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主 编 任艳玲
主 审 郑洪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任艳玲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
ISBN 978-7-5132-2001-9
Ⅰ.①从… Ⅱ.①任… Ⅲ.①中医学—预防医学②肾(中医)—保健 Ⅳ.①R211 ②R25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98448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14.25 字数 377千字
2015年4月第1版 2015年4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2001-9
*
定价 4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
目 录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编委会
前 言
编写说明
总 论
第一章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源流
第一节 中医治未病概说
一、治未病的由来
二、治未病的内涵
三、治未病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起源
一、道家倡“道法自然,精气内守”
二、儒家主“中庸守衡,保养肾精”
三、《黄帝内经》构建未病理论,提“人身三宝,肾为主导”
第三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形成
一、《神农本草经》之上品“补肾强身,抗老防衰”
二、王充倡“先天禀赋定衰老寿夭”
三、仲景创“既病防变”,立“养慎”之说
四、葛洪重“预防为主,保精固气”
五、陶弘景主“惜精养肾,防病延年”
第四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发展
一、孙思邈创“层次论病”,倡“节欲保精”
二、金元四大家的治未病学术思想
第五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成熟
一、赵献可立“保养命门真火”
二、张景岳倡“保养真火,治形保精”
三、叶天士主张“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六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创新
一、治未病理论的创新发展
二、从肾治未病理论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
第二章 中医从肾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未病先防
一、道法自然,平衡阴阳
二、调养精神,舒畅七情
三、饮食调理,以资气血
四、强身健体,动静相宜
五、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六、早期诊治,将病防发
第二节 既病防变
一、已病调养
二、既病防传
第三节 愈后防复
一、房劳复
二、劳复
三、食复
四、情志复
五、药物复
六、重感复
第三章 中医从肾治未病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肾与亚健康的相关性
一、亚健康状态概念的提出
二、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及与肾的相关性
三、亚健康状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证候分布规律
四、亚健康状态常用的评价指标及其与肾的相关性
五、不同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
第二节 肾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
一、衰老的成因
二、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三、中医学关于肾与衰老的关系
四、肾与衰老相关性的现代研究
第三节 从肾治未病的研究进展
一、从肾治未病方药的研究进展
二、治未病方药在常见老年病防治中的应用
各 论
第四章 从肾治未病的常用食物与药物
第一节 食治之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食治文化的影响
二、《黄帝内经》对中医食治文化的影响
三、本草学对中医食治文化的影响
四、医家流派对中医食治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从肾治未病的药性特点
一、药法自然
二、调和阴阳
三、五行制化
四、四气相应
五、五味调和
六、五脏补泻
第三节 从肾治未病的常用食物与药物
谷 部
果 部
菜 部
草 部
木 部
虫 部
鳞 部
介 部
禽 部
兽 部
人 部
第五章 从肾治未病的常用方剂
第一节 从肾治未病方剂的配伍规律
一、从肾治肾方剂配伍规律
二、心肾同治方剂配伍规律
三、肺肾同治方剂配伍规律
四、脾肾同治方剂配伍规律
五、肝肾同治方剂配伍规律
第二节 从肾治未病的常用方剂
一、从肾治肾常用方剂
二、心肾同治常用方剂
三、肺肾同治常用方剂
四、脾肾同治常用方剂
五、肝肾同治常用方剂
索 引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
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资助。
为“基于‘肾藏精’的藏象理论基础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编委会
主 编
任艳玲
主 审
郑洪新
副主编
朱 辉 刘立萍 张 林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彩娜 冯秀芝 朱 辉 任艳玲 刘立萍
李 杨 李 然 辛 华 张 林 张红梅
柳承希 姜 楠 姜开运 訾 慧
前 言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在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述养生延年,即蕴涵着“治未病”的主要法则、具体方法及其重要意义。在次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首次提出了“治未病”的说法,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喻,形象地阐释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后世历代医家从临床实践出发对此不断发挥,将这一思想反映在防病治病的全过程,进一步丰富了“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在中医学中,肾为五脏之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肾藏精”,由于肾所藏之精为“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