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言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设计特点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研究
元明清三代都城北京城
明代北京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总体规划手法的特点
战国中山王舋墓出土的《兆域图》及其所反映出的陵园规制
附录 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认识
序 言
袁行霈“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面积九百六十三万平方千米,是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国土东南临海,是冲积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西面深入大陆腹地,是黄土高原和著名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而从南到北,又跨越了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地理和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自古以来,中国各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发展,受地理条件限制,和古代其他文化中心无直接联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建筑活动,就已发现的遗址而言,至少可以上溯到七千年以前。尽管地理、气候、民族等差异使各地域建筑有很多不同之处,但经过数千年的创造、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取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一直沿用到近代,并曾对周围的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产生过影响。它是一种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而稳定、流播范围甚广的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建筑体系。纵观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尽管可以据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中又存在着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但透过大量异彩纷呈、千变万化的建筑遗物,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逐步形成、日趋明显稳定的共同特点和因建筑性质、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建筑艺术风貌。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活动在七千年有实物可考的发展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至南北朝、隋唐至金、元明清。在这五个阶段中,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经历了萌芽、初步成形、基本定型、成熟盛期、持续发展渐趋衰落的过程。而后三个阶段中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强盛有巨大发展的时期;与之同步,汉、唐、明三代建筑也成为各阶段中的发展高潮,在建设规模、建筑技术、建筑艺术风貌上都取得巨大成就。
(一) 新石器时代(约10000—4000年前)
已发现建筑遗址大体可分两大系统,南方潮湿及沼泽地带可能由巢居发展到架空的木构干阑,实例是距今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的用榫卯与绑扎结合而建在沼泽中的干阑。在黄河中下游,房屋由地穴、半地穴发展成为以木骨抹泥墙为主体,上覆草泥顶的地上建筑,实例是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它们已形成以大房子为中心的聚落。
(二)夏商周(前21世纪—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
夏是古史传说最早的朝代,其遗址已有线索,现正在探查中。已发现最早的此期遗址属早商。夏商周的中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属湿陷性黄土地带;为防止地基湿陷,发明了夯土技术,既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又可筑高大的台基或墙壁,建造大型建筑。夯土施工简单,就地取材,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建筑技术之一,沿用至今。
西周约始于前11世纪。近年发现的陕西岐山周立国前的建筑遗址已是两进的院落式房屋。外墙为夯土或垛泥承重墙,室内用木柱,木构架草屋顶,局部用瓦。室内还用贝壳嵌饰。在扶风发现西周中期房址,面积达二百八十平方米,用夯土筑台基和隔墙,内部全用木构架承上层的圆屋顶,构架颇为复杂。在西周铜器上已出现了柱间用阑额,柱上用斗的形象,是斗栱的萌芽。
木构架承重,使用斗栱,院落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体系的特点,在西周已基本形成。
春秋战国时(前770—前221年),周王室衰微,出现五霸、七雄,都建造都城宫殿,建筑有巨大发展。各国都城都有大小二城,小城为宫城,大城为居民区。居民区内用墙分割为若干呈方格网布置的封闭居住区,称“里”,实行宵禁。还有定时开放的封闭的商业区,称“市”。宫城内主要宫殿为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逐层建屋的二层以上建筑,称“台榭”。各层土台边缘和隅墙要用壁柱和横向的壁带加固,防止受压崩塌。在战国,中山王墓中发现一刻有其陵园规划图的铜板,并记有尺寸,堪称中国最古的建筑图,证明这时大的建筑已按规划设计图建造。考古发掘证实,到战国时 ............

书籍插图:
书籍《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 插图1
书籍《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