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诸热门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3mb。
书籍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十九

小儿诸热门

    黄帝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   【注 夫病热者,皆伤寒之类也。凡伤于寒,借阳气以化热,热虽盛不死。然阳气生于精水之中,男子八岁、女子七岁,肾气始实。乳子天癸未至,肾气未盛,故帝有此问焉。夫心主脉而资生于肾,心肾水火之气,上下时交,肾气不能上资于心,则心悬如病饥,而寸口之脉悬绝小者,肾气未盛也。】  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注 伯答乳子之生阳,借后天之气也,四肢皆禀气于胃,故阳受气于四末,是以手足温者,胃气尚盛,故生;寒则胃气已绝,故死。夫水谷入于胃,津液各走其道。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是先天之精,犹借后天之所资益者也。又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名曰宗气,积于胸中,上出于肺以司呼吸,是四肢之原俞,又受资于胃府所生之营卫宗气。是以手足温者生,寒者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注 此复论后天所生之宗气而亦不可伤也。宗气者,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宗始,故曰宗气。肩息者,呼吸摇肩也。风热之邪,始伤皮毛,喘鸣肩息,是风热盛而内干肺气宗气,故脉实大也。夫脉之所以和缓者,得阳明之胃气也。急则胃气已绝,故死。】
    小儿直诀 【宋 钱乙】

     诸经发热证治

  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而发,此欲发惊也。  壮热者,常热不已,甚则发惊癎也。  风热者,身热而口中气热,乃风邪外感也。  温壮者,肢体微热也。
  发热而不欲饮水者,胃气虚热也,用白朮散。  发热而饮水作渴,喜冷饮食者,胃气实热也,用泻黄散。   【注 按《秘藏保婴集》云:小儿潮热,或壮热不退,多是变蒸及五脏相胜,不必用药。又多食积郁热,由中发外,见于肌表,只理其中,清阳明之热,而表热自除,不可认作外感,用小柴胡轻利等药重伤其内。又潮热不退,恐是出痘,亦当审察,勿便用药。窃谓发热饮水者热在内,不饮水者热在外也,又当以此辨之。其诸热证说见各类。】
     黄疸

  若大病后身目皆黄者,黄病也。
  身痛背强,大小便濇,一身尽黄,小便黄赤,此黄疸也。泻者难治。  若百日或半年,不因病而身黄者,胃热胎疸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也。   【注 按大病后身目皆黄,或肢体黄胖者,脾气亏损而真脏为病,宜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朮散,调补元气。病后发渴者,脾气虚而津液少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脾经湿热壅滞,二便秘,腠理不得疏泄而为患者,名为黄疸,用茵陈汤。初生身黄壮热,不乳便秘,此为胎热,用地黄汤。若二便赤濇,腹胀面赤,饮水,用茵陈汤,调五苓散。若清便自调,四肢并冷,用益黄散;淡黄白,用调中丸。】
    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小儿季夏身热痿黄治验

  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溃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令而蒸热薄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逆乘心,湿热相合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脾湿胜则皮肤如溃橘之黄,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是肾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信哉斯言也!此所谓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若脾土退其本位,肾水得复,心火自平矣。又《内经》曰:治痿独取于阳明,正谓此也。予用加减泻黄散主之。
    幼科全书 【元 朱震亨】

     发热

  凡小儿有病皆热,证既不同,治亦当异,须明虚实,不可妄自汗下。  凡伤风发热,其证汗出身热,呵欠面赤,目濇多肿,恶风喘气。此因解脱受风所致,宜疏风解肌退热,先服柴葛解肌汤,发去风邪,俟热之时再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凡伤寒发热,其证无汗身热,呵欠烦闷,项急面赤,喘急恶寒,口中热气。此因解脱受寒所致。宜发散寒邪,退热镇惊,先服惺惺散,发去寒邪,后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二证,如小儿禀赋厚者可用凉惊丸,虚怯者用胃苓丸,甚效。  如伤风发热,又吐又泻者,不可发散,此脾家虚怯也,以五苓散吞理中汤最效。  凡伤风发热,多得于夏,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俱热。此因天气已热,包裹太厚,重受其热也。先用白虎汤,调益元散以解其热,次服调元生脉散以补元气。  伤暑发热,多得于夏,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微冷。此因阴室之中,取凉太过所致。先服调元生脉散补其正气,次服四君子汤以防吐泻之患。  如夏月汗出当风,以致身热自汗不止者,此名暑风。先用四君子汤加麻黄根、黄芪以去其风,次用益元散以清其热。  伤食发热,其证手心热。肚背尤热,一嗳气便吐乳,大便酸臭,或腹痛多啼,或腹饱胀喘急,不思乳食。此得之饮食过度所伤。宜先利去其积,用丁香醒脾丸;后以集圣丸调之。如伤食已久,日渐黄瘦,作热无时者,不可下,轻者保和丸,重者集圣丸,百无一失。  痘疹发热,其证面燥腮赤,目泡亦赤,呵欠烦闷,乍热乍寒,咳嗽喷嚏,手足指冷,惊悸多睡。此因时行痘疹各相传染,宜清凉解毒。惟痘疹宜用参苏饮加木香,麻疹宜荆防败毒散。不可妄用自发汗,恐生变证。  变蒸发热,此小儿正病,不须服药,当于类下求之,不可错误。  潮热者当分二证。有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复发,其状如疟,此肺热也;有早晚发热,每日两度,如潮水应期,此胃热也。盖因感触邪气。以致血脉凝滞,不即流通,若不治之,变惊疳者多矣。肺热者地骨皮散主之;胃热者三黄丸下之;虚弱者集圣丸调之。  惊热者,遍身发热,面青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噪,颠叫恍惚,此心热也,以凉惊丸过热,以安神丸定心。  夜热者,但夜间发热,昼作便住,此血虚证也,以人参当归散治之,兼服抱龙丸以防作搐。  余热者,伤寒汗下后热又来,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不可再用凉药。盖热去则寒起,古人戒之,当和胃气,使阳气收敛,其热自退,参苓白朮散主之;甚者四君子汤加干姜甚效。  疳热者,形色黄瘦,食不长肉,骨蒸盗汗,泄泻无常,肚大筋弱,此多得于大病之后,失于将息,又或伤饥失饱而致,集圣丸大有奇功。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由血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小儿诸热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