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一粒一粒的金屑
侘寂帖
好紫与恶紫
宁静无价
书信里一个女作家的干净与自持
纸窗,纸衣和染色纸
颜色和植物的亲戚关系
耶路撒冷异乡人
被小说打败的自传
甜区
旅途中的书
辛波斯卡:日常生活颂歌
逐一点古中国的烟尘
茫然尘世的珍宝
素以养绚
如果你的母语是非洲的孤独
文字的手艺人
老式文青
等云到和等花开
为工艺所滋润的世界,是一个幸运的所在
书斋
忍受你必须忍受的,歌唱你必须歌唱的
家,甜蜜的家
一个朴素,明朗而又意外的人
各自爱
怀抱一颗听雨的心,才可以安贫为道
白色俄罗斯
鼓点
茨维塔耶娃:无手之抚,无唇之吻
托尔斯泰:多棱
邻家大哥契诃夫
纳博科夫从俄罗斯带走了什么?
布罗茨基:精神富贵
内米洛夫斯基:冷血与热爱
吉皮乌斯笔下的勃洛克
阿赫玛托娃:情感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及幸福种种
读《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人
狗与狼
我爱夏加尔
俄国作家们的法语家教
茨维塔耶娃的妈和做妈的茨维塔耶娃
帕斯捷尔纳克:音乐留痕,人与事
爱伦堡回忆录里的白银群星
五零后的旧俄情结
俄国文学作品中的植物
俄国作家们的书房
盛产回忆录的国度
曼德尔斯塔姆夫妇:白银悲歌
四季歌
万物有灵且美
星座迷
鸟迷
平安如馨
早起
咬春
青团又叫清明果
香城
谷雨说雨
撸柳球
初夏心情无可说
入夏话蚊香
端午:香囊与菖蒲酒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惜力
温补心性的女红
我爱厨房
而我是多么喜欢,这样平淡的厮守
2014年夏天,我一个人住
妈妈爱皮皮
一粒一粒的金屑
这么
我读黎戈的文字,总会产生两种冲动,一是写,许多想法与感觉被激发出来了。二是读,她阅读面广,阅读量大,书中人、事、物,经她一提,也就很想把这本书找来看看了。比如旧俄时代一大批作家,我就是这样跟着她认识的。还有诗人惠特曼的散文集,画家夏加尔的回忆录……省时省力,开阔眼界的同时,我还发现,有一些书,从前看过的,当时怎么就没觉出有多特别?还有一些,索了骥来,兴冲冲翻开,同样的段落与句子,又并不如从她文章里看到时那样惊艳。难怪曾有人说,小心!黎戈的文字是有魔力的!
我起先疑心她在给帕斯捷尔纳克、爱伦堡、惠特曼们当书托,想想又不大可能,时空距离差了点。思妥再三,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很可能,这是因为,我们并不具有她在读与写中的那种静气,也就没有她对于作者那样的敏会知心。
包括我在内很多自称“读书人”的人,总是急于从书中获取愉悦与营养,偶有一得,欣然宣告,略有失望,便忙着摘摘作者,批评文本——换句话说,我们是太想要让阅读来满足我们,证明我们了。书山路迢迢,生怕一朝错过风景,这是读书人特有的一种急功近利,智识之障。
黎戈不是这样。她的阅读不慌不忙,像每日例行饭后散步,今朝风色好,当然历历领受。然而,于全景中截取点与面,以微距仔细对焦,同样是她擅长和热爱的。比如路上一朵野花、一截树枝、一块卵石,少有人打量。她一弯腰拾了来,案头一摆弄,一拍照,发个微信,朋友圈里就一片拍手叫绝。她就有这样的耐心和慧眼,生活中,能够发掘日常细微之美,阅读中,能够体味作者的闲笔和种种曲折幽微。一般读者未必注意到的,经过她的眼、心、手,被解码,被放大,被润泽,展现出特别的动人。这动人之处其实是她和原作者的共同成就,有她阅读中的借力,也有她本身的文学创造力。
她又像在一个个寻常夜晚,于城市深处放飞孔明灯的人,总是能抓住一本书中最真挚深沉优美的细节,把它们从字海中提出来,用自己文学审美的火柴,点亮了,手轻巧地一抬,夜空中升起了一颗暖黄的星。
这是天赋,也有后天的自我训练。如切如磋,从最初到现在,翻开她一本又一本的书,几乎能听得见那轮与辗的细语;看得到光泽是如何绽放,又如何内蕴;触摸得到越来越温润坚实的质地。说到用生活来进行阅读与创作,以人生来观照文艺,以文艺来滋养生命,真的,我不知道现实写作者中还有谁比她做得更好了。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
跟黎戈其实相识很早,一直并未谋面。说起来在网络时代也并不奇怪。完全以文字相交,最初是腼腆、珍惜,慢慢地觉得这样也很自然。
我在豆瓣上认识她。大约从2001年起吧,她很少出现了。起初以为只是“戒网”,迟早要回来的。后来又听说是家事忧烦,也没有特意去打听。只是她离开的这几年,整个网络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豆瓣这个小众文艺综合型网站,慢慢也成了社交所在,鸡汤与麻辣文盛行,婚姻情感指南、成功学教程,轮番轰炸。各路写手抱着一夜成名的目的而来,扔密集的文字炸弹,有的哑了,有的响了。而认真经营着书影音,交流着写作与生活的人们,从不适应到焦躁失落是也是难免的。有一阵子,看着些熟悉而喜欢的作者,一边发着牢骚,一边努力迎合大众潮流,写出水准大失的东西,确实很感失望。好的文字让人平静充实,不好的,则让人躁动空虚,并产生深深的自我厌恶感。
总之,很长时间,被外界喧嚣和自我情绪的恶潮冲击,我无从坚持读与写的习惯。有序的生活步入了茫然,一会儿想去开牛肉面馆,一会子又盘算开店卖情趣用品——需要这些的人,总比读书的人多些吧!
偶尔就会想,黎戈她在干什么?答案现在出来了,她在写书。这一本比前面的更沉著更清澈,是经过自我疏理、沉淀排异之后的一片清明。
她是彻头彻尾的读书人,也是全身心地爱着生活,爱着这苍茫琐屑的俗世凡尘。她打通了读与写、文艺与日常之间的通道,她的文字,就是她的私家园林,望、寄、思、隐的同时,也提供日常起居坐卧的舒适便利。愉悦眼球,又照管心灵,而且,不吝向公众开放。
她喜欢工匠,觉得手工业者的生活与己最亲。按日本漆器名家赤木明登的话说:“工作不重要,只要努力自然会走出一条道路。日子得好好过,生活态度自然会呈现在工作中。”生活即工作,工作即修行,在日常的劳作,人和人的交往中,一点一点扎实地获得明亮而宁静的心境。欣然自承为资深文艺女青年的人,居然持这样质朴的生活态度。这态度也运用到了写作上,黎戈的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之间是同步的,没有落差的。生活在滋养着文学,为其提供土壤、阳光与水。文学也反过来,润泽着生活。
确实,有很多艺术家用透支和耗损生活的方式来滋生作品。可总还有一些其他模式的,比如黎戈这一种。并无高下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各自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