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汇】苹果酒屋的规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3章缅因州王子,新英格兰国王
韦尔伯·拉奇于一八六几年出生于缅因州的波特兰。他母亲是一个性情抑郁但爱好整洁的女人,在一个名叫尼尔·杜尔的人家里帮佣。尼尔·杜尔家里有成群的厨工和管家,他当时是波特兰市的市长,是缅因州实施禁酒法的所谓倡导者,一度还参加过禁酒党党魁的角逐,结果得票数还不到一万,这说明大多数选民都比韦尔伯·拉奇的母亲有头脑。拉奇的母亲是尼尔·杜尔的崇拜者,尽管尼尔·杜尔与她只是主仆关系,她却不认为自己是他的佣人,而自认是他禁酒改革的搭档。
有趣的是,韦尔伯·拉奇的父亲却是个酒鬼,在杜尔市长时代的波特兰,这算得上是一件了不得的壮举。当时的啤酒商可以在商店橱窗里做广告,展出苏格兰啤酒和苦啤酒等。韦尔伯·拉奇的父亲真是海量。他说这些酒太弱,只有一桶一桶地灌,才能找到一点儿感觉。不过,拉奇小时候从来不曾看见父亲有过醉态,因为他走路从不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说话也从不大喊大叫或含糊不清。倒是他的脸上常常露出一种惊讶的神情,仿佛总是有人冷不防地告诉他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惊得他路走到一半或者话说到一半又猛然打住,又仿佛是他突然想起或突然忘记在心头挂了好多天的什么事。
他经常不停地摇头,而且一辈子都误信一件事:他始终认为,在波特兰建造的一万九千吨级的“大东方号”轮船,本来就是为欧洲和缅因州之间的北大西洋航线而建,并且,波特兰港两座最好的码头也是专为“大东方号”修筑的,而市内新建的大饭店也正是为了接待这艘船上的客人,只是因为某个坏人或腐败分子或起码是个傻瓜从中作梗,“大东方号”才一直不能回到它在缅因州的母港。
拉奇的父亲曾是“大东方号”建造工程中的车工,也许是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尖锐噪音,以及饮酒过量所造成的长期耳鸣,使他产生了这种错觉。其实,“大东方号”并不是为波特兰航线而建,她原本是要远行澳洲的,只是由于工期一拖再拖,导致船主破产,经转售后才行驶北大西洋航线。可她显然并不适合这条航线,因此,这实际上是一项失败的工程。
所以,拉奇的父亲对自己当车工时的那段历史理解得并不正确。他对禁酒改革、对他妻子的信仰以及他妻子的雇主尼尔·杜尔市长都深恶痛绝。在他看来,“大东方号”未能返回波特兰,全是禁酒法给害的,于是他更加嗜酒如命。拉奇医生直到父亲晚年才对他有所了解,那时“大东方号”已经一去不复返,而父亲也成了“大干线铁路公司”波特兰车站的搬运工,所以,他只能凭空想象为什么当车工是父亲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小时候,韦尔伯·拉奇从来没有想到过,父亲是因为过度饮酒,才在操作车床时少了几根手指头(他父亲说那只是“意外”)。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母亲之所以热衷于禁酒改革,可能是因为父亲从车工堕落成了搬运工。拉奇医生后来才意识到,父母都只是佣人;因为这种失落感,韦尔伯·拉奇成了深得老师赏识的尖子生。
韦尔伯·拉奇虽然在市长官邸长大,却一向是从后门出入,并且和那位大人物的佣人们一道用餐。至于他父亲,则是在码头上以酒当饭。韦尔伯不喜欢听母亲与其他佣人谈论禁酒的话题,而宁愿与书为伴,所以才成了一位好学生。
他上过鲍多因学院,后来又进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在医学院时,由于迷上了细菌学,他差点儿当不成医生,而成为实验室里的怪物,或成为一位细菌学家。他的教授说,韦尔伯·拉奇在这方面颇有天赋,而韦尔伯本人也很喜欢实验室里的严谨气氛,并且对研究细菌有着强烈的渴望。在进医学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年轻的韦尔伯始终被一种让他既难堪又痛苦的细菌困扰,他急于找到治疗的方法,倒也不全是出于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当时,他感染了淋病,并且是他父亲间接所致。当韦尔伯一八八几年考上医学院时,终日以酒为伴的父亲感到极为自豪,于是送了他一份厚礼:出钱帮他找了一个波特兰妓女,让他去码头边的妓院寻一夜之欢。韦尔伯窘得不知如何拒绝。他父亲一向自顾自地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很少对儿子表示关心,而他母亲也是严厉得近乎自私,所以父亲主动送他礼物,不禁让他颇为感动。
妓院是一幢被海风吹得干爽的木屋,室内的窗帘和床单却带着海水的潮气。那个妓女有点儿像市长家与他母亲共事的一个稍有姿色的女佣。韦尔伯闭上眼睛,幻想着自己正置身于市长家的密室与女佣偷情。当他睁开双眼时,在烛光的映照下,他不期然看见了妓女肚皮上的深色妊娠线。当时,他不知道那是妊娠线,而妓女似乎也不在乎他是否会看到。事实上,当他头枕着她的肚皮快要睡着时,还迷迷糊糊地想着那些纹路是否会传到他的脸上,给他留下印记。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刺鼻难闻的气味熏醒,连忙蹑手蹑脚地从妓女的床上爬下来,没有惊动她。屋里的一张椅子上,先前放着妓女脱下的衣服,现在他却看见坐了一个人,正在抽雪茄,烟头忽明忽暗。他以为是个男人,是妓女的下一位客人,正客客气气地坐在那儿等他离开。可是当他问是否还有蜡烛,好点亮了来找衣服时,没想到回答他的是一个年轻姑娘的声音。
她只说了句:“如果你找的是我,就会更便宜点儿的。”他看不清她的面容,也找不到蜡烛。于是,她大口大口地吸着雪茄,让韦尔伯借着那一点亮光在烟雾中找到了自己的衣服。他穿好衣服,道过谢后,转身离去。
第二天早晨,在开往波士顿的火车上,他又遇见了那妓女,不由得十分尴尬。那女人到了白天话很多。由于火车上很挤,她手里又拿着一个纸盒,一副经常购物的派头,他便只好给她让座。她还带着个年轻姑娘。她朝姑娘指了指,说:“我女儿。”韦尔伯闻到了姑娘身上那股刺鼻的雪茄味,这才明白他们已经见过面,看样子,她年龄比韦尔伯还小。
妓女自称是伊姆丝太太(韦尔伯的父亲曾经说:“那名字听起来像叫床似的!”)她告诉韦尔伯她是个寡妇,家住波士顿,日子过得还不错,只是为了维持一贯的生活水准,才觉得有必要到外地卖身赚点外快。她恳求韦尔伯守口如瓶,好让她在波士顿保持自己的颜面和名声。韦尔伯不仅满口答应,还马上又主动给了她一些钱,比他父亲事先付的还多。他也是后来才知道父亲付了她多少钱,并且他父亲还说,伊姆丝太太在波特兰名声不错,但偶尔不得不去波士顿卖身赚点外快,好维持在波特兰的体面生活。因为是他父亲的老相好,她才破例在自己的家乡屈尊为他提供服务,不过“只此一次,下不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精品汇】苹果酒屋的规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