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学习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请支持正版
作者:[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
译者: 程可拉 , 孙亚玲 , 王旭卿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ISBN:9787561798270
更新记录:
V1.0(2015.08.09),制作完成。
一校:农妇三拳,pan,charlielee,向前冲,忍冬,eino。
二校:
三校:
组织者:无盐。
制作:无盐。
本书电子版制作,由[精益]网友协作,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任何对本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自负法律后果。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第二辑)总序
关于第一辑译丛
关于本领域进展
关于第二辑译丛
关于翻译出版
译者序
学习科学发展委员会成员
学习研究与教育实践委员会成员
再版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学习:从猜测到科学
焦点:人、学校和学习的潜能
学习科学的发展
第二部分 学习者与学习
第二章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有意义的信息模式
背景资料2.2 专家与新手教师的关注
知识的组织
情境与知识提取
顺畅提取
专家与教学
适应性的专门知识
小结
第三章学习与迁移
促进初始学习的因素
影响迁移的其他因素
问题的表征
学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迁移
小结
第四章儿童是怎样学习的
婴儿的能力
特惠领域的早期能力
学习和元认知策略
儿童的智力观和学习观:学习和理解的动机
小结
第五章心理与大脑
大脑:学习的基础
经验与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教学在大脑发展中的作用
记忆与大脑加工
小结
第三部分 教师与教学
第六章 学习环境设计
教育目标的变化
学习者中心环境
知识中心环境
评价中心环境
共同体中心环境
电视
一致的重要性
小结
第七章有效教学:历史、数学、科学示例
历史
数学
科学
小结
第八章教师的学习
一线教师的学习机会
学习机会的质量
行动研究
职前教育
小结
第九章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
新课程
支架和工具
反馈、反思和修改
小结
第四部分 学习科学未来发展走向
第十章 结论
学习者与学习
教师与教学
学习环境
第十一章 后续研究
主题
教育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对职前和在职教育的研究
教育政策研究
舆论和媒体
超出《人是如何学习的》范围
研究知识的交流
小结
前言
“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第二辑)总序
关于第一辑译丛
首发“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之一的《人是如何学习的》中译本,是在2002年秋天,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在“建构主义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该书主编、时任Vanderbilt大学教授的John Bmnsford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现场,揭开了中文版封面上的红绸带。
这几乎也是个“学习”的十年: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学习共同体、学习型家庭、服务性学习等概念逐渐走进各个领域,“学习”成为一个广具包容性的关键词。然而在惯于宏大叙事的国内教育界的研究分野中,学习一度(甚至现在依然)是个既“微”且“窄”的领域,几乎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子领域。但是与此同时在西方教育界,被置于多学科视野中予以考察的人类学习机制,却正在成为反思教育系统、启迪教与学的新关系和新技术的强大基础。对学习的假设的质疑,成为世纪之交对教育的传统、学校的组织和课堂的惯习最大、最根本的质疑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脑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人的学习的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和参与本质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在认识论、认知神经科学、信息技术、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支持下,学习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广受关注,并开始在教育界兴起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的“设计研究”。
我的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高文博士有着对苏联教育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厚积淀,尤其欣赏维果茨基学派关于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的深刻洞察。更让人感叹的是,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敏锐地捕捉到欧美学者在学术方向上的共识,在自己学术生涯的后半期,摒弃“画地为牢”的治学藩篱,跨进一个新的、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她成为国内教育界系统介绍、阐释建构主义和学习科学的主要学者,是呼吁基于脑科学的教育、跨越信息技术和学校教育鸿沟的早期倡导者,也是在中国本土的中小学尝试建构主义和学习科学实证研究的先驱者。然而,高文教授对自己最大的身份认定一直是“学习者”。
我们有幸与高文教授一起追踪了建构主义的理论争论,也目睹了学习科学的兴起浪潮。这种追踪和目睹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高文教授主编的这套“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辑译丛。从2002年9月《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的出版,到2004年3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的出版,第一辑译丛问世已经十个年头了。
笔者作为主要译者之一、,对第一辑译丛在我国产生的影响进行太多的主观评价似乎并不合适。为此,我特意查询了两组数据。一是向出版社询问了一些印刷销售的记录,《人是如何学习的》和《教育中的建构主义》都是四次印刷,印数都接近两万;《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是三次印刷,印数12 200册;《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都是两次印刷,印数一万上下^〈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也印刷了 6 000册。这六本书目前在出版社的库存已接近零。出版社告诉我,作为纯学术类译著,这样的印量和销量让他们觉得相当满意。二是我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梳理了一些引用方面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3月7日,国内CSSCI和CNKI两大数据库扣除重复后的引用情况是,《教育中的建构主义》1 361次,《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1245次、《人是如何学习的》368次,《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77次,《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59次,《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33次。这样的引用情况似乎不太均衡,仿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前几年我国教育界对国外先进的具体案例关注不够,对脑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是如何学习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