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直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伤寒论直解
清·张锡驹 著
姜建国 孙鸿昌 崔伟锋 姜 璐 周雪亮 校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伤寒论直解/(清)张锡驹著;姜建国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ISBN 978-7-5132-2133-7
Ⅰ.①伤… Ⅱ.①张…②姜… Ⅲ.①《伤寒论》—研究 Ⅳ.①R222.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73667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三河鑫金马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9 字数 150千字
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2133-7
*
定价 57.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
目 录
校注说明
伤寒论直解序
伤寒论序
凡例
卷一
辨脉法
平脉法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篇
桂枝汤方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桂枝二越脾一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干姜汤方
芍药甘草汤方
调胃承气汤方
四逆汤方
葛根汤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麻黄汤方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干姜附子汤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桂枝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茯苓四逆汤方
五苓散方
茯苓甘草汤方
栀子豉汤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干姜汤方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篇
真武汤方
小柴胡汤方
小建中汤方
大柴胡汤方
柴胡加芒硝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抵当汤方
抵当丸方
大陷胸丸方
大陷胸汤方
小陷胸汤方
文蛤散方
白散方
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十枣汤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附子泻心汤方
生姜泻心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旋覆代赭汤方
桂枝人参汤方
瓜蒂散方
黄芩汤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连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炙甘草汤方
卷四
辨阳明病脉证篇
大承气汤方
小承气汤方
猪苓汤方
蜜煎方
猪胆汁方
茵陈蒿汤方
麻仁丸方
辨少阳病脉证篇
卷五
辨太阴病脉证篇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加大黄汤方
辨少阴病脉证篇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黄连阿胶汤方
附子汤方
桃花汤方
吴茱萸汤方
猪肤汤方
甘草汤方
桔梗汤方
苦酒汤方
半夏散及汤方
白通汤方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真武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四逆散方
辨厥阴病脉证篇
乌梅丸方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麻黄升麻汤方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白头翁汤方
卷六
辨霍乱病脉证
理中丸方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
烧裈散方
枳实栀子汤方
牡蛎泽泻散方
竹叶石膏汤方
辨痓湿暍病脉证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
辨可发汗病脉证
辨发汗后病脉证
辨不可吐脉证
辨可吐脉证
辨不可下病脉证
辨可下病脉证
伤寒附余
寒热虚实篇
辨表寒
辨表热
辨表虚寒
辨表虚热
辨里寒
辨里热
辨里虚寒
辨里虚热
辨假虚寒
辨假热
辨热渴
辨虚寒渴
辨虚寒舌燥
辨实热舌燥
辨寒头痛
辨热头痛
辨虚头痛
辨风寒骨痛
辨虚骨痛
辨虚寒腹痛
辨实热腹满
辨虚寒不大便
辨实热不大便
辨小便不通
辨 呕
辨吐蛔
辨诸腹痛
辨 汗
辨谵语
辨发黄
辨吐血
辨衄血
辨 厥
辨脉脱
辨面目赤
辨下利
辨 疟
辨 晕
辨发颐
辨癍疹
辨咽喉
辨咳嗽
辨 呃
辨 痓
辨噎膈
仁者不为医说
不惑说
杂 说
校注后记
校注说明
《伤寒论直解》初刻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题“汉张仲景著,钱塘后学张令韶注解”,是一部以气化学说来注释《伤寒论》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伤寒论》原文的注解六卷,六卷之后,增《伤寒附余》作为补充,是张氏对临床中一些疑难或疑似问题的剖析。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
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属杭州)人,生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卒年不详,为清初著名医家。
张氏早年即继承父志研习医学,后又师从清初名医张卿子(著有《张卿子伤寒论》)学习岐黄之术。在习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成无己对《伤寒论》注解的诸多不足,于是对《伤寒论》进行重新注解,名曰《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直解》完成于康熙二十年左右,然而因张氏唯恐自己学术不精而贻误后学,故当时并未刊印,直至康熙五十一年春乃召集弟子门人重新予以参订,方敢刊刻。《伤寒论直解》以《素问·天元纪大论》之气化理论为依据阐释《伤寒论》全书,对后世研究和应用《伤寒论》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气化学派的代表作。
二、版本源流及底、校本的选择
《伤寒论直解》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刻本本衙藏板和清光绪乙酉福州醉经阁刻本两种。其中“本衙藏板”较早,而“醉经阁刻本”较晚,后者显系依据前者所刻,且后者扉页所印“清光绪乙酉春仲重刊于福州醉经阁”更能证明这一点。
本次校注,以康熙刻本本衙藏板作为底本,该本初刻于清康熙五十一年,且该版本版式较为清晰,文字清楚,内容完整,品相较好,属于祖本、足本,故选为底本,简称“康熙本”。以清光绪福州醉经阁刻本为主校本,简称“光绪本”。同时以宋本《伤寒论》为他校本。
三、校注的原则与体例
此次校注以尊重原著、尽量保持原貌为原则,主要对底本进行了标点、校勘和注释。具体问题的处理原则如下:
1.底本为繁体字竖排本,本次校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伤寒论直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