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7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
作 者:苏智良
出 版 人:何林夏
出 品 人:刘广汉
责任编辑:熊 慧
装帧设计:赵 瑾
目录
版权信息
鸣谢
“难民之父”饶家驹与他的上海难民区
第一部分 饶家驹与南市难民区考略
上海安全区
THE SHANGHAI SAFE ZONE
上海南市难民区述略
饶家驹与上海国际救济会和南市难民区
城隍庙与邑庙难民区
饶家驹:四小时停战协定和南市难民区
战时上海南市难民区
不能忘却的上海“拉贝”——浅说饶家驹及上海“南市难民区”
从租界的难民举措看饶家驹难民区的成立
南市难民区相关地点考证
第二部分 饶家驹与救助难民的团体、个人、活动
茅屋济济教多士——上海抗战时期陈鹤琴与难民教育考略
上海国际救济会与战时上海的难民救济
试析饶家驹与抗战时期上海难民救济的若干问题
“孤岛”时期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济事业
上海国际红十字会难民给养述略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沪开展难民工作述略
活菩萨赵朴初与淞沪抗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
法文文献中关于耶稣会在江南战时救济片段述评
饶家驹的战时难民救助事业及其同事们
第三部分 饶家驹与难民救助理念的弘扬
南市难民区的建立和国际人道法的订立
饶家驹在国际人道法领域的遗产
L'héritage de Jacquinot de Besange en droit international humanitaire
从饶家驹、拉贝事迹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
饶家驹区及其对1949年《日内瓦公约》的影响
The Legacy of the Jacquinot's Initiative in the 1949 Geneva Conventions
饶家驹与南京安全区的设立
中国的安全区:巨人和矮子——记正定大屠杀:用事实说话
SAFETY ZONES IN CHINA: THE GIANTS AND THE DWARFS
饶家驹神父与国际救济委员会的难民收容工作——兼论饶家驹安全区的重要历史意义
从上海、南京到同归柏林——饶家驹的若干历史及其与拉贝的比较
饶家驹战时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与日内瓦第四公约
倡议书
异域谱大爱,历世而长存——“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
上海饶家驹区的故事
La zone Jacquinot de Changhai 1937—1939
后记
鸣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国际红十字会东亚地区代表处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历史学会
上海市档案馆
德国拉贝交流中心驻华办事处
本课题为中法友好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高原学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规划项目。
“难民之父”饶家驹与他的上海难民区
苏智良
1
饶家驹(1878—1946),原名Robert Charles Emile Jacquinot de Besange,出生于法国桑特市。1894年入耶稣会,后在英、比修道,获硕士学位。1913年,饶家驹到上海传教。他到上海不久,就“拿起筷子来吃饭,读中国书,讲中国话,跑到乡下去,和民众打成一片”
2
。他在徐家汇学习中文,同时任徐汇公学监学,教授法文和化学。是年,在协助学生制烟火时不慎引起爆炸,失去右臂。
3
但是,后来的上海人宁可相信他的手臂是一战时被德军炮火炸断的。
4
1914年至1934年间,他在虹口圣心堂管理外侨,包括日本教徒;期间,兼任公济医院理事会主席、天主教所办各外侨子弟学校童子军指导员,还兼任驻沪法军和万国商团的随军神父,军衔中校;并担任大上海建设委员会委员。饶家驹在上海共度过二十七年时光。
图1 饶家驹先生肖像(上海市档案馆提供)
饶家驹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因喜好体育锻炼而体格健壮,颇具男子汉气质。同事回忆,他自信、爽朗,具有贵族气派。学生回忆,他平易近人,是名出色的教师。
5
饶家驹有很高的语言天赋,除精通法语、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之外,能操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说上海方言,以及流利的日语。语言天赋使得他能在不同的国家族群中穿梭与交流。
饶家驹“从性情方面说,他是一位宅心忠厚,和易近人,长于筹划,勇于执行,极有决心的人”。
6
悲天悯人的胸怀使他与慈善十分有缘,很早就积极投身义捐慈善。1920年上海华洋义赈会成立时,饶家驹即参与其事,与朱葆三、王一亭、袁履登、宋汉章等精诚合作。1922年,他投身援助安徽赈灾
7
,次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三等嘉禾章。
8
因此到1926年时,饶家驹已担任上海华洋义赈会会长,成为上海滩著名的慈善人士。
9
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他曾在上海闸北保护妇女儿童并因此而闻名。1929年豫陕甘爆发灾情,他发放赈款万元
10
;1931年长江水灾期间,他曾在上海组织捐款
11
;1935年黄河泛滥时,饶家驹“躬亲赴徐视察灾情”,然后递交报告,组织救灾
12
;他在报纸上刊登启示,“特吁求仁人善士,或慷慨解囊,或捐助药品,以赈垂亡,功德无量”
13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他曾组织妇孺从闸北战区撤离。“十四年以来,成千上万在上海的外国人目睹了卑微者的所有恐惧和所有苦难,而那些卑微者本身与战争毫不相关。”
14
长期的敏锐观察和亲身体验,饶家驹可能已有建立难民区的最初设想。
一 南市难民区的缘起
1937年“八·一三”战役爆发后,规模日益扩大,日军轰炸烧杀所造成的难民潮从未止息,大批外地的战争难民也涌入上海,其中既包括江苏、浙江等上海周边地区的民众,也有国际难民如来自德国或欧洲其他地区的犹太难民等。百万难民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图2 通往法租界的关闭的大门入口。图中左下角仍可看到部分大门。左边标志性的建筑是一家当铺(上海市档案馆提供)
8月13日起,租界与华界之间数十处铁栅门由巡捕军警驻守,严控开放的数量与频率。9月,进出租界已需要通行证。难民涌入租界最高峰时达“七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