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释人的解放_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哲学人类学思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导言:为什么还须挖掘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思想?
第一章 启蒙人道主义与哲学人类学传统
一、启蒙人道主义的思想渊源
(一)经验论与唯理论
(二)牛顿哲学
二、法国启蒙运动
(一)现实背景
(二)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三、德国版的启蒙与哲学人类学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浪漫主义因素
一、德国特殊的政治现实和浪漫主义
(一)德意志的政治和宗教历史
(二)浪漫主义的由来
(三)浪漫主义之后
二、浪漫主义的人学自觉
第三章 《1844年手稿》的主题转换:从激进政治批判到人类解放
一、激进政治批判
(一)对德国现实的批判
(二)对德国哲学的批判
(三)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二、从政治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
(二)何以实现人类解放
(三)青年黑格尔派政治经济学批判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1844年手稿》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与人的生成
一、国民经济学与抽象的人
(一)亚当·斯密之前
(二)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二、国民经济学批判与对象性活动的人
(一)寻求阶级对抗的原因——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的分析
(二)寻找人之非人的原因:区分异化劳动与劳动
(三)人与自然、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
第五章 《1844年手稿》中人的概念
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人的自由
(一)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二)绝对精神的创造性及其实证性
二、费尔巴哈的一般人本学与生存论哲学
(一)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
(二)对“一般”哲学的批判成果:感性对象性原理
(三)高卢-日耳曼原则——一条通向生存论之路
(四)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
三、马克思的人的概念
(一)存在论意义上的对象性活动
(二)人的社会性: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
(三)人的科学和自然的科学的统一:一条通向历史唯物主义之路
(四)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与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的对话
第六章 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一、关于《1844年手稿》中的黑格尔辩证法
(一)《1844年手稿》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
(二)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性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一)《1844年手稿》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的结构
(二)辩证法与人的历史生成
三、《1844年手稿》中辩证法的历史性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七章 《1844年手稿》的伦理学及美学思想
一、《1844年手稿》的伦理学思想
(一)关于马克思是否有伦理学思想的争论
(二)《1844年手稿》的伦理学内涵
二、《1844年手稿》的美学思想
(一)关于《1844年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
(二)《1844年手稿》的美学思想与整全的人
第八章 由《1844年手稿》引发的断裂问题及其清理
一、由卢卡奇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道路
(一)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二)卢卡奇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道主义思想的阐释
二、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
(二)结构对历史性的解构
三、《1844年手稿》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定位问题
(一)是神话还是事实
(二)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对启蒙的超越
四、哲学人类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结语:人是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
邹诗鹏
纪佳妮的博士论文《重释人的解放——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哲学人类学思想》即将出版,约我写一个序。我想就从思想史及其互文意义上谈谈本选题的意义,这也是对这篇论文的一个破题。
《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整个马克思思想的蓄水池,其中,哲学人类学的维度实是支撑性的,但争议的焦点往往也集中于这一维度。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因对物化的批判及其人本学旨向,曾被误认为是《巴黎手稿》的翻版。如同卢卡奇对苏俄道路的批判引出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人本学思想,马克思在1845年之后展开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也有理由回复到《巴黎手稿》,但这是否一定意味着使《巴黎手稿》神秘化,显然值得注意。与此同时,理论界也有一种不那么重视《巴黎手稿》的传统,理据即是对其中哲学人类学维度的批评。众所周知,阿尔都塞依据其认识论断裂,即把《巴黎手稿》看成是马克思早期不成熟思想的典型文本。阿尔都塞不过是众多贬低《巴黎手稿》的集中代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阿尔都塞之决绝态度标示着从卢卡奇直到法兰克福学派及萨特的人本学马克思主义向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也是从时间-历史哲学范式(并非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向空间-辩证唯物主义范式的转变。《巴黎手稿》的人本学或哲学人类学维度很容易被识别,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前,马克思不仅来不及与费尔巴哈决裂,而且很可能仍然延续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于是,无论在前苏联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还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巴黎手稿》自其面世起,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以不成熟的马克思思想的面目出现的。
但是,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就在质疑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断裂论,焦点即是对《巴黎手稿》哲学人类学思想的解读及评价。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人类学思想,本身即经历了一个形成过程。在其大学-《莱茵报》时期,即信奉启蒙理想与自由主义的时期(其间无疑还伴随着浪漫主义),马克思是相信“人是人的本质”之类的抽象判断的。但《莱茵报》时期遭遇的“物质利益的难题”使马克思猛然省悟,而我们通常也把这一难题看成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形成的起点。换言之,如果说此前的思想还是把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因而不甚成熟,那么,正是在经过了物质利益的难题之后,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走向了成熟。《德法年鉴》连同克罗茨纳赫阶段,可以看成是马克思在激进民主主义上的逗留,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政治解放,但不是赫斯式的民粹主义的政治解放,在赫斯连同恩格斯直接从自由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时,马克思在激进民主主义上作了一次特意的逗留,对当时的左翼资源作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集聚,在此基础上,才有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的新唯物主义(我们也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显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重释人的解放_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哲学人类学思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