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
The Crafting of Grief: Constructing Aesthetic Responses to Loss
(美)罗琳·海德克(Lorraine Hedtke) (美)约翰·温斯雷德(John Winslade) 著
吴限亮 何丽 刘禹强 等译
ISBN:978-7-111-66627-1
本书纸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电子版由华章分社(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台湾地区)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客服热线:+ 86-10-68995265
客服信箱:service@bbbvip.com
官方网址:www.hzmedia.com.cn
新浪微博 @华章数媒
微信公众号 华章电子书(微信号:hzebook)
目录推荐序前言第1章 探寻哀伤之美第2章 这个时代太现实第3章 回塑第4章 成为丧亲者第5章 抢救被遮蔽的意义第6章 有关死亡的权力关系第7章 弹性的时间第8章 拥抱脆弱:达摩克利斯的礼物第9章 重新点燃希望参考文献译者后记
推荐序
当今时代,关于哀伤的主流叙事,来自弗洛伊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时期关于哀伤的观点,在他之后,这些观点又被几代的理论家、畅销书作家深入阐发。这类观点要求哀伤者努力面对丧失所带来的残酷的现实,面对一系列令人焦虑痛苦的情绪,最终能够将投注在逝者身上的能量撤回来,然后在忘掉逝者的生活世界里继续前进。另外,这个让人感到困扰的任务,被视为只存在于生者的内在世界、心里或者头脑当中。当人们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时,丧亲者可以斩断那些与亡者的“联结”,恢复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功能,在内心记忆中得到某种安慰。这类“哀伤工作”理论假定哀伤过程存在特定阶段或任务,它们有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都是在医学权威视角下的产物。直到20世纪末,这些模型仍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它们的影响惊人的顽固,一直持续到现在。
罗琳·海德克和约翰·温斯雷德恰恰通过本书的叙事,对那些成见进行质疑与解构。本书吸收了人类学、哲学以及批判理论。两位作者开篇就把丧亲视为一种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挚爱的人在生者“人生俱乐部”里面的“会员资格”不会在死亡到来的那一刻被清除,而是被保留下来。事实上,逝者的生命对他生前所在的社群持续产生影响,这些故事不断被传播,从而使得逝者的生命反而得到丰富和扩展。当代哀伤理论强调了丧失以及斯多葛式的“顺从天命”。人们与逝者的关系和在生者的世界中庆贺形成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基于对这一资源的挖掘,人们有了一种前景。替代性叙事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深远,正是因为它平衡了当代哀伤理论与这一前景。联结替代缠缚,重构替代了弃置,参与社群替代一个人在心里独自应对。
在我看来,本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打通了复杂的理论与简单易行的实践之间的隔阂。首先在理论层面,作者将福柯(Foucault)对于“真相体制”(regimes of truth)的解构与梅耶霍夫对于回塑对话(re-membering conversation)[1]实践的架构进行了天衣无缝的编织;从德勒兹关于身份的哲学和怀特的叙事疗法中得到了启发与鼓舞;通过强调永恒的时间,即伊恩(aion),生命的意义在永恒中绵延不绝,贯通过去、现在、未来,浑然一体,不可测度,永无休止,打破了我们对于物理的时间,即克罗诺斯(chronos)[2]的牢固成见。过去人们认为时间就是日历和时钟上的时间,它是不可逆转的、不可更改的。之后的实践部分有很多充满智慧、让人印象深刻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当事人运用极富艺术性的方式面对死亡。他们带着欣赏去处理挚爱的人离世所带来的哀伤,创造了一种审美体验。本书有一点尤其让人受益,作者呈现了大量咨询对话的逐字稿。其中运用虚拟语气开展的对话,重新建立了生者与逝者之间的关联,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带来解脱的体验。“双重倾听”的微妙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让当事人在面对丧失的痛苦时得到聆听,同时也能让他们看到逝者所留下的精神馈赠。这并不是逃避现实的盲目乐观,罗琳·海德克和约翰·温斯雷德要做的是坚定不移地揭示雕琢独特哀伤方式的重要意义。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这种方法也可以使用,比如自杀、他杀、围产期丧失[3]及面对非常复杂的关系中的丧失等。本书的重点不是梳理当代的哀伤理论,而是着力于阐明回塑的实践技术与单纯的认知重建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总而言之,本书是对当今有关哀伤的主流叙事的一种艺术化的抵抗。它为充满希望、鼓舞和意义的替代性叙事开创了空间。它不但在论证上精细微妙,而且在实践中简便易行,能够帮助咨询师和处于丧失阴影笼罩下的人们开启有智慧的对话,让生者能够在对话中找到逝者生命中的美好和活力,而这些也让生者的生活更加丰盈。
罗伯特·内米耶尔
[1] 这是一个双关术语,兼指回忆(remember)和重新塑造会员资格(remember)两层含义。作者把人的生命故事中出现的人比作其人生俱乐部的会员。哀伤心理相关工作者可以通过回塑对话重建人际关系的优先级。——译者注[2] 克罗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第一位原始神,无实体,代表时间。在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作品中,他被描述成一个转动黄道带的神,名字是“伊恩”,意为永恒。[3] 围产期丧失是指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等可能对孕产妇及其家庭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译者注
前言
哀伤心理学当中充斥着各种分析取向的模型。从弗洛伊德的模型到库伯勒-罗斯(Kübler-Ross)的模型,再到最近的哀伤双程(dual process)模型以及哀伤双轨模型(two-track models),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这些模型假设专业工作者应该据此帮助人们勾勒一个哀伤的过程。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出于善意试图了解当一个人丧失挚爱的人时会经历些什么,因此这样的模型层出不穷。
我们无意再增加一个类似的模型。我们怀疑使用这些模型可能存在一个风险:这些模型可能会被强加给那些容易受到思想殖民的人,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脆弱、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