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评估测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评估测试
作者:刘婧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ISBN:9787802577510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YETP1768
本书内容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教师在汉语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多种汉语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一大重心,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就课堂教学的内容、任务进行科学性评估和测试则是另外一个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如何打破以往仅把测试评估作为一次性评判学生学习结果的观念,而是令其具有连续性、可持续性、易判断性,为教与学提供有价值性的反馈性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加强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是所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课堂教学和基于课堂教学的评估测试的理论认识和实证研究仍很薄弱,本论文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内外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回顾,厘清一些对课堂教学的模糊认识,对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范围、方法和意义等问题做出初步探讨,并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评估测试研究的新理论和方法进行多角度阐释,本书根据理论与实践观察,分析出课堂教学评估测试的目的、特点、使用情况、实施步骤以及常用题型介绍,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人员参考。

形成性评估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刘婧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日益升温,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各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也在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无疑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无法满足这一态势的需要。如何使我们的汉语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快地掌握汉语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何为学习和教学及时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急待解决的课题。造成现阶段汉语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性的,解决以上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样的。本文从教学评估的角度切入,试图通过形成性评估这一评估理念为提高汉语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作为一种在全球评估思想改革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评估类型,形成性评估是一种从“对学习的评估”视点转向“为学习而评估”、从“测试文化”转型为“评估文化”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李清华,2013),它受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心理发展理论等多种理论的影响,重点关注学生个体的深层次学习潜能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动机等问题,强调师生关系协商合作和信息互动,是融教、学、评为有机整体的评估理念和实践方式。我们认为,形成性评估可以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减少教学感知失配现象以及提高测试后效等方面对教学有效性产生积极作用。
一、关于形成性评估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
1、形成和发展过程
形成性评估是教育评估的理论之一,教育评估(educational assessment)是从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和教育测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发展而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评估产生于美国。从世界范围看,教育评估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王华,2006;2010;李清华等,2013;顾世民,2013)
(1)教育评估形成前期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国家在实验心理学和数理统计研究开展得很早,这对探索学生学力的客观化、标准化测量,从而为教育测量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工具基础。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桑代克出版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并陆续编制了各种标准测验。人们开始用学生学力测验结果来评估学习教育的质量。但人的特质如态度、兴趣、创造力、鉴赏力等内容却无法数量化,这也使得人们对测验的批评日益增多。
(2)形成性评估产生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评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下,教育评估理论基础和技术都得以扩展和深入。1963年,Cronbach发表了《Course Improvement through Evaluation》,主张评估应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调评估的“改进功能”,重新开发了评估的功能。Stufflebeam则于1971年提出了著名的CIPP模式。此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综合起来评判,为决策过程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强调了评估的决策作用。Scriven(1967)明确提出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区别,并比较了它们的不同。布卢姆则拓展了Scriven关于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概念的区分,并把这两种评估用于了教学实践之中(李清华等,2013)。
(3)形成性评估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教育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也受到巨大冲击,关于评估的价值观从以决策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人本主义教育观念渐成主导,主张从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人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人的情感特质、权利、个性,注重对受教育者人格和个性的尊重,重视他们的成长进程,包括学力及其他方面的成长,采用个体参照评估法,反对用统一的标准来与他人比较。
②坚持人文主义精神,要求学校和教师创造尊重、协商、相互友爱和信任的学习环境,在欢乐、平等的氛围中组织教学和评估活动。消除传统评估中因教师权威而产生的控制、指责、批判等评判行为而导致的师生关系对抗等现象,也减少学生因为被权威评判而产生的自我感低、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
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估和自主性调节,把学生看成评估的主体之一,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评估、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对评估的参与感和自我学习效能感。渐渐适应与教 ............

书籍插图:
书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评估测试》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评估测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