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LINE·禅、摩托车与技术崇拜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OFFLINE
Issue 5 禅、摩托车与技术崇拜
出品:离线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复制或节录本书中的任何内容。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编辑团队
主编:李婷
高级编辑:傅丰元
编辑:邹熙 / 张英洁
设计制作:石佳
联系我们
网站:www.the-offline.com
邮件:AI@the-offline.com
微信:theoffline
微博:@离线offline
会员服务
邮件:service@the-offline.com
本期作者
陈朝
,网名「量子熊猫」,认知神经科学硕士,科学松鼠会成员。现居北京,混迹于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路口如三里屯、五道口等地。
目 录
缓读
追进度的人——办公室工具变革
追进度的人——办公室工具变革
陈朝
手机都被装进了纸袋子,还贴上了封条。我们约定,吃饭期间谁也不许打开这个袋子,不准低头看手机,不准拍照发朋友圈,当然也不准去看那层出不穷的推送提醒。这是某餐厅推出的新游戏「好好吃饭」。服务员告诉我们,只要结账时让他确认一下纸袋封条完好,就可以给我们打个八折。
一顿饭下来,我发现刷手机的欲望不难抵挡,但是推送通知的滴滴答答声还是颇为分心。等我拿到八折账单时,手机已经被几屏推送通知占满,都是那些你不能关掉的工作信息:同事在吃饭期间发了两个会议邀请、三封邮件,分享了一个文件,完成了两个任务,并且在你的一项任务下加了留言。
还好,工作还没有变得无处不在。不会有老板突然冒出来给你安排工作,但工作确实随处可得了。我的手机上安装着任务管理应用 Asana、团队沟通应用 Slack、Google Drive 全套应用,以及最传统的邮箱。只要是工作信息到来,手机都要叮咚一响。
工作这件事确实变了,邮件都已不再是工作的中心,而固定电话早就退出了办公室。我们很容易把这种变化归因于智能手机,然而与之前相比,智能手机只是让我们能在电脑不在身边的时候随时访问工作文件。事实上,我们在这几年陆续换上了一整套新的工具。不光把办公文件存到网上,还允许所有人随时随地修改,甚至可以多人同时写一个文档;协作应用将所有人的进度都开放出来,大家每天都在上面添加新任务,或者把已经完成的任务勾掉;最后,不管是传统的邮箱、聊天软件,还是协同编辑文档、协作应用,这些工具还能连在一起,通过接口互传数据。
我每天都要使用的工具叫做 Asana。这个奇怪的单词源自梵语,本意是修炼瑜伽时的禅坐。这家公司尽管用了这么一个玄乎的名字,倒不是打算强调什么东方情调。Asana 面对的是冷冰冰的企业市场。乍看起来,它就是一个待办事项列表:屏幕的中心是一大摞任务清单,点一下任务前面的框表示做完了,这个任务就被勾掉了,从屏幕上消失。这么看来,Asana 和各种各样的 GTD 应用似乎没什么两样,但 Asana 真正的威力在于协作。当你的团队迁移到上面来,改变发生了。团队成员在这些应用上随时更新自己的状态,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任务情况,什么时间完成,手头有多少工作,并且可以留言发起讨论。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从 Asana 开始的。早上打开电脑,Asana 是我打开的第一个网页。我首先会看看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再看一下邮件,确定是不是需要增加几条新任务。午饭前和每天例会之前,我会查一下 Asana 的 inbox。在这个页面,同事们的各种操作——添加或完成任务、留言讨论等等——都已经按时间排好,刷一下就可以知道所有人的进展。遇到我比较关心的事情,就给对方留言询问状态。
2013 年,37 signals(现已更名为 Basecamp)公司出版了一本新书为他们的工作哲学布道,书名叫 Remote(国内翻译为《重来 2 :更为简单高效的远程工作方式》)。这本书用热情的语气讲解了远程办公的种种好处,打消大家对于不在办公室工作的各种疑虑,还分享了他们公司远程办公的经验和解决方案。37signals 出品的 Basecamp 可能是过去十年最著名的协作应用,不仅因为他们提供的工具质量高,也多少因为他们对新式工作方式的布道精神。在这本书之前,他们已经出版了两本讲解工作理念的图书,还维护着一个知名的公司博客:Signal v. Noise。这家公司一开始就是新式办公方式的践行者。他们的员工分布在欧美多个地方,因为时差,每天只有几小时重叠的工作时间。他们靠卖工具赚钱,也用自己开发的工具管理公司,还销售他们制造工具的副产品:图书和博客。
新的工具并不能让人真的「远程」起来。至少,我每天还是要到公司去,还是有不少沟通需要面对面才能解决,那些重大会议也不能指望大家靠远程工具解决。可是,远程热情也并非自娱自乐。
首先,新模式已经可以让人放心购买,按时髦点的说法,我们称它为「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在过去,不管是办公硬件(比如电脑、复印机或者其他专门设备)还是软件,公司一般是一口气买来,有些复杂的办公软件甚至要自己组织团队,搭建服务。可以想象,小公司很难搞定这种事情。Asana 之类的应用或服务就不是这样,公司按照员工数(也就是需要开多少账号)付上一笔月费就可以使用,服务提供商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应用。几年之内,我们看到一大堆创业公司:项目管理软件有 Basecamp、Trello、Asana 等;企业「聊天群」有 Slack、HipChat;文档协作有 Google Drive、Quip,老牌的微软也杀入了这个领域;乃至法务、财务等需要一定人工的服务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采购,出现了好几家「云报销」、「快法务」这样的公司。
其次,工具变化的背后还有思维方式的变化。过去,公司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数据放在别家服务上,互联网服务的普及增加了不少信任感。会花钱采购各种生产力工具甚至成了互联网公司吸引员工的办法,在公司简介里写上我们用什么工具,就相当于说:我们是一家重视工作环境的公司,重视提升大家的生产力,想让你工作时开心。
同时,工具放在网上也影响着公司文化。以前,如果你想知道老板的时间安排,需要致电秘书;文件分布在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OFFLINE·禅、摩托车与技术崇拜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