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历史研究——玉搔头中短篇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mb。
书籍内容:
唐代历史研究――玉搔头中短篇集
作者:玉搔头
这是一本唐史研究方面的论著,作者玉搔头,专攻晚唐史,作品文字美轮美奂,不在当年明月、曹三公子、赫连勃勃大王等网络知名写手之下。
目录
・荒唐陈述――《新唐书・本纪八》重述・
楔子:长安秋多蝇
第一篇:枭鸣松桂树
第二篇:鸟散余落花
第三篇:长庆二年春
第四篇:彼狡童兮
第五篇:甘露
第六篇:忆平泉
第七篇:终归大海作波涛
・短篇集・
出众风流旧有名――长孙皇后传
梨花满地不开门――大唐宫廷的后长孙时代
龙砂铁马犯烟尘――唐破回鹘之战
牛李之前的中唐党争
唐朝衰弱的华尔兹回旋
繁华如梦
宣宗之死
残山剩水间散落着那么一些宫阙、院落、断桥和荒冢……往事在那里发生;直到今天,往事的残骸还层层累累地堆积在那里。它们引发了思古的幽情,触动着我们的审美敏感点,于是成了一段段历史叙述一个个立体的楔子。思绪都由此发散开来,感悟也是。所以,我们都会这么认为:深深浅浅的历史思考通常具有一种外在形态,那便是山一程、水一程地去游历、领略和凭吊。我们正是通过观察那些呈现在感觉中的旧日生活来认识该特定时空中的生命的。这种拗口的日耳曼式表述当然也可以用一个直白的说法来置换:理解。
虽然,历史作为概念既是有歧义的,是有争议的。在我看来,历史就是理解,就是――人/理解/人的表现。
――玉搔头
唐代历史研究――玉搔头中短篇集荒唐陈述――《新唐书・本纪八》重述
楔子:长安秋多蝇
残山剩水间散落着那么一些宫阙、院落、断桥和荒冢……往事在那里发生;直到今天,往事的残骸还层层累累地堆积在那里。它们引发了思古的幽情,触动着我们的审美敏感点,于是成了一段段历史叙述一个个立体的楔子。思绪都由此发散开来,感悟也是。所以,我们都会这么认为:深深浅浅的历史思考通常具有一种外在形态,那便是山一程、水一程地去游历、领略和凭吊。我们正是通过观察那些呈现在感觉中的旧日生活来认识该特定时空中的生命的。这种拗口的日耳曼式表述当然也可以用一个直白的说法来置换:理解。
虽然,历史作为概念既是有歧义的,是有争议的。在我看来,历史就是理解,就是――人/理解/人的表现。
究竟把重音落在这句话的那一个部分,造成了所有的歧义与争议。
那么,这种理解如何是可能的?精神分析学说提供了一个答案:移情作用――游历、领略和凭吊的目的也正在于此。站在无限江山面前,我们看着古人看过的长河落日,听着古人听过的风声鹤唳,自然能更好地体验和重演他们的心情――昔日重来。这种体验不是独特的,但就其丰富性而言是日常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所不能给予的。生活不会拘囿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因为历史给我们的生命以多重体验:苦痛、欢怍、悲喜交集……还有缱绻与决绝。
舍此之外,它别无价值。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总是运用历史来证明什么,或者运用什么来证明历史。在很多时候,他们还希冀历史能为苍生卜筮出茫然的未来,就象长安的桑道茂或洛阳的胡芦生那样。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应验过,从来没有能将活力充沛的人所创造的灵动历史笼罩于它的股掌。当他们全部不切实际的僭妄幻想破灭后,他们以为历史也破灭了――历史有什么用?历史百无一用!人们或许不晓得约翰・赖弗斯和弗吉尼亚・沃尔夫的论点,可反历史主义还是悄然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不管怎么说,其他时尚事物都为我们的世俗生活提供了一项又一项新的体验,反历史主义却正好抹杀了不止一种体验的可能。历史或许无规律性可言,但这并不妨碍它为我们铺就一条通往某种境界的体验之路。
所以,我是带着行者的心态去领略历史的,象一个风尘仆仆的远客沿着时间的驿路,走进别人的生活情境,穿行在别人的心情里,从别人的起伏跌宕里获取了我的平凡人生所没有的体验。说是别人的,似也不那么贴切。行者所经所历,不是一处完全陌生的蛮貊异域。那是我的祖先的所经所历,是我前生之所在,是今世之所以然,是前生今世的感觉,是我的肉身未曾到过的故乡。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有一句话至今还记得,“只有在长时间的远走后重回故乡,才可能揭开世界与存在之间的根本的差异性。”回乡其实未必能真的揭开我们几乎穷尽其他一切手段所试图揭开的秘密,可回乡本身表达了揭开根本性问题的冲动。那种冲动指引着我们在多年之后往事重提,就象返回无限江山里的故乡一样,重返我们时间上的故乡,无尽岁月里的,由事件与人物而不是青山绿水来造像的故乡。历史学的全部成就始于那种冲动。
至于为什么选取长安作为我们游历的地点,为什么选择中、晚唐来作为我们深入的时代?是随机的。我们无法判定在长长的颠沛流离后何处可以认作乡关。于是我们随意地选择了还记得的一段,在一段蹊跷的历史前面怔住,长久地思索它的涵义。
不记得是在场合,不知为什么谈到这个话题,有人问我,既然对唐朝历史那么感兴趣,何不去西安走一走。
我笑着说:“我是故意不去的。”
我不曾去游历、领略和凭吊,尽管那里有雁塔、碑林、有一座名为兴庆宫的公园和具体位置还待进一步考证的虾蟆岭――对于理解唐朝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应有的缺憾。我的思考好象因此失去了刚才提到的那种常规形态。可我还是不想去。因为:我知道,西安不是现在的长安,长安也不是过去的西安。它们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物质的长安死于天佑元年;长安的精神甚至在此前几十年就已经死了。虽然西安与长安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大致差不离,那也不过说明它们是一座老屋的两个房客:前一个已然物故多年、人去楼空了,后一个才来僦房而居。同后者照面并不一定就能使我们与前者神交。我还害怕,后来房客一袭青衿总是会使我们慢慢地遗忘先前房客的衣冠,渐渐地失落那些关于鲜衣怒马的回忆。我对长安本已淡得没有多少墨色的印象一定会被西北工业中心的现实景象所覆盖,使我要叙述的那个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故事的故事因为失忆而真的失去了发生的地点。
但往昔的岁月又绝不是风过无痕的。西安仍有许多值得流连的东西。所以,我更愿意和西安保持一段距离,但又不至于远到无法从他那里得到前一个房客不经意留下的一丁点遗存。因为那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唐代历史研究——玉搔头中短篇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