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迷城:知乎 袁牧自选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关于本书
序
作者序
学建筑
建筑史入门
入乡土民居之门
江南,不似江南
大师作品
实战演习
做快题
草图的工具
手工艺
研究细部
排房子
不善言辞的建筑
大师的案例
跳出大院事务所
转行做建筑
怎么找资料
做建筑
秩序之美
建筑空间体验
从概念入手
窃取灵感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形式与功能的尺度
图形化表达
城市的肌理
Zaha Hadid 的科幻建筑
入住文艺建筑
重庆的天际线
建筑师技能图
画好详图
真实效果图
结构工程师读建筑
生涯随笔
建筑旅行
未来的建筑学
选建筑行业
注册的价值
靠谱供不应求
强拆历史
建筑三百首
媒体不死,它们只是转换介质
关于本书
《建筑迷城——知乎袁牧自选集》/袁牧
出品人 周源
编辑 湖玛
设计 崔骏
实习编辑 刘思毅
策划 成远
联系我们 weekly@zhihu.com
本电子书版权为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或节录本书内容。
ZHI-BN:9-0008-0000140513-1
DNA-BN:ECFD-N000000670008
最后修订:2014 年 05 月 10 日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 347 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 10 号
电子邮箱: service@bookdna.net
网址: www.bookdna.net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祈识者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Media CO., LTD, 2013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service@bookdna.net
www.bookdna.net
序
「盐」系列电子书出版序
知乎创始人 周源
我们和这个世界,有一种天然的媒介,那就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没有被分享过的信息。如果有某种方式把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都汇集起来,会不会像从信息海洋中源源不断地提取出知识之盐一样,极大地丰富很多人生活的味道?
这个问题,令人兴奋。知乎创立至今,诞生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对世界的提问和回答,像是对一个无序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次重构 —— 把彼此大脑里没有分享过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搬上了互联网,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而那些最有知识、经验和见解的人,就像盐,给这个世界带来味道。
您即将展开的这本书,属于知乎的「盐系列」丛书。我们希望这些作品保存一种海的味道,因为在知乎看来,每一位认真的知友,都是知识海洋中析出的智慧之盐。我们希望这一系列的每一本书,都可以为您透析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或给您的生活增光添味。
读这书时,请别忘记,它诞生自一个有味道的人。
作者序
建筑即问答
袁牧
建筑是离互联网相当遥远的一个行业。
作为这个星球上几乎最古老、最庞大、最物质的行业,建筑学的体系里有太多渊源和经典,太多牵绊和是非,这让每个从业者、业余爱好者,以及每位用户(这几乎包括每个人),都在惊叹和欣喜之余,也感到深深的困扰。而我自己,入行接近二十年以后,也仍然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最初触及建筑学时的种种疑问。
而且,当今世界的城市建设依然如火如荼,席卷了全球的人口、财富和信息,建筑学自身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乱局。
因为这种庞大与复杂,新来者即使拥有全部建筑的资料加上各种教材与研究专著,也很难顺利入行。所以,建筑学教育至今仍保留着师徒承袭的传统形式。可以认为,越是规律明晰、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越容易通过标准教材和公共课程传授;越是复杂混乱、信息化程度低的行业,越需要通过导师来进行直接传授。建筑学,至今还属于后者。
一千两百年前,韩愈先生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孔圣人更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指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先生说的是问答,孔圣人说的是社区,两者相加,就是问答社区了。
互联网终将改变建筑。
建筑是事关每个人的大事情,但建筑的知识的普及程度却远远不能与其地位相匹配。传播建筑学的知识给社会的每个人,让行业得到理解,让城市更加美好,是建筑从业人员的美好愿望和责任。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使我们有可能逼近这一不可能的目标,这是我上网写建筑的初衷。
从最初的 BBS、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这些年我在上网的时候,总是会想一个问题:古老的建筑学科,历经游牧、农业、工业时代,如今到底要以何种方式拥抱新兴的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和建筑的关系将有怎样的不同?
我属于对互联网极度依赖的一代人。
从最初上 BBS 灌水开始,我就已经习惯于在网上写东西,以至成为依赖,没有互动就无法写作。我的第一本书,也是在 BBS 写好后,才出版为实体书的。 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再在互动中验证,持续更新,这已经是一种基本的在线写作方式。但仅仅这样,还不是建筑通往互联网的好形式。
知乎居然是个合适的形式,因为人和问答。
在来到知乎之前,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建筑学感兴趣。而当我来到知乎开始回答问题以后,我才发现问答的形式比预想中更适宜建筑学。
人本身就是知识的核心载体和唯一来源,特别是在东方文化不立文字的传统下。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库其实很难发挥作用,而活的人则可以。直接把建筑学的信息搬到网上,如同对着书本学建筑,显然不解决问题。而将建筑经由人接入互联网,则非常有效。
而采用问答的形式将人接入互联网,也是一种很直接很纯粹也很学术的方式,这非常类似于传统的师徒传承,因而也适合建筑学。问答不是简单地贴出现成的答案,而是激发双方的智慧,产生创造性的结果。其实学术研究不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么?于是我在知乎参加问答,所谓教学相长,问答也相长。
建筑—互联网—用户 →建筑—人—互联网—用户 →建筑—人—问答社区—用户
其实,每一座建筑产生的过程,都是一个问答。
环境、气候、文化、社会、经济、法律、功能、审美……每个要素都在提问,建筑师最终要以完成的建筑,给所有这些提问以满意的回答。一座好的建筑,会以最大可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建筑迷城:知乎 袁牧自选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