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语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MULU
内容提要
第一章 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2>风者,百病之始也
3>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
4>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5>燥乃阳明燥金,肺与大肠之气也
6>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7>百病多由痰作祟
8>燥万物者,莫熯乎火
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0>怒则为病,暴怒伤阴
11>惊喜为心之志,过则伤心
第二章 养生——三分靠药,七分靠养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3>养生必补髓
4>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5>夫精者,身之本也
6>齿宜常叩,津宜常咽
7>肾藏之阳,为一身阳气之根
8>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9>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
10>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11>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1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3>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14>善养生者,先寝食,后医药
15>老人吃粥,多寿多福
16>食不在补,适口为珍
17>胃不和则卧不安
18>四季脾旺不受邪
19>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20>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21>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
22>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第三章 食疗——药食同源,食物归经
1>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2>安谷则昌,绝谷则危
3>素食疗病,养生延年
4>调养五脏,延年益寿
5>五味调和,则可补精益气也
6>补养得体,却病延年
7>饮食有节,身必无灾
8>平衡膳食,辨证用膳
9>食品无优劣,配搭是关键
10>所食之物,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11>药在食中,食到病除
第四章 病因——杂气为病,多于六气
1>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
2>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3>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4>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5>五藏皆有咳,总不离乎肺
6>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7>呕吐症,胃气失降使然也
8>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9>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10>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
11>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相干之病
第五章 精气——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1>人始生,先成精
2>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3>气者,人之根本也
4>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5>血者,神气也
6>心为血之主,肝为血之藏
7>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8>津血同源
9>汗为心之液
第六章 藏象——脏病难治,腑病易治
1>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2>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3>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4>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5>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6>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
7>脾者,谏议之官,智周出焉
8>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9>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10>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11>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2>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第七章 治疗——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1>眩晕之病,悉属肝胆风火
2>多郁不得眠者,从郁结痰火治
3>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
4>夫治呕之法,必用苦辛通降
5>久咳而滋补无功,必需培养脾元
6>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
7>胃腑以降为顺,治胃重在和降
8>凡治痢疾,一见表证,必先解表
9>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
10>黄疸证,服解利之药
11>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2>治惊莫若安心,治悸莫若顺气
13>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
14>滋阴养血,制其阳亢
15>健脾除湿泄浊,贯穿始终
16>治消渴者,补肾水阴寒之虚
17>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18>治痿者独取阳明
19>调经必须滋水为主
中医语录
林晓轩 编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青苹果数据中心2014
本电子书由青苹果数据中心制作与发行,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1992年8月13日
注册地址: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大道399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013号
电子邮箱:GA@egreenapple.com
网  址:www.egreenapple.com
青苹果数据中心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内容提要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是更适合我们体质的一种医疗保健养生之道。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传统的中医养生则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身体、修身养性、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千百年来,中医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精辟的养生咸言。这些中医咸言短小精炼、通俗易懂、好记好做,经过无数人的试验,可谓是中医的结晶,只要我们照着做做,那么,就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书搜集整理了中医有关预防、养生、食疗、病因、精气、藏象和治疗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语录,再结合相关内容阐述其深刻内涵,同时为了增强实用性和理解性,还增加了“贴心提示”和“语录链接”等内容,所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是广大读者运用中医养生的良师益友。
第一章 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中医谚语
1.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黄帝内经》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中国传统中医学对于疾病的治疗,讲求的就是“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的手段,是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首要措施。它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防病于未然
《黄帝内经》中“正气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医语录》 - 插图1
书籍《中医语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语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