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谈正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一 春水新涨说芦蒿
二 新碧春韭一茬茬
三 马兰头,拦路生
四 村上椿树
五 尝鲜无不道春笋
六 原野食绿
七 莴笋的风土人情
八 桃花颜色苋菜饭
九 地苔皮的前世今生
十 螺蛳嘬嘬
十一 遮眼大法的“水菜”
十二 我自识得菜花蚬
十三 初夏的水果
十四 梅子酒与草莓醪
十五 梅雨与梅干菜
十六 小麻条也有春天
十七 世间犹有桃花痴
十八 有多个名字的安丁佬
十九 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 于今何处觅鲥鱼
二○一 鲇鱼堪脍
二○二 一虾更比一虾艳
二○三 游西湖的“糠糠屁”
二○四 专会打水花的餐鲦子
二○五 鳜鱼讨巧
二○六 有绰号的黑鱼
二○七 长胡子的鱼
二○八 别离还有经年客
二○九 捕鳝与吃鳝
三○ 与《桃花扇》暗通款曲的江鳜鱼
三○一 秦淮桥下水,口舌惜繁华
三○二 舌尖下的西湖
三○三 君子好色食红鱼
三○四 千年的鱼子,万年的草根
三○五 田螺脚的风味
三○六 石鸡与“土遁子”
三○七 秋风响,蟹脚痒
三○八 蟹酱之祭
三○九 漂鱼之烩
四○ “色相”诱人的鱼杂碎火锅
四○一 青衫红袖费吟哦
四○二 风月花香藕
四○三 鸡头菜,民间的话本
四○四 被水红菱挑逗的不止是味觉
四○五 “菰羹”最下“雕胡饭”
四○六 供入五脏庙里的荸荠
四○七 扁豆的诗意
四○八 隐身平常心的蒸菜
四○九 臭干子更能千里飘香
五○ 幽幽酱油豆子香
五○一 长毛的豆腐
五○二 茶干的闲情逸致
五○三 霜天烂漫菜根香
五○四 深藏白根的水芹菜
五○五 羊肉的精神外遇
五○六 有江湖味的老鸭汤泡锅巴
五○七 无意于佳猪头香
五○八 持刀切肴肉,洗手作汤羹
五○九 将小笼汤包进行到底
六○ 吃锅贴喝鸭血汤的享受
六○一 见到美人不说话
六○二 人生微醺偶耽的意境
六○三 锅里锅外一色红的藕稀饭
六○四 茂林檀郎春风客
六○五 味蕾上的芜湖
六○六 茶意的江南
六○七 当厨人物苏大厨子
六○八 故乡风味
作者简介
报人谈正衡,出生于长江边,讨生活于长江边,行过船,捕过鱼,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当过古镇上的文化班头,做过县委机关干部,随性散漫而无党无派,行年五十有五,做记者、编辑二十春秋,幸得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皆有专集施施然问世,亦曾多获新闻奖项,现为某“江”字号晚报专副刊业务总监。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为吃不为诗,缘于江南,耽于口腹,说点油盐酱醋的家事,写点口舌上的风花雪月和烟云往事,只为心情,而非谋食。
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谈正衡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梅酒香螺嘬嘬菜: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谈正衡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5
ISBN 978-7-5382-9212-1
Ⅰ.①梅… Ⅱ.①谈…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75570号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邮政编码 110003)
小森印刷(北京)有限公司
开本:760毫米×1050毫米 1/24 字数:240千字 印张:13¼
  2011年5月第一版       2011年5月第一次印刷
责任编辑:叶北宁    责任校对:刘 瑮
特约策划:罗 毅    特约编辑:刘智慧
装帧设计:丁威静
ISBN 978-7-5382-9212-1
定价:32.00元
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
而口味,总是属于私人的,每个人在味觉方面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表述。有时,味觉的乡愁,更有着切肤的深刻。
一般说来,生长于水软风轻的江南,我们的舌头总是柔软的,青花汤碗里喝尽前代好多辈子的味道……这就很容易让我们获得一种美食之外的品味和思想。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也就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
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
由此而引发的体悟和思绪,或许比我们的人生路更绵延和深远。
一春水新涨说芦蒿
芦蒿两字到底该怎么写,我真还拿捏不准。东坡诗里“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蒌蒿”当然就是芦蒿。我之所以选择“芦蒿”,是从众,随了皖江这一带几乎所有餐馆及菜场里最通行的本土化的写法。至于芦蒿读音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早先人家养的驴生病了,就牵到江边沙洲上吃蒌蒿,病就好了,所以本地人读蒌蒿为“驴”蒿。读作“驴”蒿,写出来是“芦”蒿,易“马”旁为“草”头,读音也是驴头接马嘴的不变。从“户”而念“驴”音的字例,还有安徽庐江的“庐”。但无论是“芦”还是“庐”,字典上均只注一个通行的读音。或许,口音里带上地域和民间的味道,才备感亲切。
芦蒿是一种天生地长的野菜,散落在江滩和芦苇沙洲上。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正是芦蒿清纯多汁的二八年华,十天半月一怠慢,就是迟暮美人不堪看了。二月芦,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就是咏叹芦蒿青春年华之不容耽搁。
入口脆嫩的芦蒿,辛气清涩,不绝如缕,正是那股撩拨人的蒿子味,让你眼前总是晃动着江滩上那一丛丛青绿。远离长江的外地人可能闻不惯那股冲人的青蒿气,吃不进口。上海人好像也不怎么吃芦蒿,但是从南京到镇江,这头再上溯到武汉,沿江一带的人都极馋这一口地道的浓郁蒿气。那是清香脉脉的田园故土的气息,是饱含江南雨水的味觉的乡愁啊。按汪曾祺说的,“就好像坐在了河边,闻到了新涨的春水的气味”。《红楼梦》里那个美丽动人的晴雯爱吃芦蒿,我猜测,长江边或许正有她思念的桑梓故园。
现在卖的芦蒿,有野生和大棚的两种。野地里现采的,茎杆红紫,细瘦而有点老气,嚼起来嘎吱带响,但香气却清远怡人;大棚里来的,嫩绿壮实,一副营养过剩的模样,吃在口里味道淡得多。有一年我和几个朋友去长江中曹姑洲玩,看到不少人家的地里都养着芦蒿。他们把长到四五寸长的芦蒿齐根割起,堆放一块,也有放沙里壅着,上面覆盖稻草,隔一段时间浇一次水,外加薄膜覆盖,进行软化处理。两三 ............

书籍插图:
书籍《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谈正衡》 - 插图1
书籍《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谈正衡》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谈正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