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病绝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一、内科
二、外科
三、妇科
四、儿科
五、其他
一、内科
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
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蒲氏云:“凡骨蒸劳热,内热入血诸证用之皆效。惜乎世人以秽浊视之,殊不知乃浊中之清,真良药也。产后服之,诸恙皆息,百病不生(产后三日,日服一盏,民间一般如是也)。又治跌打损伤,单服此一味即愈。”其回忆1934年悬壶成都时,友人之妇年30余岁,患内热病两载,服药数百剂未获一效,诸医束手。求治于蒲氏,教以服童便,次日早、午、晚每服一碗,服20余日见效,60余日痊愈,童便滋阴降火之功,于斯可见。
陈元新:血证验案
陈氏乃中医世家,尤以治疗内、妇、儿科疾病见长。
1阳明郁热致鼻衄,三黄泻心抽底薪陈
某,男,23岁,1980年4月5日初诊。患者鼻衄两天,经某医院五官科治疗(服药不详),外用纱布堵塞鼻腔,血仍不止,由其家人扶携而来。诊见患者面容惨淡,精神困乏,唇色不荣,鼻血从口腔大量涌出,血出成块,不能进食,按脉细疾上鱼际,舌苔焦黄欠津,小便黄,大便秘。此乃阳明郁热积蓄,胃热上蒸,迫血妄行所致。急以三黄泻心汤加味治之。药用:大黄9克(后下),黄连3克,黄芩6克,旱莲草12克,生地黄15克,侧柏炭9克,藕节15克,4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翌日,鼻衄即止,精神渐振,已能纳食,大便行,小便清。复诊给予调养气血之剂以善后,一周后随访,精神饮食二便一如常人,已参加劳动。《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引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阳热拂郁于足阳明而上,热则血妄行而鼻衄,此阳明之衄也”。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今阳明郁热,又时值春令,风阳上扰,两阳相灼,迫血妄行,上循清窍,而致鼻衄大作,其势汹涌,而急予以“釜底抽薪”,法宗三黄泻心,加生地黄滋阴养血,旱莲草、侧柏炭、藕节以凉血止血。
2脾失统摄血外溢,归脾加减引归经肖某,男,56岁,干部。1979年12月20日就诊。患者鼻衄三日,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由于出血过多,而致卧床不起,特邀陈老往其家诊视。患者仰卧于床,头项不能转动,动则出血,面色惨白,语声低微,不能食,不得寐,疲惫不堪。询知偶因劳作,饮酒御寒所致。此为阴虚阳扰,脾失统摄之权而发病,以归脾汤加减图治。药用:黄芪9克,党参9克,当归5克,生地黄9克,侧柏炭9克,墨旱莲9克,五味子9克,丝瓜络9克,黄连2克,藕节10克,白茅根10克,炒枣仁9克,茯神9克,陈皮5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立止而安。经云:“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患者系素体阴虚之质,适逢隆冬严寒季节,寒邪外逼,复因劳倦,损伤脾气,又饮酒伤阴,遂致阳热上僭,邪干络脉,血不归经,上溢鼻窍而为鼻衄。“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景岳全书·血证》)故用归脾汤加止血药而获痊愈。
3燥热伤阴致动血,清营凉血犀地功胡某,男,39岁,农民。时值初秋,患者病已七日,初作寒热往来,继而热不解,便血如注,口渴,鼻促气微,语言难出,时躁不宁,其家人已作后事安排。诊视时见其面色苍黄,神情萧索,按之肤冷,脉伏不见,舌短赤。诊脉初毕,扶起即便血直流,血色纯红。索阅前医之方,纯用一派辛燥截疟之药。此乃误用辛燥,灼伤真阴,引邪深入,以致邪热伤阴动,非清营凉血不为功。急以犀角地黄汤合参麦饮加减。药用犀角3克(另煎),生地黄20克(另浸),粉丹皮6克,生白芍9克,西洋参5克,麦冬9克,知母6克,鲜石斛9克,五味子3克。除犀角用水一大碗另煎,急取三杯汁,生地黄用清水浸绞汁外,其他诸药同煎,用清水两碗,煎取三分之一和入犀角地黄汁,徐徐服之。药后则神安静卧,再服血止,热退肢温,脉出苔布。连服3剂,渐进糜粥,精神渐旺,体力恢复如常。暑本阳邪,最易伤阴,暑令之疟,治宜辛凉清解,若不辨病因,见疟治疟,辛燥伤阴,引邪深入,络脉血溢,致成阴候,危及生命。“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外感温热篇》)。审证求因,用犀角地黄汤合参麦饮力挽狂澜,安然而愈。
刘炳凡:“刘氏三炭”治血证许多临床医家熟知的“刘氏三炭”,其组成为:蒲黄炭、五灵脂炭、荆芥炭。三味三炭,人称“刘氏三炭”。对诸般出血,尤其是子宫出血或恶性肿瘤出血不止,用归脾汤加上述三炭,临床运用效果非常明显。
姜春华:大黄治咯血
姜氏用大黄治咯血的指导思想是肺部有郁血。大黄,邹润安说:“实斡旋虚实,通和气血之良剂”。樱宁生在《厄言》中说,他开始常用桃仁、大黄治泄血溢之证,但不知其所以然,后听一老朋友说;“吾乡有善医者,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药下之。或向失血复下,虚何以当?则曰:血即妄行,违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遂始知大黄治血,除故布新也。
姜氏对大黄一味,确信邹、樱之言,多年用大黄治血证(大多数是支气管扩张咯血)常有立竿见影之效,无一偾事。
徐仲才:治血证不避附子
附子与桂枝同是温热药,但桂枝易动,而附子则能走能守,故血证不忌附子。即使大出血也可根据血脱益气、阴阳互根的原则使用附子。若面红赤、脉洪大等实热症状明显者则不用,此外,还可加茜草、槐花等止血药。如支气管扩张见有咯血的病人,徐氏也不忌附子,常常在宣肺化痰的同时,配附子以温肾阳,黄芩、茜草之类清肺止血,意在使气道宣畅、血脉和通,则出血自止。
柳学洙:二炭一粉治血友病
柳氏曾忆友治一血友病,多方不验,名医多人,亦束手。时君用10余剂药而病起,后未复发。惜其方不能全记,但知有生地黄炭2两,白茅根炭2两,三七粉5钱。血得热则妄行,生地黄、白茅根皆凉血,炒之成炭,则止血之力更优,三七止血最强,唯少用力则不达。
关幼波:牛皮胶升血小板
牛皮胶系民间验方,其制法如下:取新鲜牛皮(不拘量)去毛洗净,用绞肉机绞碎后,用清水煎熬成稀胶状,以无皮渣为度。功能养阴补血,效如阿胶,通过实践,对于提升血小板有一定效果。服法:成人每日服100~200毫升,小儿每日服50~100毫升,服时可加入少许香油、食盐或白糖以调其味,可以单服,亦可根据病人的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名中医治病绝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