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建筑》---祝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INFORMATION
书名:探秘建筑
作者:祝勇
排版:天天出版社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ISBN:9787501613274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目录
名 字·故宫和紫禁城
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
故宫是做什么用的?
故宫这座古建筑有什么特点?
空间·一个神奇的场所
故宫有边际吗?
故宫可测量吗?
故宫到底有多大?
时间·古建筑里的悬念
故宫是何时建成的?
中国古代有哪些建筑制度?
故宫是如何建成的?
地点·大国的崛起
历史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明成祖为什么要定都“北京”?
为什么要在“北京”营建新皇宫?
设计·精准的天平
中国古代有哪些设计理念?
“中轴线”是怎样一条线?
“中轴线”意味着什么?
布局·墙与门的智慧
是什么让故宫变得如此神秘?
故宫的正门在哪儿?
故宫整体上是如何布局的?
建筑物·宫殿秘境
故宫里有哪些宫殿?
最重要的宫殿是哪座?
为什么有些宫殿是“不对称”的?
名 字·故宫和紫禁城
如果到北京游玩,故宫或许是很多人都会来“打卡”的地方。但除了“故宫”,你可能还会听到它的另外一个称呼—紫禁城,故宫和紫禁城是同一个地方吗?
午门
李少白 / 摄影
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
故宫,意思是过去的宫殿。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过无数次王朝鼎革,也就有了无数座过去的宫殿,因此“故宫”这个词,不是今天才有。《汉书》里写:“公卿白议封禅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故宫”这个概念,至少在汉代就有了。
“故宫”的意象,也在唐诗宋词里出出入入,像唐代刘禹锡曾在《踏歌词》里写道:“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宋代蔡襄的《经钱塘故宫》中写道:“废苑芜城裹故宫,行人苑外问秋风。当时歌舞何年尽,此意古今无处穷。”
中国的王朝史里,夹杂着一部浩瀚的宫殿史,只不过宫殿一如王朝,都有着各自的命运与劫数,
保留到今天仍完整如初的,只有这一座明清紫禁城。
午门东雁翅楼
李少白 / 摄影
也就是说,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我们今天将其统称为故宫。那么,在明清时期,这座宫殿为什么又叫“紫禁城”呢?
首先要知道紫禁城是为皇帝提供的办公和日常生活的场所,因此这里成为平民的禁区,这一点,通过“禁”字得到了表达。同时,它是为了彰显帝王的权力,这一点,通过“紫”字得到了表达。紫,就是紫微星垣,是世界的中央,是天的意志。
除了宫殿建筑中那些与天有关的装饰与摆设(比如石雕和彩绘中的飞龙、太和殿前两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太和殿台基周围那上千只螭①首)之外,宫殿的轮廓与颜色,都突出了天的存在。在明成祖朱棣眼里,北京紫禁城,是依托上天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是人世间的紫微星垣,是整个天下的中心。
太和殿台基上的螭首
李少白 / 摄影
站在紫禁城巨大的庭院里,除了为眼前的建筑感到震撼,头顶上的苍穹也让人动容。它是那么浩大、沉静、一尘不染,在天的深处,必定有神灵住在那里。这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天上人,就是神,在古人的观念中神是住在人们旁边、却能主宰人类命运的邻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帝是“靠天吃饭”的。皇帝自己从不掩饰这一点,所以圣旨的开头总是说“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意思是皇帝是秉承上天的意志来运作、统治人间,皇帝说的话,也都是执行着上天的安排。
门上映出的太和殿
李少白 / 摄影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恰如其分地传递了古代帝王的意志。而到了今天,皇帝已经不复存在了,平民也可以比较自由地到这里参观,因此,“紫禁城”更常被称作“故宫”。
故宫是做什么用的?
故宫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我看来,它的功能已经不限于皇帝工作和居住的场所。
简单说,故宫就是一座城。在它的外围有城墙;在它的内部,有办公场所(三大殿、养心殿等),有家属宿舍(东西六宫等),有宗教设施(梵华楼等),有水利工程(内金水河等),有图书馆(昭仁殿等),有学校(上书房等),有医院(太医院等),有工厂(造办处等),有花园(御花园等)……除了没有市场,故宫几乎包含了一座城的所有要素。
太和门
李少白 / 摄影
但故宫里又是有市场的,故宫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忠诚、信仰、仁义、道德,都可以标价出卖。以上是从城市功能上说的。
从建筑形态来说,这座城里,宫殿楼台、亭阁轩馆、庭院街道一应俱全,因此它具有着一座城应有的物质形态。在这个空间里,也容纳着各色人等,包括皇帝、后妃、太监、文臣、武士、医生、老师(皇帝及皇子的讲官)、厨师、匠人等,他们在各种建筑中生存和相遇,合纵连横,沆瀣一气,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
故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是物质的城,也是人群的城。它是一个社会,是世界的模型和缩影。
故宫这座古建筑有什么特点?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
以故宫(紫禁城)为重点,具体来说,从建筑形式上看,明紫禁城与元大内如出一辙。从元大内崇天门与明代午门、宫城四隅的角楼,三台之上建的正殿,都可以找到惊人的对应关系。明紫禁城,几乎就是元大内的翻版。那个消失的元故宫,依然活在明紫禁城里。甚至明紫禁城的许多构件,都直接用元故宫拆下来的。因此,那些消失的建筑,并没有真的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另一个身体里。
我们当然不希望从前朝代的宫殿被肢解,而是希望中国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宫殿都完整地进入下一朝代,如秦代阿房宫、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宫,都能像西方的石质建筑那样,具有穿透时间的力度。但木的哲学并非如此,木建筑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永恒,即使西方石建筑也不能永恒,那些文明的废墟无不证明这一点。层层叠叠的斗拱,正像是木头上开出的花。只有生命的接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永恒。
紫禁城是一个花的王国
李少白 / 摄影
在这座紫禁城身前,有元朝的百年宫殿,在它背后,是五百多年的修修补补、不断重建。直到我写此书的时候,大修仍在继续,在它六百岁生日时,才真正完成,继而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留给下一个六百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探秘建筑》---祝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