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期主题:北京故事
正午故事
创建于2014年9月。界面新闻子品牌,致力于打造原创的非虚构写作平台。我们希望能避开热点和新闻头条,寻找那些不为人知且富含意义的线索,被主流媒体忽视的角落。
《正午》团队
谢丁:
《正午》负责人。记者十年,减肥十年,都未成功。
郭玉洁:
《正午》编辑。关注社会变革,喜欢人的故事,现实主义的信徒。
叶三:
《正午》编辑。喜欢猫、食物和好艺术的虚无主义者。
朱墨:
《正午》视觉编辑。靠谱的文艺王。
陈晓舒:
记者八年,曾就职于《中国新闻周刊》、《财经》杂志。爱好是“宅”和“出门玩”,分裂的天秤座。
王琛:
1988年生于山东。2012年在广州开始做记者,写稿越来越慢。曾居上海、深圳、广州,现居北京常营。初入《正午》时,误以为自己是一名作家。
李纯:
毕业于盛产美女和非直男的五角场文秘技术学院,学了6年新闻,有种被坑惨的后知后觉。曾供职于《南都周刊》,现在是《正午》记者。相信人们听故事的渴望和人类一样古老。
黄昕宇:
《正午》记者。特别害怕认识停滞,因此寄望于写作,希望它能带自己走得更远。
我在动批这十年
北京买房十三年
在棚户区
植物园里的“年轻人”
故宫里的年轻人
脏辫乌托邦
我在动批这十年
文_张莹莹
一
1993年,我初中毕业,从老家湖北来到北京,投奔在这里打工的姐姐。那一年,我16岁。
刚来北京,我找不到工作,你想啊,那时候让一个湖北村里人讲普通话,也是天方夜谭了。我接零活,卖报纸,过了几个月,找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百子湾一家餐厅当服务员,说是包吃包住,一个月200块,其实是住在厨房,厨师和配菜的住在前面餐厅。夏天我就一件衣服,有天晚上,我把那唯一的衣服洗了,刚把厨房门插上,老板回来了,说他饿了,要炒饭。妈呀,我没衣服穿啊!我说老板我先把插销开开,等我钻进被窝你再进来。厨房那么小,又不透风,他开了火,我在棉被里裹得紧紧的,一层层出汗,时间好漫长啊。
在那家餐厅干了一年,我嫌工资少,跑了。当时来北京的外地务工人员都站在现在崇文门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外面那条马路上,谁招人就去那儿挑,跟菜市场挑菜一样。一个30多岁的北京男人把我和一个河南大姐挑走了。他在鼓楼一带开了个饺子馆,还没开业,让我们看店,晚上就睡在餐厅桌子上。住了几天,那大姐的男朋友来看她,晚上没走。我们仨都躺下了,老板带着朋友来了。喝着酒,老板让我晚上到他家住,免得在这儿当电灯泡。大姐说,你千万别去。大姐教我装睡,蒙过去。老板一走,大姐的男朋友就说,要是今天我不在你们俩惨死了。第二天我们就走了,特别想给老板写个条,告诉他,我们不干了是因为你是个大色鬼。
我又去崇文门站着了,这回等来一个女老板,她在和平里第五俱乐部附近开了家餐厅。我在那儿干了两年,挺招人喜欢。喜欢我的都是大学生和附近上班的白领,但慢慢我发现,他们对我有好感,但不会跟我谈朋友,觉得我层次低。
后来熟人介绍,我去了一家歌舞厅当服务员,工资1000多,客人来了给小费,少的200,大方的给500,都能自己拿着。这种地方是不太体面,可我一个外地打工的有什么选择呢?第一天上班,领班让我倒酒,我倒得可标准了,结果领班边喝边翻白眼。等客人走了,领班骂我,你傻啊?你不给客人倒酒你给我倒那么满干啥?你想灌死我啊!一组五个服务员,数我不会喝酒,嘴也不甜,不会察言观色,也不会打扮,领班都穿几千块一件的宝姿了,我还觉得真维斯、ESPRIT就是最好的。也不知道给领班送礼,其他人都分到包房了,最后才叫我,我还得帮她们收桌子。活都干了钱还最少,我天天抹眼泪。
一年多后,我跟调酒师谈了朋友,就辞职了。夜店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很快,我们结婚了。
我姐说,你没学历,当不了白领,做个小买卖吧。当时她跟人合伙做服装批发,带我去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拿货,我在十里堡的一个市场租了个档口,一个月租金2000多。我胆子小,光拿便宜货,那种小裙子小上衣,民族风一点,看上去乖巧的,大学生喜欢。人气旺,但我心不够黑,人家50拿的货敢喊280,我50拿的要价100,市场里讲价起码对半砍,客人说50卖吗,你说我卖还是不卖?
一个月我好歹能赚两三千,也还行。但结婚一年多后,老公开始不回家。说起来也是我太霸道,他脚崴了,晚上疼得直哼哼,我说,滚一边去,你哼得我都没法睡觉!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一看,这人不知所踪了。
我打了好多道歉电话,他回来了。可是我心里不踏实,翻他包,翻出一封信,一个女人写给他的情信,原来症结在这儿啊。那女的也是我们以前那歌舞厅的,才22岁,漂亮,有房有车有存款,当年有几十万,那是天文数字。我说,你得想清楚,你这是找了个小姐。千说万说,没用,再大的魅力敌不过有钱,他走了。
离婚之后,我相亲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北京人,工人。说一见钟情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已经28岁了,没学历没姿色没手段,还是老老实实找个人嫁了吧。活到快三十,我终于清醒了。女人要是想成功,还是要有个靠山,有个稳定的家庭。
二
2008年春天,我第一次到常熟外贸村打货,同行的仨人都打完货走了,我还空着手,啥都不敢拿,怕拿了卖不出去。
我闹离婚那会儿,十里堡的档口开不下去了,我姐觉得我太消沉,让我在她动物园批发市场众合韩国城的店里帮忙。后来我又结了婚,怀了孕,生完孩子,老公说,你自己干吧,给人打工什么时候是尽头啊。
揣着三万块,还有大姐给的一万块的货,我起了家。在动批老天乐宫租了个5平米的档口,跟着朋友到常熟外贸村打货。那个村家家做外贸服装批发生意,他们从全国各地的外贸工厂找货,堆在家门前的地上,整个村子就像个大市场,衣服袜子鞋都有,你就扒拉吧。
每月去一次常熟,去了半年,我发现那里打回来的货不好卖。别人都是夫妻档,男的长驻在那儿,女的在动批看档口。男的一天天逛,看见新货才出手,半夜去扒刚到村子里的大货车,抢新货。新货才好卖,你要是到那儿就打货,可能三年前就有人把这个款拿回来了,三年前的款你还卖什么?可我在那儿耗不起,雇不起服务员,一去打货我就得关门,一关门就赔钱,就想打着货赶紧回北京。
我跟我姐哭,她没办法,介绍我认识了浙江萧山的一个黄牛。黄牛是当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京故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