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8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作者:朱迪斯·哈里斯
ISBN:9787532769902
译者:张庆宗
责任编辑:刘宇婷
产品经理:邵明鉴
第二版序言
他们叫我“来自新泽西的奶奶”,说我勇气可大了!十年前,当《教养的迷思》第一版发行时,我住在新泽西,那个时候我已经六十岁了,有一个小外孙女,现在她已到了青春期。目前我四个孙辈中最小的都已上了托儿所。
至于我的勇气,我得说一点儿都没变。虽然这是《教养的迷思》的第二版,但它传递的信息仍然与第一版相同,即“专家们”是错误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社会化不是家长帮助完成的。教养假设是一个无稽之谈,许多支持教养假设的研究都毫无价值。妥协从来不是我的强项。
尽管这本书传递了丝毫不妥协的信息,但第一版的面世遭到了激烈的批评,还被召回过一次,我想人们对该书再版的反应不会再那么强烈了吧?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不断地在超越自己,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向大家介绍这本修订版的《教养的迷思》。书中有一个新的介绍,附录2中“测试儿童发展理论”是全新的。附录2中描述了一些用来测试我的理论的研究,非常新颖,有的还没有发表。有趣的是,这些研究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设计的,而是犯罪学家设计的。
正文中有许多小的变动和一些较大的变动。我修订了一些错误,对有些难懂的、容易引起歧义的段落做了修改。为了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后面讨论的话题,我对部分章节进行了改写。但无论是正文部分,还是尾注部分,我没有做全面的修改,因为这本书的第一版已出版,做大的修改意味着要写一本新书。
碰巧我写了一本新书:《基因或教养》(No Two Alike:Human Nature and Human Individuality
)。该书除了更新了一些研究之外,还对理论部分进行了更新。这虽然不是大的革新,但新的理论充实了你手头上这本书的内容。计算机行业人士会说,这不过是又多了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罢了。原来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社会化的过程,但在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时却含糊不清,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身上,人格中的个体差异都十分明显。《基因或教养》重点讨论人格差异,而《教养的迷思》主要讨论社会化问题。
我很清楚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社会化是让儿童更加适应自身的文化,使自己的行为与同性别同伴的行为更加相似的过程。而人格发展正相反,它要么保持、要么扩大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将这两个过程混为一谈是我的过错,但自弗洛伊德以来的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如此。第一章中谈到行为主义者摒弃弗洛伊德心理学,但摒弃得并不彻底。
然而,十年前该书第一版问世时,没有人指责我背离得不彻底。相反,我被描绘成一个疯狂的激进分子,一个极端分子。如果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被夸大了,人们可能会打着哈欠接受这个观点。但我的观点显然被视作异端邪说,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人格不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也不会对他们走出家门后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这个命题并不是说家长不重要,实际上,他们在孩子生命中扮演了其他的角色。但当媒体把我的论点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述时,这些细微的差别就已荡然无存了。《新闻周刊》的封面上赫然出现了“家长重要吗?”这个大标题。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也在《纽约客》上发问“家长重要吗?”家长看到这个提问后大为光火,这显然可以理解。一时间,美国几乎所有的报纸和杂志上都刊登了对这本书的意见,甚至《乡村遗产》,一个支持马、骡、牛养殖的双月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白板说》(The Blank Slate
)的第十九章中所描述的发生在《教养的迷思》之后的事情,使他惹火上身。我得设法平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愤怒。有博士学位的人说我没有博士学位,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发展心理学家们排起队来告诉记者,说我忽视了所有的证据。有些人指责我,说我允许家长虐待或忽略自己的孩子,说我断言孩子不需要家长,这些指责都是错误的。
但事情也有好的一面。我以前在家里安静地工作了二十年,除了家人,很少能见到其他人。突然,所有的人都想跟我说话,记者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蜂拥而至,我的家立刻变得门庭若市。当这本书在国外出版后(已被译成十五种语言),国外的记者也纷纷前来。我收到了来自许多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写给我的信和电子邮件,有少数讨厌的人,但绝大多数都非常友好。
《教养的迷思》甚至给著名的漫画家(现在已退休)朱尔斯·费弗(Jules Feiffer)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他用六幅画描绘了一个躺在心理分析师诊所躺椅上的人。这个人说:“在我这一生中,当我交不到女朋友、找不到工作时,我总是责怪我的母亲……就在这个时候这本书出版了。这本书科学地验证了家长对我们的成长并不起太大的作用,而是我们的同伴在影响我们!……不是我的母亲毁了我的人生,而是弗雷迪·阿布拉莫维茨。”
不,不是弗雷迪·阿布拉莫维茨。费弗并不是唯一犯这个错误的人。让我借这个机会消除人们关于同伴影响一个人成长的误解。
首先,你不能将你的烦恼归结于你与你母亲的关系上,也不能归结于你与弗雷迪·阿布拉莫维茨的关系上。人际关系的确很重要,他们会产生强大的情感力量,占据我们思维和记忆中的一大部分,但是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的理论并不是将社会化归因为同伴关系或同伴之间的互动。
我用的“同辈群体”(peer group)这个术语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困惑。它让你想到一群整日在一起闲逛的青少年,当然这些青少年也是同辈群体,但是在该书中,同辈群体的内涵要大得多。我在第七章中解释过,“群体”是“社会范畴”。所谓社会范畴,例如,“女孩”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不是。如果认同“女孩”的社会范畴,一个小孩就会被社会化为女孩。她要学会孩子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成年人的行为方式),还要学会女孩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男孩的行为方式)。即使她生活的地方只有两三个女孩,她仍然会认同“女孩”这个社会范畴。即使其他女孩不喜欢她,不愿意跟她玩,她还是将自己归类为女孩, ............

书籍插图:
书籍《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 插图1
书籍《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