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滞_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考恩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突破产生了大量的乐趣收益,可是经济收益却惊人的少。 
——《纽约时报》
这本书将会极大改变人们对过去三十年的思考方式。 
——《经济学人》
考恩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托马斯·弗里德曼。 
——《华尔街日报》
能够跳出金融失败或紧缩必要性这样的具体问题,看到远远超越这一切的经济大势是十分重要的。 
——《金融时报》
也许好书的标志就是这样的:当你读完后,你就发现他的理论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里都开始显现。……这样的书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 
——《华盛顿邮报》
考恩的书激起了无数的讨论……它对过去经济趋势的解读无比清晰。 
——《石板》
泰勒·考恩奠定了自己不可忽视的经济评论家的身份。 
——《国家评论》
这是当今最有意义的一本小书:比起其他的书来,它更有洞察性、急迫性和挑战性,它的意义比它的篇幅大好几倍! 
——《金融时报》网站
泰勒·考恩的《大停滞》,美国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提出科技创新的高峰出现于 1873年(是的,你没看错)。 
——《金融城早报》
泰勒·考恩的《大停滞》太棒了!如果你想要知道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应该马上买一本。事实上,应该买两本。 
——《寻找阿尔法》
如果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所说的那些是对的 —事实上很难说他不对—那么,经济真的有麻烦了。 
——《卫报》/《观察家报》
在所有的研究成果中,这本书得到同类书最渴望的成果—它必须得到回应。 
——《彭博商业周刊》
自出版以来,泰勒·考恩的《大停滞》已经变成了年度最受热议图书了。 
——《国际财经时报》
考恩说,过去 300年美国已采摘了所有“低垂的果实”。我们耗尽了闲置的土地、科技的优势,以及普及性的教育。我们以为“低垂的果实”会采摘不尽。它确实很丰沛,但我们却太贪婪。所以考恩犀利地总结了金融危机的根源: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富有。 
——《福布斯》
目录
[导读]美国大停滞 vs.中国机遇
中文版序言
大停滞?
第一章 美好时光不复返
关键词:土地 科技 没得到教育的孩子
第二章 半旧不新的经济体
关键词:政府 医疗 教育
第三章 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吗?
关键词:价格 生产 收入
第四章 政府的“低垂的果实”
关键词:左派 右派 混乱派
第五章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 ?
银行家 博物馆馆长 你和我
第六章 我们能解决问题吗?
那时和现在的巨大差异
[导读]美国大停滞 vs.中国机遇
涂子沛
大凡一位严肃学者的著作要在大众世界引起轰动,除了要有惊艳的理论,还要有生动的语言,《大停滞》这本小书在美国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本书的作者考恩认为,美国的经济,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进入了一个停滞阶段。这个停滞,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人类的天性,喜欢采摘“低垂的果实”,即贪图便利,总是挑容易的事先做,向上爬的苦事一定要等有压力才肯使劲。上百年来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受益于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成千上万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口红利,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因为忙于收获第一批容易到手的成果,怠于开拓新的果园,最终走到了这一天—“低垂的果实”摘完、最初的红利耗尽,经济也就徘徊不前。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进入了“科技高原” (technological plateau)。一提到高原,大家就会想到气压低、氧气少、空气干燥、呼吸困难等等不适的反应,考恩的意思是,科技创新也遭遇了高原“窒息”。他考察了人类的许多重大科技发明,发现像电、汽车、火车、飞机、打字机、照相机、药品器材等等发明都是在1940年以前完成的,这之后,除了计算机,人类几乎没有划时代的发明。考恩对比了现代一代人和其祖辈的生活状态,认为今天美国人的物质生活,和1950年代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换句话说,科技进步也停滞了。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考恩为他的结论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例如,1900年,美国仅有6.4%的适龄人口完成高中教育,1960年该比例上升为 60%,1969年又上升到80%。但从那以后,这一比例不仅没有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教育方面的大停滞,他用这组数据证明人口红利不复存在。又如,从1947年到1973年,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翻了一番;而此后增长十分缓慢,直至2004年的30多年间,只增长了22%。这组数据,考恩视之为经济大停滞现象最有力的注脚。
全书认为,美国已经身处科技高原,遭遇了大停滞的现象,正在焦急地等待新的机会、成长和革命。
美国为什么会有大停滞现象?
人口红利、土地资源的耗尽很好理解,但科技创新,按说是没有边界和止境的,美国为什么会进入科技高原、遭遇大停滞呢?
我认为,这和科技的发展、创新的规律有关。
人类社会任何的技术,都有一个起点,所谓进步,就是沿着这个起点,通过创新,演绎衍生出更加丰富的体系和框架,不断扩大技术本身的效用。但悖论在于,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其体系本身的复杂性也会不断提升,新的创新就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最终出现瓶颈、陷入停滞期。
更关键的是,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投入。一条技术道路开辟之后,开始的时候,资本很愿意投资技术改进,因为很容易看到回报,但这之后,随着复杂性的增加,投资金额开始变大,同时,回报周期开始变长、回报金额开始递减,最终,资本望而却步,无力推进。
创新的浪潮也就随之衰竭。
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最早遭遇这种停滞,并不奇怪。其实,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停滞”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技术创新领域,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停滞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
考恩在他的论述中重点提到了高中毕业率的例子,说美国高中毕业生所占的人口比率在 1970年代就开始在 80%左右徘徊不前,我考察了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所占的比率,发现也存在同样的规律。从图 1可以看到,大学毕业生所占人口比率的停滞甚至比高中生出现得还略早,在 1970年代中期,就开始停滞在 24%左右了。
图1.    美国 25—29 岁人口高中毕业率以及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变化(1947—2003 年)  数据来源:美国人口 ............

书籍插图:
书籍《大停滞_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 - 插图1
书籍《大停滞_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停滞_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