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结语
文化的傲慢
文学评论家不像媒体大亨,他们总是在怀疑自身的重要性。一方面,文学面对的无疑是人类最基本的现实,这一点也许足够给予参与其中的人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自从文学从公共领域逃向了学术界,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就成了一种很边缘的追求,以至于我们不难想象大学的文学系(实际上是整个艺术和人文系)正在变成过去的回忆。学院的文学研究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受到了这些文雅的嘲讽。一位绅士,在文学艺术中对语言规范指导的需要,真的会高于他在外出打猎时对打枪技巧指导的需要吗?而如今,文学研究必须面对一种更为现实的怀疑论:这样深奥的追求真的能对经济增长做出一丁点贡献吗?
在许多新的发展中,正是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将文学批评从失去社会关联的危险中拯救回来。一旦文学学者敢于研究电影、媒体和通俗小说,那么他们就肯定有理由宣称自己处在社会的中心位置。毕竟他们致力于研究被数亿普通人消费的艺术品。我们已经看到一种不同以往的中心被赋予了这些文学知识分子,这些献身于革命民族主义的人——这些用战场替换研究室的男女现在可以宣称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了。爱尔兰的革命者托马斯·麦克多纳在都柏林的大学里讲完了关于简·奥斯汀的最后一课后,他离开校园前去参加1916年复活节的反殖民暴动,后来死在了英军手下。从《曼斯菲尔德庄园》通往激进爱国者的道路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漫长。当革命民族主义的浪潮开始退去,是族群政治和后殖民问题确保了文化理论更广泛的责任,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经带来类似的效果。反恐战争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与文化相关的种族身份和宗教信念卷入全球政治的争端之中。在此之前,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从过去几十年的主要关注——性别政治——那里借来了一点鲜活有力的生命力。到21世纪初,文化这个概念无疑将要有长远的未来,至少像圣战(jihad)那么持久。只有电影和电视之死连同力比多在地球上的消亡,才可能严重影响文化的存活。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已经成熟发展,而且似乎已在一些角落占据了主宰的地位。
然而,文化的重要性有被高估的危险。比方说,“文化产业”这个术语就是模棱两可的。如果“产业”这个词是衡量文化生产在现代文明中走得多远的尺度,那么它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它的主要驱动力绝非来自文化。正如通用汽车、好莱坞和媒体,它们主要是为了自己的股东而存在,是利益的驱动使文化在全球蔓延开来。文化产业没怎么证实文化的中心地位,倒是证实了晚期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野心。这一野心将幻想和享受作为一种殖民方式,并不比当年对肯尼亚和菲律宾的殖民逊色。奇妙而讽刺的是,当大众文化越在社会中凸显,当它看起来越像是一个本身具有价值的现象,它就越不再是原本的那个自足的领域。此外,文化越变得有影响力,它就越有利于全球体系的稳固,而这一体系总体上的目的对判断义上的文化而言是有害的。
典型的后现代智慧指出了这一体系现在要如何发生文化转向的问题。过去我们处在一个粗糙的旧工业社会,现在我们进入到了披着文化外衣的资本主义世界。所谓“创意”产业的角色、新文化科技的力量以及符号、图像、品牌、偶像、景观、生活方式、幻觉、设计、广告的关键作用,都见证着资本主义的“美学”形式的出现:从物质向非物质蔓延。然而,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将文化整合到了它自己的物质目标之中,而非资本主义无端地、心甘情愿地、满足地落入美学的掌心。相反,这种美学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被证明比以往的模式残忍而有效得多。对于马克思和莫里斯来说,与资本主义功利相对的“创造力”现在已经被占有和剥削所征用了。
资本主义致力于同化它曾经的对立面(“文化”),对此最好的证明便是大学在全球的衰败。如果说这没有自然界的奇观那样壮丽,那它至少也和共产主义与世贸双子楼的陷落一起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件。大学作为人道批判中心的传统曾绵延一个世纪之久,如今它已经沉沦了。大学转变成了受制于粗鲁的世俗管理意识形态的伪资本主义公司。学术机构曾经是批评性反思的竞技场,如今正和彩票店、快餐店一起逐步沦为市场的器官。如今,大学的命运大体上被掌握在科技官僚的手中,对于他们而言,其价值几乎和不动产是一回事。评价新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标准,即他们关于柏拉图和哥白尼的讲座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失业的毕业生共同构成了落魄的知识界。目前每年交着学费的学生们无疑将很快发现,他们的导师按传授的知识收钱。英国一所大学最近颁布了一条规定,严格限制教职工在狭窄的办公室中藏书,尝试让它的教职工步入新的可能之中。拥有私人藏书的想法变得像比尔·哈利或是紧身裤那样过时。我们大学中那些愚蠢的行政人员的梦想就是营造一个没有书籍和论文的环境。对他们而言,书籍和论文都是垃圾,与仅由机器、官僚和警卫构成的光彩照人的新资本主义荒漠水火不容。既然学生们也都是垃圾,那么理想的状态就是一个看不见这些麻烦的生物的校园。人文学科的消亡指日可待。
最终挫败资本主义文化转向的是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这些剧变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一种生活方式令人熟悉的面纱被不适时地揭开了,这种生活方式本来已经变得如此稀松平常,不再被人们视为一种特定的历史体系。危机通过突显资本主义内部的运作而使得那种生活方式得以凸显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色彩,相反,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在不远的过去形成的文明模式。重要的是,正是在危机的阵痛中负责这一体系运转的人开始第一次地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来称呼它,而不是美其名曰西方民主或是自由世界。因此,他们走在一些文化左翼的前面。几十年前,在他们为差异性、多样性、身份与边缘性而狂热的话语中就不再使用“资本主义”一词了,更别说“剥削”或“革命”了。新自由资本主义在使用“多样性”或“包容性”这样的术语时就像使用阶级斗争的术语那样毫不费力。
对于贵为宇宙之主的人类来说,谈论资本主义这件事太过轻率了,因为这样做就等于承认他们的生活方式只是许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和其他的生活方式一样,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一个特定的起点,而所有有起点的事物最终都会走向灭亡。也许资本主义不过是人类本性,但是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还不存在的时候就 ............

书籍插图:
书籍《论文化》 - 插图1
书籍《论文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论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