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与治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论文与治学

郑也夫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第一讲读社会学有什么用
大家好,走进本科同学的教室,和大家对话,非常高兴。说过这句话后,特别别扭,觉得这句话大概不能令同学们信服。这学期刚开始,这是第一周,我们上过的课都是第一节,可能上节课的那位老师开场白也是:非常高兴来给同学们上课。可能下节课老师还是这么说。这成了一句套话。我想说,我不是在说套话,我是由衷的,但即使这么说仍然觉得苍白无趣。于是我发现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论证这是我的真实想法?这是个不小的困难,我想同学们日后要做的很多工作,都是通过论证让人家信服。你怎么表述、怎么论证?我先试试,大家听仔细了,看看我怎么论证我前面说过的话:我来这里给本科生上课心里特别高兴。
德国有一个大社会学家叫卡尔·曼海姆。曼海姆在概括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别(当然这种概括好多大社会学家都做过了)时说,传统社会的特征是确信,准确地说,传统社会的精神领域里的特征是确信。而近现代社会的特征是怀疑精神的崛起,人们不像过去那么确信了。不是说近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再确信他的父辈曾经确信的某种学说、某种思想、某个信念,而是说,干脆,确信这样一个特征从我们的精神领地当中日益衰减。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很难确信了,相反我们滋长了很重的怀疑精神。那么怀疑精神给怀疑者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呢?就是使怀疑者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悬置的状态,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其实这个滋味不算太好受。但无可奈何,我们很难再像父辈那样,执着地确信某种东西了。我们觉得一个个学说怎么着都有点毛病呢。我们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曼海姆接着说,多数人一生当中,总有一个时段,其精神处于悬置状态。哪个时段呢?青春期。那时其精神处于狂飙期,他不愿意领受父辈告诉他的很多道理。他要去发问,他问这事情怎么这样啊?怎么如此不公道?如此荒诞?这和他的前途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关系,但是这些疑问使少年的内心变得很不安定。他怀疑父辈对他的很多教导,他要重新审视。曼海姆说,这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特征。当青春期度过以后,当他们找到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以后,他们就走出了那个悬置的状态。可能成了一个体面的白领,过循规蹈矩的生活,思想不再像以前那么疯狂,那么好怀疑。那一段岁月对他们有什么用呢?那段精神狂飙期,拓宽了他们认知的视野。尽管以后会循规蹈矩,但那段精神上不安分的岁月,帮助他们吸收了很多异质性的知识营养,对他们一生好处莫大。但多数人一生只悬置这一段时间。只有少数人,很稀少的人,终生在精神上处于悬置状态,不太是滋味,但没办法。这一小撮人是怪物,我们称之为“知识分子”。很不幸,敝人就是这一小撮怪物中的一员。终生处于这样一种悬置状态,很难踏实地依附在某个观念之上,和它结成一体,虔诚地笃信某种观念,终生不渝。那么对于我们这样的人,生活的最佳地点在哪儿?最好的社区在哪儿?就在这里。为什么?我们置身在社会的任何其他角落,人家会说我们有病:这事和你利益不相干,你这么兴奋干什么?你关心这些事情做甚?对于我们,只有此地才是最好的场所。为什么呢?因为,在座的诸位精神上同样处于悬置状态。上天赋予你们这段时期,你们不太容易相信,愿意重新思考一些事情。我们是一些怪物,终生这样。我们把我们的一生放这里,跟你们的一个时段相契合。你们走了,你们日后变得越来越安分。又来了一拨不安分的新生,年龄使然。这样,一个不安分的老少年跟一群不安分的少年凑到一块儿了。你们成了我的保护带,在这儿我不会遭到耻笑,被怀疑有精神病:怎么老大不小了,总关心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这里不会,不但不会遭到耻笑,偶尔还能赢得一些掌声,实在令我亢奋不已。我到这儿来,不是工作,到这儿来像游戏一样高兴。
同学们根据学历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分为三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为什么说今天特别高兴呢?硕博们,随年龄的增长,城府越来越深,童言无忌在他们身上消磨得越来越厉害,求知的天真也贬值得很厉害。我听说,美国很多大牌教授,最愿意给本科生上课。现在从教委到我校都在提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像我这样的人不用提倡,我高兴来上课。我非常理解国外那些大牌教授为什么特别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你们身上带着一种天赋,这段年龄求知欲最旺盛,最富怀疑精神,这段年龄最没有禁区,勇于指着老师鼻子去争论,还没学会客套。
以上是我的开场白。我为到这儿来在本科生的课堂里讲课而高兴。这不是客套话,我高兴的缘由可能和别的老师不完全一样,我为自己做了一个特别的论证。
下面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北京市出生的,但祖籍不是这儿,祖籍已经不可考了。因为祖父很小就父母双亡,只知道其父母从山东来到东北,具体的籍贯不清楚。祖父幼年在东北盲流。我1950年出生,在本市念小学念中学,念到初中三年级的时候遭遇“文化大革命”,在学校又滞留了两年,共度过了五年,却只是初中毕业。以后去黑龙江农场,1968年去,1977年回来。后考学,读过三所学校,获得过两个学位。1977年高考,考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了一年半,中途考研究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获哲学硕士。毕业后开始干社会学。中途又出国一趟,去美国丹佛大学读了一年半。学校给我的是博士奖学金,读了一半我不想读了,学校给了我一个硕士学位,这是1985、1986两年的事。从事社会学以来,待过四个单位,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最后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游击队员。北大是不是我最后的归宿呢?人算不如天算。反正我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一个老游击队员的血液。
为什么要讲这门课?打听了一下,我们系没有这门课。而我在人大讲过这门课。人大除我以外,也没有人讲这门课。我认为这门课非常之必要。我觉得大学,特别是文科的大学,主要教同学们三样东西:读书,思考,写作。当然除此之外,理工科还要学习做实验。我们还要学习搞社会调查。但是不管任何院系,这三件事大约是最大的三件事。这三样东西当然有各自的独立性,但是应该说,论文的写作是最综合的。也就是说,论文水准的高下实际上也能够折射出你的书读得怎么样,也能够反映出你的 ............

书籍插图:
书籍《论文与治学 》 - 插图1
书籍《论文与治学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论文与治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