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二○一七年八月二十五號那一天,我跟先生在幫我們的長子安德魯安頓大學新生生活。我們去沃爾瑪(Walmart)超市買了小冰箱與地毯,幫他把海報貼到床邊的牆上,也參加了校方規定的家庭惜別午餐會,才驅車回到比往常稍顯安靜的家。
兩週後,安德魯打電話來,這很不尋常,因為他跟大多數青少年一樣,能傳簡訊就傳簡訊。他哽咽地告訴我,宿舍有個學生剛過世了。
從電話那頭的描述聽來,他們有很多共同點:都是大一新生,都來自麻薩諸塞州,分別就讀互別苗頭的預備中學,兩人也都有弟弟。
我問他:「怎麼會這樣呢?」
他說那個學生跟朋友喝醉酒,在週六晚上大約九點跌倒撞到了頭。他的朋友、室友和袋棍球隊友照料他好幾個小時,還讓他揹上背包,以免他翻成仰臥姿勢而被嘔吐物噎死。他們也不時確定他還有呼吸。
不過,事發將近二十小時,他們就是沒有打九一一。
等他們終於在週日下午四點左右向外求援,已然太遲。那名學生在送醫後被接上維生器,好讓他的家人能飛來見他最後一面。
當初若有立即醫療照護能否挽回他的性命,現在已無從應證,或許可以,不過他並沒得到那個機會。大學生面對嚴重事故卻毫無應變力,這種事例實非罕見。
即使後果可能相當慘重仍選擇束手無為,不只是大學生會這樣。一名男性被強行拖下聯合航空班機,錄下的過程在網路瘋傳,為什麼大多數乘客在事發當下默默待在座位上?同事開口損人或有騷擾行為,是什麼原因令其他人保持沉默?經過這麼多年,教會領袖為何不舉報天主教神父的性虐待犯行?
我在一九九○年代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生,過去二十年間在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擔任教授──我的學術生涯都聚焦於社會規範的影響力,也就是形塑我們行為的不成文規定。人雖然會遵循這些規範以融入社群,但也可能對規範嚴重誤判。袖手旁觀的案例看似相互迥異,但我愈想愈覺得明顯,這些事件根本肇因於同樣因素:對事件本質感到困惑,旁觀者不覺得對此有個人責任,誤判社會規範,害怕插手的後果。
我透過研究發現,教育民眾社會規範的力量、點出我們對這些規範屢犯的誤判以及誤判的後果,都能幫助人採取更適當的行動。我的研究顯示,大一女生得知校園社群規範其實是在推崇不健康的體態典型,之後出現飲食失調的比率較低;大學生得知許多同學都在跟心理問題拔河,對心理健康服務的觀感會更正面。我們常會誤判旁人真正的想法──以為所有女性都想瘦、別的大學生從未感受悲傷寂寞──協助人理解誤判的心理成因,會減少我們對他人的錯待與誤解,亦使我們的身心更健全。這也可以鼓舞我們採取應對行動。
一九八七年,我在史丹佛念大學時首次接觸到心理學。我還記得,當我學到身處人群會對個人行為造成多強烈的影響,我感到非常驚異。我有幸能受教於菲爾.津巴多(Phil Zimbardo),他的史丹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至今仍是心理學界最知名也最具爭議的研究之一。能透過他入門社會心理學,實在難得!
在那個年代,研究人員能設計實驗並測量人的行為,但我們無法破解行為的生成機制;我們看不到人腦如何運作。神經科學近年來的突破使情況完全改觀,現在我們可以即時監測人腦如何處理特定情境、壓力與經驗。如同我將透過本書描述的,這些研究結果已經揭露,許多導致人袖手旁觀的決策過程並非出於深思熟慮,而是腦部在自動層級的反應。
我寫這本書是想幫助大家了解,人類在惡行前傾向沉默的天性源於哪些心理因素,這種沉默為何又是促使惡行持續的重要推手。本書的前半部說明導致好人作惡的情境與心理因素(第一章),而這些因素會造成一種更常見的現象,就是我們面對他人惡行時的沉默無為(第二到五章)。接下來,我會解釋在中小學校園霸凌(第六章)、大學性騷擾(第七章)、職場不當行為(第八章)此類特定的現實情境中,這些因素會如何克制旁觀者的行動。最後,我會檢視有些人更容易挺身反抗他人的原因,我們又能從這些反叛勇者身上學到什麼(第九章)。我會在末章做策略探討,不論各人性格為何,這些策略都能在別人亟需我們伸出援手時,使我們更能勇於發聲、採取行動。
我想讓大家了解導致人袖手旁觀的力量,並提供在個人生活中抗拒這類壓力的實用策略,希望這能協助本書讀者挺身而出、做對的事情,即使感覺困難重重。最終,我要說的就是破解旁觀者沉默無為的秘訣,並確保不會有人得在重傷後空等二十小時,才有人拿起電話求援。
1 好人為何默不吭聲
第1章 禽獸的迷思 尋常人也會做出糟糕事
二○一二年八月十一號,俄亥俄州斯托本維爾(Steubenville)一名十六歲青少女去參加當地高中生的派對,會眾中也有美式足球校隊隊員。她在派對裡喝多了,醉得很厲害,後來還開始嘔吐。當晚在場的學生說她看起來「茫了」。次日上午,她在一間地下室客廳醒來,全身赤裸,身邊有三個男生,不過她對前晚幾乎一點記憶也沒有。
接下來幾天,數名參加派對的學生在社群媒體貼出照片與影片,歷歷呈現少女的遭遇:她被脫掉衣服,遭人性侵。二○一三年三月,斯托本維爾高中美式足球校隊隊員川特.梅斯(Trent Mays)與麥力克.里奇蒙(Ma'lik Richmond)被判強暴罪名成立。
多數人聽到這類故事,會覺得這些壞事想必是壞人所為。肯定只有天性惡劣的人才會性侵一名失去意識的少女。壞人做壞事這種信念很安慰人,可惜並不正確。長年研究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娜斯拉.哈珊(Nasra Hassan)說:「駭人的不是自殺恐攻分子有哪裡異常,而是他們根本就很正常。」註1
或是來聽聽蘇.克萊伯德(Sue Klebold)怎麼說。一九九九年,她的兒子狄倫(Dylan)夥同同學艾瑞克.哈里斯(Eric Harris),在科羅拉多州科倫拜中學(Columbine High School)槍殺了十餘人。她說:「把狄倫視同禽獸的信念有更深層用意:大家需要相信他們能認出人群中的惡魔。」註2
為什麼我們假定壞人才會做壞事?因為這樣的信念可以安慰自己:我們認識的好人──親友,連同我們本身──不可能做出那種事情。
不過,「好人」還是可能為非作歹,也確實會這麼做,從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