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原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伤寒六经原意
李宇铭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伤寒六经原意/李宇铭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
ISBN 978-7-5132-1690-6
Ⅰ.①伤… Ⅱ.①李… Ⅲ.①《伤寒论》-研究 Ⅳ.①R222.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58001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11.125 字数 297千字
2014年1月第1版 2014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1690-6
*
定价 2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目 录
编写说明
智者察同的中庸之道——论仲景学说之客观研究方法
上 篇 还原基础理论
三焦营卫理论——以气血贯穿整体的生理学
三焦与体表部位对应关系
肝与三焦关系——下焦营血藏散即是肝
表里部位概念——表证专指恶寒、里专指下焦
手足四肢与三焦表里对应关系
胃病六大分类:寒、热、虚、实、燥、水停
针灸应用原则——针灸非为重病而设
中 篇 厘清基本概念
坏病:并非变证
阴阳自和:专指寸尺脉调和
脾约:葛根汤证下利是典型脾约
客气:并非外来邪气
痞:不包括按之柔软
痹:不包括沉重疼痛
发于阴阳:即病起于伤寒、中风
寒热真假:寒热皆是真象
无大热:无邪热在表的发热
中风:风为阳邪有微热
伤寒:伤寒无广狭义之分
经:指一身经脉
六经:外至内深入六阶段
下 篇 重构六经原貌
“之为病”条文意义——提纲并非定义
太阳病概念:邪气在表
阳明病概念:正气充实、邪气入胃、正邪交争激烈
少阳病概念:胃虚而虚热上炎、热在上焦
太阴病概念:脾胃俱虚
少阴病与厥阴病概念:共为下焦气血皆虚,厥阴更见虚热上炎、热在上焦
六经纵论——“三焦营卫伤寒说”
参考文献
编写说明
一
假如一个说故事的人,说自己讲《西游记》,可是却没有按照原著的内容,而是自创故事“大话西游”,大家肯定知道他在撒谎。
或者一个讲《易经》的专家,解释某一个具有争议的卦象时,旁引博征,引用了多个注家的观点,将争议的论据都摆出来,可是到最后却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最好,只是从中选择了一个比较公认的看法,然后自己又补上了一个“个人意见”,让争论之中又再增加了一种观点。
又例如一个教《论语》的老师,讲课时先引用论语的一句话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之后他就解释如何从生活上体现“和而不同”,说:“跟朋友相处,需要找到别人的共通点,就能够建立很好的友谊。”这句话当然没错,非常实用,可是为什么孔子要强调“君子”能和而不同,可是小人不能够?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区别?这老师的解释方法,叫做只讲“引申义”而没有讲“本义”。
又假设在《道德经》中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有人读了这一句话,就说“老死不相往来”,大家住在附近,都是听到“鸡叫狗吠”的邻居了,却宁死也不愿见面,那样的国家实在太差了!可是这句话本来整句是这样说的:“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里形容的,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社会景象!“老死不相往来”,是指人们生活到老,都不会用兵器妄动干戈,没有发生争执,安居乐业,是生活太平的意思。那么,之前的解释方法叫“断章取义”,没有看到原文上下之间的联系。
以上这些例子,与现在研究仲景学说的情况十分相似。
由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字古奥,并不容易诠释,在解读仲景理论的时候,历代注家多以个人发挥,在注解时以“意会”的方法直接得出结果,甚少有推论过程,这造成了后世学习者的更多不明白,一方面本义尚未明了,而且更要推测注者的用意,甚至要研究每一个注家之间的差别,导致学习仲景学说出现重重障碍。
当我们还未懂得“本意”是什么时,却先要学“引申义”,那样是“本末倒置”、“浮游无根”。所谓“知识是建构而成的”,又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人学习新的知识,都是从将新的知识与旧有的知识作连结,从打基础入手,亦像“滚雪球”的效应。当我们还未明白仲景理论的本义,又如何能联系上引申义?
二
《伤寒六经原意》是笔者学习仲景学说的“毕业总结”。回想过去学习的道路,也不算得容易。记得大二之时,学了一个学期的《伤寒论》,通过考试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将大部分东西还给老师了,就连《伤寒论》中的六条提纲是什么都记不住,更莫说是应用于临床。当时的心态,就是认为经典这东西不合时宜,学中医为何要学这么古老难懂的东西?
幸好到后来,受到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不少同学组织了经典学习小组,潜移默化地让我觉得经典是重要的东西,我应该好好地去学习她。于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我再次回到《伤寒论》的课堂上旁听,希望重新学好。可是经过这两年的时间,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应用《伤寒论》的东西,或许是因为同时学习多门课程,难以专心一致,不能全情投入地去体会经典。
于是,大四结束时我作了一个决定,就是休学一年,参加了大学的交流计划,孤身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去,重新学习中医。那一年,我不用修任何学分,能自由地按自己兴趣学习。我专心地学习《伤寒论》,一年内曾经听过4次《伤寒论》的本科课程,让自己滚瓜烂熟,也旁听了硕士和博士班的《伤寒论》,还跟随了一些善用经方的老师门诊学习。经过了这一年的密集训练后,总算是入门了。
开始学习中医的前数年是浑噩度日,其后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发现学习张仲景的东西,就好像渡海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伤寒六经原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