,因秽恶下咽故也,用水瓜散主之。凡初生须急拭净口中,否则啼声一发,秽物咽下,致生诸病。 【注 按芽儿初生之患,多因乳母不慎七情,不节厚味,传儿为病,当审其因以调治其母。前所用之药,恐脏腑脆嫩,不能胜受,治者审之!】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泻痢
五脏皆言热证,无寒冷证,亦有谓泻痢小便青白不濇为寒。水谷不化而色不变,吐痢腥秽,澄澈清冷,青白不濇,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者寒证也。 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黄赤而濇者为热证。世传小儿吐痢霍乱,食乳未及消化而痢尚白,便论为寒证误矣。仲景云:热邪不化谷。岂为寒也!
儒门事亲 【元 张从政】
身热吐泻
凡小儿身热吐泻,腹满不进饮食,可急与牛黄通膈丸,下过四五行则自愈矣。盖乳食便属水,甚则成湿,以治湿法治之,用燥热之药非也。 凡小儿水泄不止,可用五苓散与益元散各停,用新水调下三二钱,频服,不拘时候。若暴速注下,甚者属火,凉膈、通圣等散治之,用者勿轻。非深于造化者,未易语此。
水泻
小儿暴注水泻不止,《内经》曰:此名暴速注泻,久而不愈者,为涌泄注下,此乃火运太过之病也。火性暴速故也。急宜用新汲水调下甘露饮子、五苓散、天水散,或用井花水煎此药,放冷服之,病即瘥矣。不可用御米壳、干姜、豆豉圣散子之类,纵然泻止,肠胃气滞不通,变为腹胀。此法宜分阴阳利水道,乃为治法之妙也。
久泻不止
凡小儿久泻不止,至八九月间,变为秋深冷痢,泄泻青白,时时撮痛,乳瓣不化,可用养脾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送下,日进三服则愈。益黄散亦可用之。 凡治小儿之法,不可用极寒极热之药,及峻补峻泻之剂,或误用巴豆、杏仁、硫黄、腻粉之药。若用此药,反生他病。小儿易虚易实,肠胃嫩弱,不胜其毒,若治之,宜用分阴阳、利水道最为急,用桂苓甘露散之类。
幼科全书 【元 朱震亨】
呕吐
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呕,有声有物曰呕吐。其证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伤。 凡寒吐者,吐时少而出物多,此胃家受寒也。或用胃苓丸,煨姜汤吞,或以理中丸治之。寒吐食不化,不恶食。 凡热吐者,吐时多而出物少,此胃家有热也。以二陈汤加黄连、煨干姜治之。热吐食化,不恶食。 凡食积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能食。如食时即吐者,此积在上焦胃口也,宜用淡盐汤吞下,后用鹅翎毛扫口中,令其吐尽旧积,以二陈汤加煨干姜、神曲、炒麦芽、炒杏仁治之。 如食下一二时而吐者,此积在中焦胃下口过小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通去旧积,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 如早食晚吐,晚食早吐者,此食在下焦,小肠口下过大肠口上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下之,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消草药如神曲、麦芽、砂仁、香附之类。如呕吐久而诸药不纳者,此胃口伏火关格之病,用理中汤加童便、猪胆汁同炒煎服即止,神效,妙不可言。 如呕吐出蛔虫者,以理中汤加乌梅一个,附子一小片,黄蘗、川椒一服即止。 如呕吐后而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调之。 如诸吐不纳药者,此阴盛拒阳也;必加童便、猪胆者,盖童便味酸咸性寒,胆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汤服,则阴体渐消,阳性乃发,此《内经》所云: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也,非吾子孙不示。 凡吐不止,目上视,头后仰者不治。 袓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小儿吐泻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