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血 证 论
清·唐容川著
金香兰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血证论/(清)唐容川著;金香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ISBN 7-80089-520-3
Ⅰ.血… Ⅱ.①唐…②金… Ⅲ.血症-研究-中国-清代 Ⅳ.R 255.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6)第12070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发行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 电话:64405750 邮编:100013)
(邮购联系电话:84042153 64065413)
印刷者:北京市卫顺印刷厂
经销者: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开 本:850×1168毫米 32开
字 数:140千字
印 张:7.625
版 次:2005年6月第2版
印 次:2005年6月第1次印刷
册 数:5000
书 号:ISBN 7-80089-520-3/R·520
定 价:10.00元
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出版部调换。
HTTP://WWW.CPTCM.COM
内容提要
《血证论》八卷,为清末名医唐容川所著。该书卷一为总论。卷二至卷五分论血上干证治、血外渗证治、血中瘀证治,凡三十二证。卷六为失血兼见诸证,计四十余种。卷七、卷八,编列本书引用各方,附以方解。是书单论血证,条分缕析,辨证用药,颇有独到见解,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临床参考书。
校注说明
《血证论》为清末名医唐容川所著。唐容川,名宗海,四川彭县人,生活于咸丰、光绪年间。唐氏早年学文,后习医,著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血证论》等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他最早提出“中西汇通”一词,并从保存发扬我国传统医学的愿望出发,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是我国早期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唐氏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血证的研究,更具独到之处,为近代医家所推重。
其《血证论》成书于1884年。共八卷:卷一为总论,分述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生死,用药宜忌等。卷二论述血上干证治,如吐血、呕血、咯血等十四证。卷三论述血外渗证治,如汗血、血箭、血痣等七证。卷四论述血下泄证治,如便血、尿血等六证。卷五论述血中瘀证治,如瘀血、蓄血等五证。卷六论述失血兼见诸证,凡与失血有关各证,无不备举。卷七、卷八为方解,对本书所引各方,详加解说。本书专论血证,在气血病机,血证辨证,血证治法及选方用药方面,阐述详明,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该书自1884年刊刻以来,代有翻刻。此次以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刻本为底本,1985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为校本校注而成。其具体整理方法如下:
一、原书各卷前均题有“清天彭唐宗海容川著”,今一并删除。
二、底本中的明显错字,予以径改。通假、古今、异体字,一并按正规简化字律正。
三、对个别难字,略加训释,出注说明。
四、因版式变更,原方位词左、右,一并改为上、下,不出注。
五、引用书名,篇名均加书名号,不出注。
校注者
自叙
先君子体羸善病,故海早岁即习方书,有恙辄调治之。癸酉六月,骤得吐血,继复转为下血。查照各书,施治罔效,延请名宿,仍无确见,大约用调停之药,以俟病衰而已。因此遍览方书,每于血证,尝三致意。时,里中人甚诩乡先辈杨西山先生所著《失血大法》,得血证不传之秘,门下抄存,私为鸿宝。吾以先君病,故多方购求,仅得一览。而其书议论方药,究亦未能精详,以之治病,卒鲜成效。乃废然自返,寝馈于《内经》、仲景之书,触类旁通,豁然心有所得,而悟其言外之旨,用治血证十愈七八。今先君既逝,而荆妻冯氏又得血疾,视制方剂,竟获安全。慨然曰:大丈夫不能立功名于天下,苟有一才一艺,稍足补救于当时,而又吝不忍传,陋哉!爰将失血之证,精微奥义,一一发明,或伸古人所欲言,或补前贤所未备,务求理足方效,不为影响之谈。书成,自顾而转憾悟道不早,不能延吾父之寿也。然犹幸此书之或可以救天下后世也。
时光绪十年岁在甲申重九后一日容川唐宗海自叙
凡例
一、血证自古绝少名论,故是书条分缕析,务求精详,间有烦文冗字,意取明显,故不删削。
一、时贤论及血证,率多影响。是书独从《内》、《难》、仲景探源而出,发挥尽致,实补唐以下医书之所不逮,故除引经之外,余无采录。间亦有一二暗合者,皆系偶同,并非掠美,识者鉴之。
一、是书分别门类,眉目极清,即不知医者,临时查阅,无不了然,最便世用之书。
一、是书议论多由心得,然其发明处,要皆实事实理,有凭有验。或从古圣引伸,或从西法参得,信而有征之说也。并非杜撰可比。
一、是书单为血证说法,与杂证不同,幸勿执彼例此,亦幸勿以此议彼。
目 录
内容提要
校注说明
自叙
凡例
卷一
阴阳水火气血论
男女异同论 参看经血胎产门
脏腑病机论
脉证死生论
用药宜忌论
本书补救论
卷二
吐血
呕血
咯血
唾血
咳血
鼻衄
脑衄
目衄
耳衄
齿衄
舌衄
大衄
零腥
吐脓
卷三
汗血
血箭
血痣
血瘙
疮血
创血
跌打血
卷四
便血
便脓
尿血
经血
崩带
产血
卷五
瘀血
蓄血
血臌 附:血肿
经闭
胎气
卷六
痨瘵
咳嗽
发热
厥冷
寒热
出汗
发渴
心烦
卧寐 附:梦寐
喘息
呃哕
痰饮
痞满、积聚、癥瘕
肿胀
怔忡
惊悸
健忘
恍惚、癫狂、见鬼
晕痛
眼目
耳病
口舌
咽喉
声音
腹痛
痹痛
痿废
遗精
淋浊
便闭
泻泄
饮食
感冒
痉掣、拘急
暑疫
食复
劳复、怒复
时复
房劳复
附:抱儿痨论
卷七
方解上
仲景泻心汤
十灰散
独参汤
甘草干姜汤
四物汤
白虎汤
佛手散即归芎汤
失笑散
大柴胡汤
逍遥散加丹、栀,名丹栀逍遥散
当归芦荟汤
地黄汤
花蕊石散
侧柏叶汤
人参泻肺汤
甲己化土汤
牛膝散
桃仁承气汤
小调经汤
小柴胡汤
犀角地黄汤
甘露饮
清燥救肺汤
保和汤
麦门冬汤
四磨汤
桂苓五味甘草汤
苏子降气汤
肾气丸
辛字润肺膏
琼玉膏
生脉散
保元汤
六君子汤
天王补心丹
朱砂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血证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