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访谈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华为访谈录
田涛 编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华为访谈录》出版说明
访谈1 江西生
访谈2 吕克
访谈3 江西生(第二次访谈)
访谈4 卢赣平
访谈5 田峰
访谈6 陈珠芳
访谈7 陈珠芳(第二次访谈)
访谈8 李建国
访谈9 约翰·萨福克
访谈10 张顺茂
访谈11 曹贻安
访谈12 吕克(第二次访谈)
《华为访谈录》出版说明
《华为访谈录》是我断断续续、长达6年时间(2013—2019)对华为员工的访谈实录,访谈对象覆盖了包括常务董事在内的绝大多数公司各业务体系和后勤支撑体系的主管、专家、市场与研发部门的普通员工,他们中间既有华为创业最早期的老员工,也有“90后”、“95后”的新生代员工。高中层管理者访谈文字整理稿总字数在300万字以上,普通员工的访谈文字整理稿字数在400万字以上,涉及人数500人左右。这是一个完全口水话的访谈,此次出版,完全保留了口水话的风格,未做雕饰。唯其如此,才显得真实和生动。
华为访谈最初的目的主要是满足我自身的研究需求,但随着访谈愈来愈深入,我意识到,这700多万字是一座巨大的“富矿”,私藏于我显然是一种浪费,再加之我几年来身体欠佳,所以更萌生了将其陆续出版的念头。我了解,国内外有不少经济与管理学者对研究华为有浓厚兴趣,但存在各种原因,无法走近华为进行持续和系统的访问和调研,《华为访谈录》无疑可以弥补这样的缺憾。
《华为访谈录》将分册出版,每本访谈8至10位人物。通过访谈对象毫不设防、毫无保留的娓娓而谈,相信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一个无比真实的华为,包括它是怎么起家的,它的第一桶金,它的独特的组织文化,它的永续折腾的变革史,它的自我批判精神,它的激进的研发战略和充满英雄气质的市场开拓、冒险与征服、血与泪及歌与酒的奋斗,它的高级干部屡经摔打的成长经历和他们的生动个性,它的“90后”、“95后”新生代员工的心路历程,尤其它是怎么一步步从一无所有、“四大皆空”(无背景、无资本、无技术、无人才)走到全球领先地位的曲折历程,还有它的创始人任正非有着什么样的人格特质、领导风格、独特个性和优缺点……这些在《华为访谈录》中都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而且大多以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和被访谈者的无遮拦的评论呈现了出来。
我自认为,《华为访谈录》可以被称为一部华为的“历史故事辞典”,从中你应该能够找到关于华为的几乎所有疑惑的解答。不是我在解答,是华为的数百位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用自己亲历的故事、观察和思考在解答。
华为没有秘密,秘密就在19万员工的奋斗传奇中,在他们的人生故事中。
《华为访谈录》出版之际,特别感谢华为公司殷志峰、曹轶、申胜利、叶晓闻、龚宏斌、左飞、张俊娟、陈丹华、惠彩红等人,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以我个人的微薄之力,恐怕很难完成这样一项历史性工程。
2020.4.20于海南
访谈1
江西生[1]
访谈时间 | 2013年4月11日
访谈地点 | 深圳
被访谈人 | 江西生
访谈人 | 田涛
田涛:江总,你是公司老人了,熟悉公司早期情况,所以找你聊聊。
江西生:也谈不上特别熟悉,华为公司1987年创立,我是1989年到公司的。1995年以前我一直都在市场部,1996年以后到财经部,2004年左右到董秘处。
田涛:不局限于治理这块儿,你当时进公司的感受、心态,包括当时市场、研发的大致情况,队伍状况、领导风格等,都可以谈谈。
江西生:1989年,我进公司,纪平、郭平、惠椿等好几个人也都是那一年进来的。当时公司有二三十人(我的工号是8,但工号不代表入职时间,工号是1993年排的),我是1989年6月15日到公司报到的。当时整个社会、人们的思想还是很活跃的,我发现深圳有这样一家企业,就比较有兴趣,其实并不了解公司。那年3月经朋友介绍到华为看了一下,当时华为并不起眼,也没什么行业地位,主要是公司在深圳这一点比较吸引我,因为当时大家都比较向往特区。还有我是学通信的,专业也比较对口。当然最吸引我的是工资,每月300元,当时在内地每月只能拿到100元左右,而内地的一些体制也不太让人满意。当时华为是做代理的,代理同一产品的企业也有五六家,比如长虹(深圳)、华科(北京),它们业务做得比华为还要大一些。大家代理的是同样的产品——香港鸿年公司的产品,但它们比华为做得早一些,市场大一些,拿货也容易一些。我到公司半年左右就做广办(广州办事处)主任。当时公司有五六十人,有广州、沈阳、西安、北京、山东5个办事处,每个办事处最多有两三个人。刚开始只有我一个人,白天跑客户做销售、晚上修机器(那时还带孟平修过机器,他在公司实习),后来发展到有两三个人(包括秘书),1至2个维修工程师,当时广办的管辖范围包括广州、湖南、广西。我是正式常驻的第一任广办主任,当时胡厚崑(大约1990、1991年入职)在长沙。1992年我调回公司管全国市场,当年公司收入从几千万一下增长到1.5个亿,发展还是很快的。那个时候我们的产品只有用户机,做起来很难,用户机当时最大的是1024门,大部分都是47门、100门、200门,要一个个用户跑。到1993年开始有局用机,空分的,可达到1000门、2000门。1994年、1995年有了数字局用机,万门机就出来了。
田涛:华为第一款产品出来是在1994年?
江西生:是1992年。鸿年是航天航空部在香港做的一个企业,生产、研发都是自己做,1993、1994年前后在惠州办了一个合资厂,算得上是中国最早一批生产用户机的企业。最早的数字局用交换机是巨龙生产的,巨龙成立的时间比较早,开始可能不叫巨龙,但一直做局用机,大约在1994年推出了自己的大容量数字局用机产品。后来为什么它们不愿意我们代理它们的产品呢?是因为我们后来销售最好,又有了自己的研发能力,它们怕,所以卡我们。第一次卡我们,就是我刚开始管国内市场的时候,当时我的压力很大,我们的产品还没出来,它们又不给我们东西。到1993年,我们的产品已经可以给乡镇邮电局的下层单位使用,1994年已经有可以给县级使用的产品,1995年数字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华为访谈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