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家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灵兰书院·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
伤寒论三家注
成无己 柯韵伯 尤在泾(注)
主 编 王玉兴        
副主编 郑 蓉 阚湘苓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玉兴 王洪武 王惠君
    李述萍 杨琳琳 杨锦惠
    吴鹏飞 张 涛 郑 蓉
    阚湘苓 戴 璐 魏丽娟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伤寒论三家注/王玉兴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0
(灵兰书院·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
ISBN 978-7-5132-1605-0
Ⅰ.①伤… Ⅱ.①王… Ⅲ.①《伤寒论》—注释 Ⅳ.①R222.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6483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9.875 字数271千字
2013年10月第1版 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1605-0
*
定价 2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内容提要
本书汇集了《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注》(见《伤寒来苏集》)和《伤寒贯珠集》三家《伤寒论》注本。
《注解伤寒论》为金代成无己所撰,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共10卷。成氏采用“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的方法,运用《内经》、《难经》理论作注,并通过《伤寒论》从临床角度证明《内》、《难》理论的正确性。对论中具体方药,皆以《内经》性味学说为据,予以解析。引经据典而文辞简约,具有平淡之中见其微奥的特点。作为注释之首,该书对后世《伤寒论》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伤寒论注》为清代柯韵伯所著,共4卷。柯氏首次以证名篇,重新编次,其体例“虽非仲景编次,或不失仲景心法耳”。柯氏以六经经界为纲,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以方名证,方随证附,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书中批诸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
《伤寒贯珠集》为清代尤在泾所著,共8卷,尤氏于仲景之学致力尤深,采用“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的研究方法,将《伤寒论》原文重整编次,并从临证逻辑思维角度分析归纳《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汇诸家之学,悟仲景之意,立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明辨、杂治诸法,而“仲景著书之旨,如雪亮月明,令人一目了然”。
本书于《伤寒论》众多注本中选取最具特色的三家,将其合并成书,以求与广大中医药临床人员、中医药院校学生以及自学中医者共享《伤寒论》注本精华,为深入学习经典提供帮助。
编写说明
本书对《伤寒论》的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辨霍乱病、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等篇条文进行成无己、柯韵伯、尤在泾三家集注。原文以《注解伤寒论》为准,依照目前通行本序号标识,并参照刘渡舟等点校的《伤寒论校注》。
本书所依据的底本分别是: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注解伤寒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伤寒贯珠集》。
对于底本原则上不删节、不改动,将原来竖排版改为现代横排版,故原文中“右”、“左”改为“上”、“下”,并加现代标点。繁体字一律改为规范简化字;异体字、古今字改为通行规范字,但对于个别具有特定含义的文字则予以保留;凡明显错别字、古今字均径改而不加注释;通假字一律予以保留。
本次整理对书中涉及的医学原理、医史人物、书籍名目等均不予注释。对于《伤寒论注》和《伤寒贯珠集》注释中出现的“上条”、“上文”、“前条”、“后条”等,均随文列出“编者按”,以标明该条文在本书的通行本序号,以便参阅。
目 录
内容提要
编写说明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1)
【成无己】
《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病也。
【柯韵伯】
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六经虽各有表症,惟太阳主表,故表症、表脉,独太阳得其全。如脉浮为在表,太阳象三阳,其脉气浮而有力,与阳明之兼长大,少阳兼弦细,三阴之微浮者不侔矣。头项主一身之表,太阳经络营于头,会于项,故头连项而强痛,与阳明头额痛、少阳头角痛者少间矣。恶寒为病在表,六经虽各恶寒,而太阳应寒水之化,故恶寒特甚,与阳明二日自止、少阳往来寒热、三阴之内恶寒者,悬殊矣。后凡言太阳病者,必据此条脉症,如脉反沉,头不痛,项不强,不恶寒,是太阳之变局矣。仲景立六经总纲法,与《内经·热论》不同。太阳只重在表症、表脉,不重在经络主病。看诸总纲,各立门户,其意可知。
【尤在泾】
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联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仲景首定太阳脉证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盖太阳居三阳之表,而其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其初病,无论中风、伤寒,其脉证皆如是也。后《阳明篇》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少阳篇》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三阴篇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暨本文共六条,递举六经受病之脉证。故柯氏目为六经之纲领,而此则为太阳之纲领也。然阳明 ............

书籍插图:
书籍《伤寒论三家注》 - 插图1
书籍《伤寒论三家注》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伤寒论三家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