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維也納之戰: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生死對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權信息
書名:1683維也納之戰: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生死對決
作者:(英)安德魯·惠克羅夫特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ISBN:9787545532685
關注公眾號:死磕讀書雜誌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目錄
致謝
重要人物介紹
哈布斯堡與奧斯曼土耳其人關係的重要事件表
序
導論:源於東方的恐怖
第一部
第一章 戰鬥號令
第二章 土耳其人與韃靼人
第三章 瘟疫
第四章 踏上征途
第二部
第五章 敵人
第六章 起來,起來,各位基督徒
第七章 地獄
第八章 「一道黑瀝青洪流」
第九章 聖戰?
第十章 強攻布達
第三部
第十一章 英雄輩出的時代
第十二章 迷思取代歷史
尾聲
維也納攻防戰地圖
獻給
德尼絲·古爾尼·惠克羅夫特
1914~2007
母親,你使他胎化,是你成全了他的初始;
他是你的新生命,你把有愛的世界,
俯身射上初生的眼睛而抵拒陌生世界。
——裡蘭克《杜伊諾哀歌之第三哀歌》
(本譯文摘自張索時譯《裡蘭克的絕唱》)
致謝
此書從醞釀、成形到完成,花費了頗多時日,幾乎涵蓋了我整個寫作生涯。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本書萌芽於一場會議,完成於另一場會議。1972年,傑福瑞·貝斯特與我在愛丁堡大學舉辦了一場會議,主題是當時的新興研究領域:戰爭、和平、民族。那時我們兩人的興趣都已經轉向研究戰爭與社會;傑福瑞在這領域的研究成果已遠超過我,自那之後,我和他的友誼一直持續下去。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重拾這一已擱置了十五年之久的主題。那時我已寫了幾本以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為題的著作,自覺有把握處理作為本書主題的大疑問:他們為何相互攻伐如此之久,為何最後停止攻伐?2007年,在文稿快結束時,我參加了另一場在瑞汀大學的會議,會議主題是「跨越分水嶺:中世紀末期和現代初期戰爭的變與常」。愛丁堡的那一次會議,我們在短時間之內,就精心挑選了一群人,在四天時間裡聚會、交談、辯論(有時候是激烈辯論),而這一次,法蘭克·塔列特、大衛·特裡姆,則花了兩年時間邀請專家,才辦成這場規模更大的且更開放的會議。說實在的,我並不喜歡研究戰爭;描寫戰爭和苦難有時仍讓我極度反感。但1972年的愛丁堡會議和2007年的瑞汀大學會議,讓我體悟到瞭解歷史的關鍵是戰爭和衝突。
我要感謝那些一直鼓勵我,又如好友般給我實質幫助的人。在列出他們的大名時,請原諒我省去了他們的頭銜。
約翰·基根是我們1972年愛丁堡小組的成員,自那之後,我一直很珍惜和他的友誼,欣賞他的努力。我們合寫過幾本書,他第一個鼓勵我研究哈布斯堡王朝,鼓勵我使用視覺資料。在這本書裡,我努力將他的劃時代大作《戰役之面》中的一部分洞見,運用於書中。
約翰·布魯爾對此書的寫成有無形的貢獻。他幾乎是我所探討的每個主題的開路先鋒。《權力的主要憑借》說明了在發達社會裡,戰爭帶來的經濟影響;與羅伊·波特合編的集合性大作《消費與商品世界》,為我的作品提供了有關交通網研究的上層結構。如今,他在《感性殺人:18世紀的愛與狂》一書的最後一章裡,再度把我絕不可能發現的理念和材料引介給我。過去幾十年裡,無論是在佛羅倫薩,還是在洛杉磯、牛津、倫敦,約翰與史特拉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們可能一直都不知道,他們對我持續不斷的支持,有多麼大的意義。
撰寫此書使我對陌生的匈牙利燃起了強烈興趣。神奇有力的匈牙利語,我很遺憾只懂寥寥幾個字和短語;同事黛安娜·卡利告訴我,現在開始已經太晚。我很感激她幫忙將匈牙利文資料翻譯成英文,包括米克洛斯·茲尼伊的史詩作品《錫蓋特堡的覆滅》的最後一段,她用令人蕩氣迴腸的英文展現於我。這部史詩出版於1651年,此前從未翻譯成英文。
如今我可以完全領會拉丁古諺「extra Hungari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出了匈牙利,就沒有生命,即使有,那也不算是生命)的意思。在這新天地指引我前進的是斯蒂芬·帕爾菲。在安娜瑪麗亞·阿爾馬西的熱情支持下,斯蒂芬引導我認識了匈牙利人的生活方式(從佳餚、美酒到生活樂事),並為我沒完沒了的疑問,提供了有效的答案。斯蒂芬知識廣博,讓我受益頗多,對我所遇到的問題、人物提供了許多幫助。因為有數代帕爾菲家族之人,曾經在那些戰場上奮力戰鬥,這些信息都彌足珍貴。
對我來說,布達佩斯已是我學習生涯的中心。多虧華盛頓特區的加博·阿戈斯頓為我鋪路,讓我結識了帕爾·佛多爾,以及匈牙利科學院那群博學而精力特別充沛的奧斯曼主義者。通過其中的泰爾扎·奧博尼,我又進一步認識了任職於國立賽切尼圖書館的阿涅斯·薩爾戈·沃伊提拉。該館所收藏的圖像資料,品質之高,是我在其他地方所未見過的。圖書館對面,就是位於城堡丘上的哈布斯堡皇宮(本書中上演過無數次殺戮的地方),如今內部辟有國立藝術館,館內珍藏有19世紀的歷史書;藝術館隔壁的市立博物館,收藏有關於1686年布達[1]攻防戰的大量資料。
本書其他部分,得益於在維也納、格拉茨、倫敦、華盛頓特區,以及費城的研究。維也納的維也納圖書館、奧地利國立圖書館、維也納博物館;格拉茨的約安魯姆國立圖書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倫敦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蘇拉藍國立圖書館;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和佛爾格圖書館,我都曾去過,收集了不少資料。在斯德哥爾摩,亨利克·安德森帶我到皇家武器博物館一睹意大利人馬西利最後一部作品的手寫稿,協助了我的研究。我特別要感謝彼特·帕夏爾,經他的引介,我才得以一窺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格外豐富的雕版書、木刻版書收藏。
對於任職於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的克勞狄婭·法比安,我要致上我誠摯的感激。她第一個瞭解到我為撰書而搜集圖像一事,可為歐洲諸圖書館的數字化工程提供多大的附加價值。她與詹姆斯·諾爾斯、傑拉爾·麥克林、阿涅斯·薩爾戈·沃伊提拉、席爾維雅·馬特爾·伍姆、專案經理蘇珊·彼得斯,一同設定了我們的研究計劃——印刷圖像研究聯合會——的方向。為這本書付出最多者,莫過於蘇珊。她一字不漏地看過我一遍又一遍的草稿,委婉地提出修正建議,也毅然決然地刪掉了草稿中某些冗言贅語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1683維也納之戰: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生死對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