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1部分
错误的含义
第1章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明明知道自己是对的,结果却错了,这种事让我很恼火。
——莫里哀
为什么“正确”会让人心情愉快呢?不管怎么说,这种良好的感觉只能算得上次级快感,可不像巧克力、冲浪、接吻等那样直接,可以通过“主干道”直达人体内部,侵入我们的脾胃、肾上腺、大脑边缘系统,甚至冲击那颗容易晕厥的心。不过,“正确”带来的兴奋感令人无法抗拒,而且具有普遍性。最神奇的是,这种感受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同的。我们并不是和任何一个人接吻都会感到愉快,却可以因为任何正确的判断而得意。这倒不是赌注的缘故,猜对了哪条外交政策有效,比猜对了哪匹马会跑赢更重要。但不论是赌马还是赌政策,我们都可以兴高采烈地投入其中。我们赌的内容也不重要,无论是正确地认出了黄顶莺,还是猜中了同事的性取向,都一样让人感到开心。更奇特的是,猜对了那些不愉快的事,也可以让我们乐上一阵子——比如股市暴跌、朋友失恋。甚至即使我们在爱人的坚持下不得不拖着沉重的行李往宾馆的反方向走了15分钟,也依然会因为自己的正确而感到高兴。
就像所有美好的经历无法持续一样,我们也无法一直保持正确。有时候我们会赌输,有时候也会被别人对正确答案或做法的质疑所烦扰。其实,这种焦虑感本身就反映了我们非常迫切地想要“正确”。不过,总体来说,一方面,我们都喜欢享受正确的乐趣;另一方面,我们确实都感觉自己是正确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感觉偶尔会挂在脸上,特别是在争论、传道、打赌,或者作预测时,而更多时候,这种自以为是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很多人一辈子都觉得,自己在任何时刻对任何事情的判断,大致都是正确的——从政治观、学术观,到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对别人的评判,乃至记忆,以及对事实的理解……仔细想想,其实挺荒谬的,我们似乎一直不自觉地以为自己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公平地说,我们深信自己的判断,这倒也常常有据可依。无论如何,大多数人能顺利地处理好日常生活,这就表明,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理解还是比较正确的。有时候,不只是“比较正确”,甚至是“非常正确”,比如我们非常正确地判断了原子的存在(几千年前就有古代思想家提出了原子的假说,那时候现代化学还没有诞生);正确地预言了阿司匹林的药性(公元前3 000多年以前就发现了);正确地追求了咖啡吧里那个对你微笑的女人(现在已经是和你结婚20年的妻子)。回顾起来,这些判断正确的时刻,都代表了人类努力的巅峰时刻,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平凡的乐趣。因为它们,我们更加确信自己聪明、有能力、可靠、能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也因为它们,我们才能存活至今。不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人类的整体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能生存下来,都是靠着不断正确地总结周围的世界。总而言之,“正确”的判断,是人类生存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它满足了我们的自尊,是人生中最廉价、最刺激的幸福源泉之一。
本书要讲的却是与上面相悖的内容:犯错。具体说来,是关于作为文化群体,我们如何评价错误,以及作为个体,当内在信念崩塌时,我们会如何处理。既然大家都享受正确的感觉,把正确当作一种常态,那么你可以想象,犯错之后大家会做何感想。一方面,我们会觉得这是偶发的特殊状况,是莫名其妙的秩序失常;另一方面,我们会觉得很傻很丢脸。就像看到考卷上打满了红叉一样,犯错之后,我们也会瑟缩,也会瘫倒在座椅上,然后心情低落,怒火渐起。说得轻一些,犯错是件烦心事;说得重一些,犯错就是个噩梦。无论如何,我们都觉得犯错让人感觉泄气又尴尬,跟正确时那种流过全身的暖流不可同日而语。
而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在大家的集体意识当中,错误不仅跟愚蠢和耻辱挂钩,还跟无知、懒惰、心理病态甚至道德沦丧联系在一起。意大利认知科学家马西莫·皮亚泰利-帕尔马里尼(Massimo Piattelli-Palmarini)精辟地概括了这种观念。他说,我们犯错是因为(包括但不限于)“心不在焉、分神、兴趣寥寥、缺乏准备、资质差、胆量小、眼高手低、情绪失控,或者我们在价值观、种族观、社会观、爱国观上存在偏差,或者过于雄心勃勃、善于自我欺骗”。根据这种普遍流行的悲观观点,我们所犯的错误,是我们在社会、智力和道德方面失败的证据。
在我们犯下的所有错误里,对“错误”的错误认知恐怕应当名列第一:我们连“错误”是什么都弄错了。犯错并不能代表智力低下,反倒是提升人类认知的关键。犯错也不是道德瑕疵,反倒跟人性中最崇高的一面有着深刻渊源,与同情心、乐观、想象力、信念和勇气分不开。错误也并不是冷漠或褊狭的代名词,而是我们学习和改变的重要标志。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我们才能不断加深对自己的理解,丰富对世界的认知。
既然错误对我们的智商和情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便无须为犯错而尴尬,更无须视之为一个问题。相反,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所言,错误是透视人类本性的一扇窗户,从中可以看到我们驰骋的想象、无限的潜能和不羁的灵魂。本书就是基于这项正确结论而写成的——无论错误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迷惘、痛苦和打击,归根结底,它才是教我们读懂自己的良师,而正确则不是。
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奇怪的是,我们的文化一边鄙视错误,一边又强调错误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何以见得?在我们谈论自己的方式中就有所体现。每当我们犯了错,总是耸耸肩,推说“是人都会犯错”了事。就像蝙蝠对应蝙蝠侠,懒汉对应懒散一样,“人类种族”便直接跟“任何事情总能弄砸”挂钩。在诸多宗教、哲学及科学文献中,但凡涉及人类的部分,几乎都写到“人类天生具有犯错倾向”。而且提到,错误并不是可以一笑置之的肤浅琐事(不像指甲那样停留在表面,也不像打嗝和幻觉那样一闪而过)。早在勒内·笛卡儿(Rene Descartes)说出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之前的1 200年,哲学家兼神学家(后来成为圣人的)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就曾说过:“我错故我是。”(Si fallor ergo sum.)依照他的这种表述,人类不仅会犯错,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就是错误本身。
爱犯错的倾向虽然已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失误: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