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消失的门店:后电商时代的零售法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阻力”一词用得非常巧妙。经济学家很喜欢使用它,它传达出一种概念,即寻求服务和购物都需要耗费精力,其中存在“抵抗”。——作者注
[2]零售引力法则提供了一种计算消费者购物时在选择地点A或地点B上保持中立状态的点的简单方法。如果城市A和城市B相距75公里,那么人们一般会认为位于中点(37.5公里)的人在选择A或B时会保持中立。然而,由于人口更稠密的城市拥有更多的物资,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这就带来了下面这个公式:城市A和城市B之间的中立点=。其中,D是城市之间的距离(例子中为75公里),PA和PB是城市A和城市B的人口。如果我们假设两城市人口分别为250 000和100 000,那么距离城市A 45.9公里,距离城市B 29.1公里的人对于两者的选择才是中立的。——作者注
[3]这家公司优秀之处在于,虽然它从某种角度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消费者而藐视了“万有引力”,但当我们深入了解当地吸引力的本质之后,就能近乎完美地解释这种销售模式了。——作者注有引力”,但当我们深入了解当地吸引力的本质之后,就能近乎完美地解释这种销售模式了。——作者注
[4]长期以来,由于在线零售商没有缴税的义务,所以美国消费者都能够在购物中“避税”。在许多情况下,在线零售商并不在某个地点“实际存在”(决定是否收税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就能避免支付消费税。当然,个体卖家应当自愿将这些税费上缴给政府。——作者注
[5]学术界对商品和商品属性进行了区分:搜索、体验和信任。搜索是你在购买之前就确切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商品。例如唐恩都乐咖啡,你在购买之前就知道它的味道。体验是在开始触摸、感知或消费商品之前,你不能确切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商品,比如男士西装或者MBA学位。信任即你已经消费了商品或服务,也往往依旧不知道有什么感觉,外科手术和企业管理咨询就是这样的例子。——作者注
[6]我在克雷格(Graig)经营的一家酒吧里认识了罗兰,而克雷格是我好朋友齐夫(Ziv)的朋友。这种社交链可以非常长,我相信你可以在自己的经历中找到许多例子。——作者注
[7]相距甚远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染要么与技术有关,要么是因为原本身居两地的人有机会碰面了。——作者注
[8]有的人对1972年前英式橄榄球运动员亨利·布拉哈(Henry Blaha)的一段话耳熟能详:“英式橄榄球是一种绅士玩的野兽运动,足球是一种野兽玩的绅士运动,美式橄榄球是一种野兽玩的野兽运动。”——作者注
[9]该研究中的“品牌”是东非一家面向高中女生的慈善机构。在Facebook上,该慈善机构的“朋友”的朋友的点击率,要比那些对教育事业或者对慈善机构表现出普通兴趣的人高得多。——作者注
[10]这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因为所有可能配对的总数就是人们所说的三角函数n×(n-1)÷2,在本例中,n是一个比1 500大的数字。——作者注
[11]他是否真的将半个店面都分给婴儿商品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分配给这些商品的空间应该与目标人口的规模成比例,并且你所在社区里的空间应该比我的更大。——作者注
[12]如果你想知道细节的话,有婴儿的家庭占20%的市场在“隔离表”上处于很低的位置,大约只有10个百分点。在这些市场中,有小孩的家庭比较普遍,因此完全没有被隔离。相反地,有婴儿的家庭占10%的市场占据了“隔离表”的90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有婴儿的家庭在这些市场中相对而言是被隔离的。——作者注
[13]不同区块的在线销售的税率(通常为0)和线下税率存在差距。差距越大,有效在线价格就越实惠。我们发现,遭受偏好隔离的消费者对更实惠的有效在线价格的反应比较微弱(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得不在网上购物)。——作者注
[14]在处于推特前1%的用户和前10%的用户中转发和@的关联度超过了60%。所以在这些子群体中,存在强大的正相关性。与此相反,其中任何一种指标和入度之间的关联度为10%~30%,也就意味着其正相关性与之相去甚远,几乎无足轻重。他们之所以关注前十乃至更靠前的用户是有一个技术上的原因的。当研究人员观察推特上的所有用户时,有许多人的转发、粉丝和@数都很少。如果将所有的数据都包含在内,就会人为地让相关性发生膨胀。这是因为一大串零(推特上大部分常规账号持有者的@)和另一大串零(推特上大部分常规账号持有者的转发)的相关性最后就等于1了。——作者注
推荐序一
回归零售本质,打造未来全渠道零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 彭建真
“了解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是近两年零售业内一直探讨的话题。今年,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各类会议中,“理解与抓住未来消费者”都是重要议题之一。以消费者为中心,就离不开谈消费者的地理位置和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
对于实体零售店铺来说,“位置”的重要性无须多言。说到“线上”,大部分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线上零售打破了消费者位置的边界。然而,在今天现实和网络世界不断交织,线上线下零售正在融合的背景下,大卫·贝尔发现位置依然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他从“位置”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列举大量美国的案例,翔实、深入地探讨了现实世界中的位置,对于网络世界中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这对分析中国消费者与零售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我们能够看到类似的现象:身处北京的消费者青睐京东、上海的顾客则喜欢在1号店选购商品;今年“双十一”的数据显示,广东、北京和浙江的消费者分别是贡献销售额较多的前三名……地理位置和线上购买行为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对于不同地域的人来说,线上购买的“引力”和“阻力”又是什么?我想,如果对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做一个类似本书中的研究解读,应该很有意思,也会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消费者、理解消费者和抓住消费者。
“回归零售本质”这句话今年在行业内说得很多,而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也是零售的本质内涵之一。“位置”,让我们从不同角度触碰与了解我们的消费者,也帮助我们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位置”,依然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推荐序二
网店也要关注顾客位置
清华大学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不可消失的门店:后电商时代的零售法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