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杨蕤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6
ISBN 978-7-5161-6273-6
Ⅰ.①回… Ⅱ.①杨… Ⅲ.①丝绸之路-研究-10世纪~13世纪 Ⅳ.①K928.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23779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任明
特约编辑 李鸣
责任校对 董晓月
责任印制 何艳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北京市兴怀印刷厂
版次 2015年6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6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23
插页 2
字数 342千字
纸书定价 88.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旨在阐明10-13世纪特定的民族、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下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的演变过程。盛唐之后陆上丝绸之路的演变状况是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客观地再现这段历史可以弥补丝绸之路研究史上的薄弱环节,其在学术上的意义和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本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将以宋朝、西夏、辽等政权与西方的交往分为几个研究板块,以贸易线路、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内容为研究线索,在勾勒出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基本状况的同时,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丝绸之路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研究呈现出系统性和完整性。
作者简介
杨蕤,男,1975年生,汉族,陕西横山人。在西北大学、宁夏大学、复旦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学术兴趣为边疆历史地理学、西夏学和民族考古学,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五十余篇,著有《西夏地理研究》、《破译天书》、《中国消失的文字》、《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贡献》等。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宁夏回族自治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并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青联常委、中国古都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内容概要
《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朝贡贸易、贸易者、贸易线路等内容为研究线索,以中原政权、北国辽朝、神秘西夏的陆上丝绸之路状况为研究板块,力图勾勒出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基本状况和图景,同时,在整体上尽量把握陆上丝绸之路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研究呈现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10—13世纪西北民族关系和中亚地缘政治状况的归析是研究的基石。这一时段中国北方呈现出一派群英争雄的局面,分布有回鹘、吐蕃、党项、达怛、契丹等民族,并建立了唃厮啰、西夏、沙州回鹘、甘州回鹘、辽等政权,民族关系因此纷繁复杂。民族分布及西北地缘政治状况直接影响到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状况。应当看到:唐末五代是西北政治形势由一种平衡走向另一种平衡的过渡。在这期间,有两个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回鹘汗国败亡后,回鹘势力在西域及河西地区的渗透;二是党项族在河套地区的崛起。这样,吐蕃政权迅速瓦解后,其主要势力便退缩在祁连山以南的青海东南部一带。西北地区实则成为吐蕃、党项以及回鹘三支力量进行较量的政治棋盘,加之宋、辽、金等外围力量,这一时期西北地区形成了以“六支力量,两个结构圈”为内核的民族格局。对陆上丝绸之路利益的争夺是“六支力量、两个结构圈”这一民族格局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同时看到,这一时期的中亚和阿拉伯地区也陷入了分裂纷争的局面。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又加剧了这种状况的发展与嬗变。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虽然远不及唐代时繁荣,但仍然发挥着沟通东西物质文化交流之功效。
在10—12世纪中国复杂的民族关系背景之下,中原政权与丝绸之路贸易伙伴仍然保持着联系,或者说继续维系着、经营着陆上丝绸之路。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中西方仍然保持着官方贸易。第二,中西方仍有人员的往来。第三,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继续存在。其中中西方的官方往来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与中原政权保持关系的丝绸之路贸易伙伴中,不仅包括河陇及西域诸藩,同时还有远在中亚和西亚的诸政权。从贸易的规模及商品的种类看,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丰富、数量较大。文献记载了大量朝贡贸易信息,而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在当时的民间社会亦有渗透。当然,陆上丝绸之路的官方贸易对中原政权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朝贡贸易进一步促成了西北区域市场的形成,增加了宋朝的税收;然而在另一方面,大量域外商品涌入中原,给宋朝经济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引起金银价格的上涨和铜钱的紧缺。
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辽朝与西方的贸易和联系异军突起,在北国掀起了一股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高潮。由于辽朝占据着北中国,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朝鲜,西到中亚地区都与之保持着广泛的贸易联系。“东西交会,贯通南北”的地域特点使四方商品汇集在这里,辽朝成为一个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辽朝通过丝绸之路与诸多民族或政权保持着贸易关系,其中回鹘在沟通辽朝与西方世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开拓塞北丝绸之路的主力军。当然,这一时段辽朝与伊斯兰世界也保持着接触和交流,其表征之一就是在辽朝故地出土了众多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文物,成为今人窥视塞北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辽朝与西方的丝路交通路线在继承唐朝原有路线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西夏王朝在公元11世纪初攻取了河西走廊,占据了丝绸之路的主动脉,对丝路贸易以及西北地区的交通状况产生了强烈影响。对外来商品的考察是观察丝绸之路贸易状况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本书通过对西夏社会中存在着的一些丝路外来商品的思索,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西夏在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同时,通过对西夏文文献等资料的解读,我们发现西夏政权与大食、西州回鹘以及民间回鹘商人保持 ............

书籍插图:
书籍《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 - 插图1
书籍《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