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的经济分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主编的话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决定出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丛书。它包括三个子系列:(1)当代经济学文库;(2)当代经济学译库;(3)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本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学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开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著作。“文库”力求达到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译库”翻译当代经济学的名人名著;“教学参考书系”主要出版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最新的经济学通用教材。
20多年过去了,本丛书先后出版了200多种著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方面完成了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二是培养了整整一代青年经济学人,如今他们大都成长为中国第一线的经济学家,活跃在国内外的学术舞台上。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引进翻译出版国际上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中国经济学家与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之间的交流;同时,我们更鼓励中国经济学家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自主的理论框架内消化和吸收世界上最优秀的理论成果,并把它放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进行筛选和检验,进而寻找属于中国的又面向未来世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理论,使中国经济学真正立足于世界经济学之林。
我们渴望经济学家支持我们的追求;我们和经济学家一起瞻望中国经济学的未来。
2014年1月1日
中文版序言
人们的偏好或者口味在经济学研究的许多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垄断定价、养老储蓄以及父母愿意生育的孩子数量等。但是,直到近几年,经济学家们对偏好的形成问题仍然知之甚少,因此他们把口味看做是给定的,并认为偏好的形成方式应当由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们去研究,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推断各种不同的偏好对产出以及价格的影响,并评价组织经济的不同方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体和家庭的偏好。
近年来,随着以理性行为和理性选择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发展,这种不愿讨论偏好形成的观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这种分析方法认为,个体当前以及过去的选择、经历及其他活动通常会对其未来的欲望、需求以及口味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理性人在作出当前决策的时候,会把这些因素对自身未来偏好所产生的有利及有害后果考虑在内。例如,尽管现在酗酒和吸烟能带来极大的愉悦,但个体可能会克制自己,因为他们不想在未来变成酒鬼和烟民。
因此,“理性”偏好是与有远见行为相联系的个体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它们包含了当前行为对当前以及未来效用所产生的效应的比较,其中包括由当前选择所导致的未来偏好和欲望的任何变化。与断言偏好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这一观点相反,解说口味的理性方法将欲望方面的引致变化纳入到一致偏好的稳定集合中来。
尽管本书的论文相互独立,但它们都与理性的、有远见个体的偏好的形成有关,从这一根本性的意义上讲,它们是统一的。第一篇论文就理性偏好的形成给出了一个大体框架,这一框架是围绕两类资本存量建立的:个人资本与社会资本。两类资本存量都是个体效用函数的一部分,并且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主要的影响。个人资本取决于个体当前选择与自身未来欲望之间的递推关系。社会资本引入了个体的父母、其他亲属、朋友、邻居、工作伙伴以及其他同辈群体的行为和态度对其欲望所产生的效应。
第一部分讨论的是个人资本的各种不同应用,特别是那些与习惯的形成、上瘾以及它们对行为的影响有关的一些具体应用。第二部分讨论了社会资本,包括他人对个体选择的书籍、餐馆、电影以及其他商品和劳务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部分还就社会行为准则的合理形成展开分析,并揭示了为什么事前与事后口味之间的差异通常对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中国,不仅人们对现代经济学的兴趣与日俱增,而且一本论述偏好形成的书可能特别适合中国读者。就家庭和价值观而言,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在某些方面与西方有着显著的差别。人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差别不仅可以成为说明中国以及亚洲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而且一旦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入正确的经济体制,努力工作和家庭责任的价值观可能会使它们很快起步,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另外,有人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中国人的这些传统价值观以及偏好已经逐渐趋同于西方。为了充分理解这些过程,我们不仅有必要分析给定的偏好对价格以及所生产的商品的影响,而且有必要分析经济的飞速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偏好的形成。
因而,中国是一个考察偏好与经济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绝妙的实验室。本书所收集的论文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对这些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初始框架。我希望,本书能促使中国的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学家对偏好的形成发生兴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确信不久的将来,在进一步理解偏好、理性以及经济三者之间微妙而又关键的相互作用方面,他们会是重要的贡献者。
加里·贝克尔,1999年7月
前言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几位朋友的帮助。这里特别要感谢Michael Grossman, Kevin M.Murphy和George J.Stigler,他们曾与我共同合作撰写了几篇论文,这些论文已经发表并收进了本书。在70年代中期,George曾经就引自Alfred 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中的一段话来找我讨论,这段话指出,“美妙的”音乐并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一个例外,尽管“美妙的音乐听得越多,人们可能会对它产生越强烈的偏好”。这激发了我思考如何把消费资本(consumption capital)引入到效用理论的问题,并最终导致了我们影响深远的论文“De Gustibus”(1)的诞生。
但那篇论文中的行为动态机制并不令人满意。Laurence R.Iannoccone在他的题为“作为习惯的宗教”(Univers ............

书籍插图:
书籍《偏好的经济分析》 - 插图1
书籍《偏好的经济分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偏好的经济分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