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瓷之纹
马未都 著
故宫出版社
 
目录
 
甲光向日金鳞开 龙纹
远古及及秦
汉唐及五代
两宋及辽金



 
野草芳菲红锦地 植物纹
 汉唐及五代
 辽与北宋
 南宋与金
 
东枝憔悴西枝荣 植物纹
 元
 明
 清
 
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水纹

宋金元


 
唯有多情往来客 人物纹
汉唐五代
宋金

 
天时人事日相催 人物纹
 明
 清
 
鱼在深泉鸟在云 动物纹
 先秦
 汉唐
 宋金
 元
 
雉飞鹿过芳草远 动物纹
 明
 清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宗教纹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元
 
夜半钟声到客船 宗教纹
 明
 清
 
锦瑟无端五十弦 图案纹
 先秦及汉
 魏晋隋唐
 辽宋金元
 明清
 
霜叶红于二月花 文字纹
 汉唐
 宋元
 明清
 
甲光向日金鳞开 龙纹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一定会有自己的图腾崇拜。中华民族在其幼年时期就选择了“龙”作为图腾,由模糊到具象,由随性到专注,至少用了五千年的时间,龙的形象才一点一点地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与象征。
实际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具象的民族,象形文字很能说明这一点,绝大部分的艺术表现也能证明。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我们创造了龙这样一个神的形象,介乎抽象与具象之间,并坚持不懈地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龙的出现,缘于我们民族的情感。想象力超凡的祖先们将龙总结为九似,取各家动物之长,组合成这样一个上天入水,翻云覆雨,能幽能明,能大能小,无所不能的“神”,其精神层面对后世影响巨大。所谓九似乃九家之长:角似鹿,头似驼〔牛〕,眼似虾〔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鱼〕,爪似鹰〔凤〕,掌似虎,耳似牛。虽九似说法不一,但九为阳数之尊,凡天上飞禽,水中游鱼,陆地走兽,有角无足结合为一体,使龙之形象千百年来让国人既熟又生,既亲又远,既凡又神。
 
远古及先秦
地处中原的河南濮阳一座早期仰韶文化的墓穴里,有一条用蚌壳铺砌而成的“龙”。在男性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摆塑龙虎各一,龙弓背昂首,长身有尾,前后有爪,动态若飞,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了,距今超过600年。尽管此龙尚有争议,但中华龙的形象已呼之欲出。
龙的另一被人熟知的形象是红山文化的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故宫博物院亦有同类作品收藏。此龙体长无足犹似蟒蛇,头部似马而嘴似猪,鬣毛长而飘逸,身呈蜷曲状,整体与甲骨文“龙”有相似之处。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文化发达,仅以此“龙”形象就可知其文化底蕴,尤以美玉琢磨成龙,说明5000年前龙已深入人心。
山西省临汾陶寺出土一件彩绘龙纹陶盆,尺寸大,内绘蜷曲龙,利齿长信,身有鳞斑,已具备龙的基本特征。从出土情况可判定墓主人身份不同凡响,此盆可视为墓主人身份的象征物。此时距今约4000年。
殷商时期最著名的龙应是妇好墓出土的玉龙了。这组玉龙有圆雕有浮雕,虽有别但总体风格相同,以墨绿玉圆雕蜷曲龙为准,龙头饱满、张口露齿、眼凸耳伏、双足利爪、身体蜷曲有力,可以看出龙纹态势,至此可以说,中华龙的形象已基本定型,这时距今尚有3000年。
进入周,中国文明成长迅速,五经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六艺也是周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周王自称天子,与龙始有衔接。《周易》载: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爻乃君位爻,能居君位,则利济天下。
春秋战国之后,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龙纹作品急剧增加,龙之造型变幻多样。以青铜器为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外叔鼎,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均有龙纹呈现,为西周早期作品;而著名的曾侯乙铜冰鉴,装饰蟠龙纹为主,强调动态,尤其颈部所饰龙形耳,龙首反顾,长舌灵动,注重表达龙的内质,此时已进入战国时期。
而同时期玉器亦并驾齐驱。故宫博物院藏西周龙纹玉璜,龙纹顺势而为,首尾相互照应;春秋出廓龙纹璧,龙跃然廓外,回首弓身;而战国谷纹璧中心镂空侧身立龙,极具张力;此时的龙纹形象,多以曲身扭颈,张牙舞爪之势,极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时的自由空气。
周代八百年的历史,最伟大的成就是礼制的建立,继而形成了有秩序的封建国家。这种政治伦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直接影响后世三千年。中华民族各种文化的源头,大多可以追溯到周朝,包括今天社会津津乐道的儒学及道法。龙的形象在这一时期逐渐完善,除去政治层面的需求,还有美学层面的需求。龙纹在这一时期造型愈发优美,愈发具有兽之不及的“神”性,以至孔子见老子后说:“或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于阴阳。”孔子此言说得庄重而巧妙,他把自己对龙的认识上升引申于人,尊重之意清晰可见。
同一时期的管子也说:“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躅,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这段话几乎总结了春秋时代先哲们对龙的认识,让后人对龙有了一个基本定义。
 
汉唐及五代
秦汉之后,中国成为大一统之国,襟怀开阔,视野扩展,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龙”字释义为:“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农耕为生,最在乎天气,旱涝一直是农业的大敌,龙之权威体现在能左右旱涝,灾害遇龙方能化解。
故宫博物院藏凸雕龙凤纹彩绘陶壶为汉之典型。壶之古制无流,口瞳相若,溜肩鼓腹。这类陶壶战国至汉多见,有纹饰者多见细线刻划,云气纹、狩猎纹为多,龙凤纹次之,这件彩绘壶腹部凸雕青龙、朱雀等,表达着汉代人笃信谶纬,天人感应的心态。秦汉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在商周以来的积累上有所提高,大量的巫师方士预示吉凶,制作预言与隐语,作为吉凶征兆或符验;崇尚方术的儒生将其编集附会经典,谶纬流行。《晋书?艺术传序》载:“汉武雅好神仙,世祖尤耽谶术。”足见当时社会风尚。
灵魂升天,导致云中神兽出现,龙为其首。汉代腾云驾雾之兽随处可见,著名的“马踏飞燕”即是一例。谶纬在汉以后褒贬不一,如隋炀帝即位后,派出使者四方搜查,“凡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隋书?经籍志一》〕。而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却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他说“谶纬里包 ............

书籍插图:
书籍《瓷之纹》 - 插图1
书籍《瓷之纹》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瓷之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