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本书图片由台湾新经典文化出版授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迷路的诗 / 杨照著.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ISBN 978-7-5495-1298-0
Ⅰ. ①迷… Ⅱ. ①杨… Ⅲ. 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01579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政编码:541001
网址:www.bbtpress.com

出版人:何林夏
出品人:刘瑞琳
责任编辑:马希哲

字数:135千字
图片:12幅
2012年5月第1版
目录
诗人迷路了吗?
新版自序
迷路的诗
谜与禁忌
另一种真理的探求
潮一般的感伤
在有限的温暖里
夜 雨
气 味
浪漫之阙如
遗落月亮
如雪的声音
仿佛在君父的城邦
记忆与遗忘
一九八○备忘录
Dear You…
绣有莲花的一方手帕
旧日情怀与现实思索
迷路的诗Ⅱ
诗和少年时光
诗人迷路了吗?
《迷路的诗》坦白供述了什么
张大春
纯洁的情感、脱轨的渴望、易碎的梦想、焦躁的青春、瘠瘦的灵魂、受创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更准确或者准确得更俗滥的词语可以用之于一个写诗的少年身上吧?七○
年代中期以后迈入青少年阶段的台湾新人类和比他们早几年乃至早十几年出生的世代似乎已经有了较宽敞、松动的成长空间了,但是他们仍旧感受得到种种压抑、钳制和禁忌,不然,有什么力量能催唤他们写诗呢?
余生也晚,未能有幸如六○
年代度过青春期的前辈那样总可以在回忆中欣逢嬉皮、学运、迷幻药和保钓等等惊人的符号,这使得我在回头瞻看一下那些比我还要年轻的人类之时不免起疑:这些小孩子也能有什么伟大的挫折、壮美的感动或者深刻的体验吗?要不,还是任何一个尽管再平庸、再浮泛、再无所事事的世代都可以透过某种神秘主义式的辩证让卑微琐屑的个人成长旅程与宇宙的秩序、人类的处境、历史的轨迹、社会的变迁产生相互映射的光影?不然,又有什么力量能在任何一个时空之中形塑诗人呢?
比我还要晚六年出生的杨照在一篇评论《我妹妹》的文章中曾经指出:《我妹妹》这种犹似“忏悔录”(
Confession)
写作的小说大约是依违于卢梭和圣奥古斯丁两种忏悔录之间,也就是“觉今是而昨非”型的悔悟和“你所不知道的我究竟如何”型的告白。那是一篇令像我这样一个作者感动的评文—
—因为作者发现评者进入作品内文的方式与作者如此歧异却又如此深刻;但是,我仍旧不揣浅陋地和杨照讨论过卢梭和圣奥古斯丁之外的忏悔录,比方说蒙田式的辩护(
Apology)
算不算忏悔录呢?
如果说是为了反驳,像反驳高森(
Stephen Gossen)
对文学的挞伐而写的辩护之文—
—《为诗辩护》(
An Apology for Poetry

;那么西德尼爵士(
Sir Philip Sidney)
的Apology则是如此的纯粹,并不含有近代容用此字时所饱含的抱歉之意。然而,“抱歉”是多么诡异而歧义的一个语汇,所有的抱歉之语(
对不起、我错了、失礼、请见谅之类)
都不能免除这抱歉者“已然”或“既然”的一个强硬立场;抱歉是一个迫使抱歉对象接受已然如此或既然如此之事实的词—
—事实容或是发生之中或发生之后,则抱歉这个语汇正暴露了它的无效性,也惟其在理解了抱歉的无效性之后,我们才能重回Apology这个字的雄辩渊源,它的意思是辩护。其实,它的意思是辩护。
“忏悔录”通常被理解为某种借着“坦白供述”的形式来记录某个成长(
或醒悟、发现)
历程的再写,它往往会唤起同情的原因是阅读这个活动与了解真相这个意图之间的等同关系,而这个等同关系是不是非常“神秘主义”式的呢?质言之:当我们谈到一篇、一本或一套看似“坦白供述”的文字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然皆为不察地认为我们已经了解(
或者逼近)
了真相呢?
那么,我们可以在这里理解杨照的忏悔录——
一份比许多忏悔小说(
Confessional Novel)
更坦白供述的记录:《迷路的诗》。
倘若只读《迷路的诗》的第一篇《迷路的诗》,可以从第一段就骤下结论。杨照这样诱捕读者:
少年时代早已逝去了许久,浪漫情怀也逐渐无从负担,每日在熙攘喧嘈的街衢间掷荡来回的脚步,习惯了偶尔蹙眉怨叹,偶尔纵情放歌的心情代换,便不再想起诗,不再觉得有躲到哪个冷冷角落咀嚼一首诗的必要。
仿佛一切耳熟能详的、近中年式的、沧海桑田的觉悟;诗当然会迷路,因为诗人会老。
可是,杨照给了我们一本相对于这种俗成觉悟的书;在更多的篇幅里,杨照这个写过诗的人告诉他的读者:诗(
人)
之所以迷路并不是因为诗人老了,而是诗人杨照过于年轻。
一九六三年出生的杨照如此写下《在有限的温暖里》的句子:
什么时候停止写诗的?美丽岛军法大审那年。不是彻底的停止,句子还是一行一行潦草地抄录在本子里,然而却彻底失去了发表、整理成篇章的动机。有一些别的事情干扰着我的浪漫诗人梦幻。我的诗、别人的诗都少了些什么,一些我愈来愈觉得不应该缺少,偏偏却无从予以掌握的东西。
喜欢把杨照编入台湾当代政治环境和活动的论者一定不会错过这么一段,因为这样的坦白供述显然坐实杨照基于“政治的关切”而指导了他的文学思想。然而,如果不把“政治”扩充到无所不与的人生态度里去的话,毋宁以为:由于察觉到文学的(
诗的)
“荒芜本质”(
《在有限的温暖里》)
才醒悟了、发现了诗或者文学其实已经暴露出Apology的无效性。
视文学为“苦闷的象征”、“人生的投影”、“苦难的救赎”者,恐怕无从体会:文学工作只是它自己的辩护,而这辩护之所从来,乃是由于文学(
诗)
无法和人(
人们所以为的)
所映照的广袤现实逐一对应。相较于切肌入理的生命情境或存在处境,相较于正义、公理、世事、时局,哪怕是相较于天气和爱情,文学或诗之单薄脆弱似乎不言自明——它只能鲜活生动地显现在纸上。也就在这个关键上,所谓历史过于庞大;而相对地 ............

书籍插图:
书籍《迷路的诗》 - 插图1
书籍《迷路的诗》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迷路的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