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 (美)罗奇著 ; 易聪, 郑理, 蒋博译.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14.8
书名原文:Unbalanced: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
ISBN 978–7–5086–4621–3
I. 失… II. ①罗… ②易… ③郑… ④蒋… III. 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IV. F1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12255号
Copyright ©2014 by Stephen Roach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Yale University Press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 CITIC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书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销售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著者:[美]史蒂芬·罗奇
译者:易聪 郑理 蒋博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电子书排版:张明霞
 
中信出版社官网:
http://www.publish.citic.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书,尽在中信飞书App:
http://m.feishu8.com
(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
失衡
——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美] 史蒂芬·罗奇 著
易聪 郑理 蒋博 译
中信出版社
目录
推荐序 从中美经济、金融互动,把握经济、金融政策走势
中文版序 中美将如何变化
前言 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飞跃
第一部分 开端:全球失衡的危急关头
第一章 政治经济繁荣的背后
第二章 究竟谁依赖谁:虚假繁荣的背后
第二部分 领导力与权力:中美经济领导者
第三章 老板与大师:朱镕基与格林斯潘
第四章 伟大的稳定性辩论:温家宝与伯南克
第五章 鲜明的对比:美国政府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第三部分 零和:谁将做出牺牲
第六章 更具破坏性的全球化
第七章 多边世界中的双边主义
第八章 “中国抱怨”
第四部分 压力与隐患:中美如何合作
第九章 大失衡和大危机
第十章 糟糕的政策:谁将影响谁
第五部分 解决之道:摆脱相互依赖
第十一章 再平衡
第十二章 中美的下一次遇见
第十三章 互联网和双重身份危机
致谢
推荐序
从中美经济、金融互动,把握经济、金融政策走势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在参与哥伦比亚大学的相关经济、金融专业讨论并承担一些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我陆续拜访了几家华尔街金融机构和几位金融专业人士,并通过“连线华尔街”电话会议等形式建立了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渠道。在交流中,我切身体会到,中美经济、金融体系已经在事实上相互高度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在把握其自身经济、金融体系的运行时,如果试图脱离对方,都将难以获得清晰完整的图景,导致判断偏差。换言之,中美双方基于各种因素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是,从总体上看,只有从中美经济、金融互动交流角度来讨论两国的经济政策走势,才合乎这种趋势。
中美经济、金融体系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由许多有趣的细节体现出来。有一位银行家告诉我,早在多年之前,有一段时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现银行体系的清算量明显下降,但是纽约当地金融市场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关注的变化。于是,他到几家主要的大型清算银行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中国市场放长假,导致大洋彼岸的银行体系的清算业务量下降。
从这个故事算来,又是许多年过去了,中美经济、金融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程度,毫无疑问已经有了持续性的更大提升。中国不少读者可能受媒体的一定影响,较多地把对这种联系的关注度放在中国人到北美购买房产等方面。实际上,从每年住宅交易的数据统计,在美国购买房产最多的还是加拿大及欧洲人士。从近年平均数据看,中国人在美国所购房产数量甚至少于中东欧地区的人士。其实,更多的联系增强体现在许多原来不被公众关注的领域,例如,人民币在美国的交易量在显著上升。还有一个细节是,我参加了2014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据了解,在注册参会的名单中,仅仅以明显是汉语拼音姓名注册参会的就有两三千人。还有,一位金融机构高管尝试找保姆看管孩子。在找保姆的过程中,他发现会说中文的保姆在工资方面的谈判权更大,因为不少家长希望保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中文。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我在纽约看到的这些细节,并不是说中美的经济、金融交流与合作已经十分充分了,而恰恰是另外一种状况:与中美大众在现实生活中所意识到的如此之多的交流、合作诉求相对照,中美在经济、金融政策方面的分歧和争议不断,相互之间常规化的交流渠道和机会相对有限,许多讨论和决策还常常以一些建立在并不了解中国的基础上的猜测,甚至带有阴谋论性质的想象为根据。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主要由哈佛大学在纽约财经界的校友组织的专题讨论会,主题是中国银行业体系的风险。从参会人员的构成看,绝大部分是美国金融界中相对了解中国的专业人士,有的还曾是中美合资的金融机构的高管,但是来自中国的参会人员就少得多,可以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再加上三四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我并不反对任何对中国银行体系的言之成理、合乎逻辑的批评,这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此次会议的几位主要的美国金融机构的发言人,对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抱持漫画式的想象,例如,有的人认为“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率很快就达到50%了”等,虽然这些是个人观点,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决策者的看法实际上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中国相关业务的决策。我以自己在中国银行业的实际业务经验,介绍了中国的银行体系中不良资产是如何分类的,以及风险管理的流程。这些对于中国的银行业经营者来说是常识 ............

书籍插图:
书籍《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 插图1
书籍《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