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一个汽车人的思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
一个汽车人的思考
陈清泰 编著
中信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一个汽车人的思考/陈清泰 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
ISBN 978-7-5086-4527-8
Ⅰ①汽…Ⅱ①陈…Ⅲ①汽车工业-工业发展-研究-中国Ⅳ①F4264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64185号
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一个汽车人的思考
著者:陈清泰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比较》编辑室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电子书排版:张明霞 版式设计:张明霞
中信出版社官网:http://www.publish.citic.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书,尽在中信飞书 App:http://m.feishu8.com
(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汽车观念转变和政策转型
跳出传统思维定式看汽
迎接中国大众汽车消费时代
创造自主品牌比形成开发能力更难
把大众汽车消费引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从重视产业政策转向重视社会政策
制定和实施保障汽车持续发展的政策
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交通节能
消费引导是“牛鼻子”
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
汽车产业与汽车社会
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
迎接汽车社会,培育汽车文明
机会稍纵即逝
第二部分 电动汽车和汽车产业振兴
加快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刻不容缓
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要点
电动汽车发展需要稳定的预期
两种选择,两种结果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发展的几点建议
走出电动汽车产业化困境
电动汽车成为主流产品尚有个过程,但必须从今天抓起
促进电动汽车发展中的政策创新
第三部分 附录
日本未来汽车发展战略
奥巴马的新能源计划和电动汽车政策
一盘未下完的好棋
导言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1956年7月15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次年我进入清华大学,就读汽车专业。我的汽车情节引导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历程。
汽车是工业化过程最好的一个“带头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汽车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但在那百废待兴的年代也引来了诸多的争议。我1982年出任第二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1984年做厂长。期间,为了获得企业发展项目的审批和政策支持,我不得不从到处宣讲汽车产业发展的意义和规律开始,并以各种方式回答来自各方面的争议。那时我用了不少精力研究汽车的属性、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相关政策。
1992年我到了国家经贸办、经贸委。为了避嫌,我不再介入汽车行业的事务,但对汽车业的思考并没有中断。
1998年我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工联系产业经济研究部。这使我有机会参与了不少有关汽车产业的调查和课题研究。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启动内需,在世纪之交,我国大众汽车消费由抑制性政策转向鼓励性政策。政策的大转弯使多年被政策压抑的汽车消费需求迅速释放,汽车的产销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中国人的消费有明显的从众心理。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百元级“三大件”,还是90年代初期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千元级“三大件”,都曾出现“排浪式消费”的特点。这一轮几万至十几万、几十万级的汽车消费来势之猛,几乎把发达国家曾用三四十年的汽车消费增长历程压缩到了10年。
但是,与前两类“三大件”不同,汽车消费需要强大的消费条件的支持,还需要全社会基于对汽车属性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汽车文化。但是这一切我们都缺乏必要的准备。
近10我国汽车业可以用“飞速发展期”来描述,每年都有新气象、每年都有新问题。其中有汽车产业发展问题、汽车消费条件问题、有能源环境问题,也有进入汽车社会面临的问题。我参与汽车发展研究侧重的是相关战略和政策。这可能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职业特点和我个人经历有关,因为我总希望结合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从战略性、前瞻性视角,尽我所能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从政策层面进行讨论,为政府和企业提出建议。进入大众汽车消费的初期,人们关注的是汽车产业的自身;进一步,关注的重点就转向了基础设施的支承能力、能源的保障能力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些都是长期政策研究的重点,但是涉及的问题不仅于此。
与一般商品消费品不同,汽车消费有极强的文化道德示范和扩散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汽车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汽车消费的过程在众目睽睽的公众场合进行,具有流动性、展示性和可比性。这就使汽车选购、使用、驾驶等各个环节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消费者自身的偏好,而且在向社会传播文化、展示道德风尚,会产生强烈感染力和模仿效应。
我深深地感悟到,进入大众汽车消费时代之后,居民的生活方式悄然转变,此时更加深刻和影响深远的是怎样形成良好的汽车文化、汽车文明和汽车社会,使汽车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载体,推进社会进步的车轮,提高居民素质的平台。中国汽车社会的到来是如此之快,以致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理念和启蒙。当前和今后制约中国汽车发展的主导因素已经不在汽车产业自身。继续把汽车只看作一个产业,肯定是一种失误,现在出现的很多问题恰恰就是因为仅仅把汽车当作一个产业,而对汽车进入大众消费之后,对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道德带来的冲击,冲击的深度、广度和辐射力缺乏基本的认知。我在一些文章中尽力对此进行了“鼓与呼”。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充分暴露,也对结构升级形成了倒逼的力量。2008年国家在部署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措施的同时,国务院领导召开座谈会听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之前我到吴敬琏老师家交换意见,我们一致认为,4万亿可以稳住经济增长态势,但还不能解决优化结构的问题;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要以振兴有前景的产业为前提。在座谈会上,我提出别国经济不景气为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快速追赶,甚至后来居上提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一个汽车人的思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