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思考科学的起源和起源的科学
序曲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
卷一 宇宙的起源
第一章 开始的开始
第二章 反物质的重要性
第三章 要有光
第四章 要有暗
第五章 要有更多暗
第六章 一个宇宙还是多个宇宙
卷二 星系和宇宙结构的起源
第七章 发现星系
第八章 结构的起源
卷三 恒星的起源
第九章 尘归尘
第十章 元素动物园
卷四 行星的起源
第十一章 行星的青春年代
第十二章 行星之间
第十三章 无数个世界:太阳系外的行星
卷五 生命的起源
第十四章 宇宙中的生命
第十五章 地球生命起源
第十六章 在太阳系中寻找生命
第十七章 在银河系中寻找生命
尾声 在宇宙中寻找我们自己
致谢
术语表
版权信息
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
Origins Fourteen Billion Years of Cosmic Evolution
作者:[美]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美]唐纳德·戈德史密斯(Donald Goldsmith)
译者:阳曦
审校:郑捷
出品方:未读·探索家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献给仰望星空的人
和那些还不知道为什么应该仰望星空的人
前言 思考科学的起源和起源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一些新综合学科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天体物理学已经不再是宇宙起源相关问题唯一的答案来源。随着天体化学、天体生物学、天体粒子物理学等新兴学科的涌现,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能为他们带来莫大的益处。我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调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者审视宇宙运作机制的视角也会因此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在本书中,我们向读者介绍了这些新的综合学科;由此,我们不仅讨论了宇宙的起源,还谈到了最大的物质结构的起源、点亮宇宙的恒星的起源、生命摇篮行星的起源,以及生命在某颗或多颗行星上的起源。
人类对起源问题特别感兴趣,这背后既有理性方面的原因,也有情感方面的原因。若是不知道某样东西的来源,我们很难理解它的本质,而在我们听说过的所有故事中,那些讲述“我们从哪里来”的故事总能引起我们最深的共鸣。
演化将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刻进了我们的骨头里,再加上百万年来在地球上的生活经验,在重述大多数起源故事的时候,我们自然会特别注意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件和现象。但是,对宇宙的认识越深入,我们就越清楚地发现:我们生活的星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整个宇宙有数百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地球所围绕运行的太阳,也只是银河系边缘一颗再普通不过的恒星。我们在宇宙中的卑微地位激发了人类天性中强烈的防御机制。很多人不知不觉变成了动画片里的那种角色。他们仰望灿烂的星空,然后告诉同伴:“当我看着这些星星的时候,它们的微不足道令我感慨。”
纵观历史,不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这些故事解释了宇宙的力量如何塑造我们的命运,这有助于我们对抗自感卑微的痛苦心理。虽然这些起源故事通常有一个宏大的开篇,但故事的情节很快就会转移到地面上;宇宙和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诞生、地球生命的起源等常被一笔带过,接下来的长篇大论只讲述人类历史的种种细节和社会冲突,仿佛整个世界是以我们为中心创造出来的。
几乎所有的创世神话都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宇宙的运行有其基本规则。而这些规则,至少从理论上说,会在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慎观察中显露。古希腊哲学家甚至将这样的前提升华到了崇高的地步,他们坚称,我们人类有能力感知自然运作的机制,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从中提炼出主宰万事万物的基本真理。他们还坚称,揭开这样的真理非常困难——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早在2300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将求知者比作洞穴里的囚徒,他们看不到背后的东西,只能靠洞壁上的投影来推测真理的面貌。这个著名的比喻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无知。
柏拉图的比喻不仅精妙地总结了人类为理解宇宙付出的努力,还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天生容易相信某些能被我们模糊感觉到的神秘实体在主宰着宇宙,我们最多只能学到一部分属于它们的知识。从柏拉图到释迦牟尼,从假想的宇宙创造者到电影《黑客帝国》里的“矩阵”,人们总是深深相信,宇宙由某种更高级的力量主宰着,真正的主宰者可以一眼看穿表象,看透万物的本质。
从500年前开始,一种理解自然的新方法渐渐成形。新技术和新技术带来的发现孕育了新的态度,今天的我们称之为“科学”。纸质书在欧洲的流通,加上水路和陆路交通的改善,让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高效,所以人们才能以远超往昔的速度学习别人的理论,彼此砥砺切磋。从16世纪到17世纪,高效的讨论催生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方法,它的核心原则在于,要想最有效地理解宇宙,首先人们必须仔细观测,然后尝试提出一些基本的通用理论,试着解释这一系列的观测结果。
另一个概念也促成了科学的诞生。科学依赖于有理有据的怀疑精神,也就是说,科学总是需要人们有条理地提出质疑。很少有人愿意质疑自己的结论,所以要鼓励科学的怀疑精神,我们必须奖励那些敢于质疑他人的人。这种做法或许有悖人性——不是因为它号召大家质疑别人的想法,而是因为,只要你能证明另一位科学家的结论错了,你就能得到鼓励和奖赏。对其他科学家来说,这位纠正了同行错误的人,或者以严密的理由对同行的结论提出质疑的人,他做的事情十分高尚,就像禅宗大师用一记耳光唤醒了在冥想中走火入魔的新手,只不过这些互相纠正的科学家通常是平等的,这里没有师徒。通过奖赏发现他人错误的科学家——人类天性如此,挑别人的错比挑自己的错简单得多——科学家群体建立了一套能够自我纠正的强大系统。科学家不会放过证伪同行理论的机会,却也支持彼此为拓展人类知识所做出的尝试,他们由此创造出了用于理解自然最有效、最高效的工具。科学因此成为一种共同追求,然而科学家绝不是一个惺惺相惜、互吹互擂的团体,他们也不应该是。
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尝试一样,科学方法在实际运作中也没有理论上那么顺畅。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会充分地怀疑同行。总有人希望在位高权重的科学家面前多露露脸,有时候也有人会被知识以外的因素左右,这都会影响科学的自我纠正能 ............

书籍插图:
书籍《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 - 插图1
书籍《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