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华章经典·金融投资
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
How to Think like Benjamin Graham and Invest Like Warren Buffett
[美]坎宁安(Cunningham,L.A.) 著
闾佳 侯君 译
ISBN:978-7-111-32872-8
本书纸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电子版由华章分社(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客服热线:+ 86-10-68995265
客服信箱:service@bbbvip.com
官方网址:www.bbbvip.com
新浪微博 @言商书局
腾讯微博 @bbb-vip
目录
前言:Q文化
第一部分 两个市场的传说
第1章 市场先生的躁郁症
波动、泡沫和崩盘
异常现象
一大群猴子
第2章 服用百忧解的市场
缘起
简单性
完全竞争市场之梦
相关理论概况
第3章 混乱的市场
新浪潮
又一波新浪潮
复杂性
行为金融学
第4章 波动性的增强
信息波动性
交易波动性
交易者的波动性
病状预断
第5章 抓住20%
谁来负责
坚持到底
炼金术
长期
第二部分 给我看看钱在哪儿
第6章 苹果树和经验
愚人与智者
基本常识
第7章 你的能力范围
初始范围
能力范围的培养
全面的能力范围
做决策
第8章 辨识成功
企业燃料
显微镜下的管理者
少花钱多办事
完整的工具箱
第9章 该你做主
资产
收益
灵丹妙药和安全边际
现金
市场循环
第10章 摆弄数字
讽刺作品
财务谜语
小结
第三部分 信任经理人
第11章 放眼世界
两个世界的故事
义务的误读
世界大同
第12章 规则和信任
家族企业管理
局部治理
综合治理
会议上的发言权
第13章 工作中的董事
向CEO致敬
薪酬
交易
资金
审核
第14章 炉火边的CEO
大师级经理人
行动
初露锋芒
信任
结论:胜利的文化
致谢
前言:Q文化
常识是投资和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然而,吊诡的是,“常识”又是那么难得。举例来说,人们常说某只股票或市场总体水平被“价值低估”了或被“价值高估”了。但这其实是一句空话。不管是单只股票,还是以市场指数形式表现的所有股票的总和,本身都是有内在价值的。这个内在价值,是指该个股或指数未来能产生的所有现金流折成的现值。
估计现金流的大小和现值是非常困难的,但这才是价值的定义所在,不管人们的希望和猜测是多少,它都是一样的。希望和猜测的结果──有时候是分析的产物,但大多数时候都不是──是股票的价格或市场的水平。故此,在涉及个股或市场指数的时候,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定价过高”或“定价过低”,而不是“价值高估”或“价值低估”。
价格会极大地偏离潜在价值,这一看法属于常识,但它与普遍存在的认识有些矛盾。就以纳斯达克主要的市场指数“纳斯达克100”(Nasdaq 100:QQQ)做例子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营销天才们选择3个"Q"来代表它,因为"Q"本身是个很酷、品牌意味很强的字母。然而,“纳斯达克”本身有5个字母可选(N、A、S、D、Q),他们偏偏选中了代表“报价”(Quotation)的"Q",不经意中反映出这个创立于1999年年中的典型新经济指数,具有一种受报价所驱使的文化。
在狂热的当代股市当中,股票的报价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股票的买家和卖家对报价单背后的企业一点儿概念也没有,可它的价格却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着迷于报价,使得人们放弃了分析,只看重周遭的态度;放弃了思考,只听命于本能,是以目光分外短浅。报价是短线炒家每日例行的功课,它塑造出一种赌场式的文化:人在无理性冲动的驱使下,光顾着赶紧行动,却忽视了有质量的思考。用"QQQ"来代表这个股市历史上最具波动性的市场指数,恰如其分。
在Q文化里,常识变成了“常见的荒唐认识”,价格成了万事万物的基础,企业价值靠边站了。Q交易者(Q trader)认为价格就是一切。明智的投资者懂得什么是价值。他首先看重价值,再将价值与价格相比较,看看投资是否有望带来良好的回报。这样的眼光,要求投资者成为企业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而不是市场分析师、证券分析师,自然更不是Q交易者。
本书旨在灌输一套企业分析的心态,用以矫正Q文化。它探讨了各类选股工具,点明了斟酌市场、价格、企业及管理者时要考虑的关键领域。它树立了一座常识的框架,来填补当今市场存在巨大的价值虚空。
本书首先向读者解释,为什么像市场分析师那样操作,依仗市场来透露价值(其实市场只能揭示价格)的做法是错误的。接下来,它列举了思考绩效和价值的工具,同时提醒读者当心:受到扭曲的财务信息会给人造成误导。相应地,它认为理性投资的基本要素是评估企业管理层(尤其是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们)可信度的常识能力。
企业分析投资法打破了Q文化主流投资思路造就的不少神话(当然,放眼历史,这些神话也并不仅限于Q文化)。举个例子,从企业分析的观点来看,区分所谓的“成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或“成长型股票”与“价值型股票”)是错误的。诚然,有些企业收入增长势头可能比其他企业更好,但这种增长速度只不过是价值的一个构成要素,故此,上述源自20世纪70年代初、日后愈发成为惯例的区分是不具分析价值的。
另一方面,企业分析法强调了价值与投机(或赌博)的关键区别。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可以说有一定的投机成分在内。然而,明智的投资要求合理地确定价值,并将之与价格进行比较。
人们购买自己一无所知的新上市公司或互联网新企业的股票,或是买股票前不先读一下企业年报,不知道要从年报中寻找哪些信息,就是投机和赌博的典型例子。你当然听说过很多赌博成功的故事,但在它们背后,藏着更多失败的故事,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正如《华尔街日报》新近说的一句俏皮话:从没听说有哪个连襟会向你吹嘘他在股市里亏了多少钱的。
20世纪眼光最精准的投资思想家兼商学院教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创造出了一位虚构的“市场先生”,用以强调要把企业分析当成重点,而不是市场分析。资本市场中价格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