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经典临床心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温病经典临床心悟
张思超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温病经典临床心悟/张思超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7
ISBN 978-7-5132-1908-2
Ⅰ.①温… Ⅱ.①张… Ⅲ.①温病-临床医学-经验-中国 Ⅳ.①R25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91801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三河双峰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8.75 字数204千字
2014年7月第1版 2014年7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1908-2
*
定价 3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目 录
前言
叶天士《温热论》临床心悟
薛生白《湿热病篇》临床心悟
吴鞠通《温病条辨》临床心悟
前言
近二三十年来,温病的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2003年的SARS让人记忆犹新,目前的禽流感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气候的变暖,饮食结构的变化,加之抗生素的滥用,温病越来越多见,新的感染性疾病会随时暴发或流行。抗生素虽然为治疗多种温病提供了有效的武器,但对病毒性感染的治疗,尚无理想的药物,即使对细菌的治疗也产生了耐药性、毒副作用等问题,滥用抗生素对人体内部环境的强度污染,正向全人类敲响警钟。
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理论内涵的温病学理法方药,为解决当前发生较多的温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熟读温病经典,探讨其临床应用,实为时代需要。
温病经典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术、中医临床、中医文化的重要源泉。言简理奥的中医温病学古典经文,承载并蕴藏着中医外感热病的临床大智慧。熟谙经典,发遑古今,由博返约,是中医人成才的必然过程。学经典首要背诵,只有原文熟记于心,用时才能信手拈来。用经典需要理解、探究原文,将原文中的多层意义联系临床,使之发挥,逐渐将经典理论回归于临床、验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经典理论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本书编写厚重经典,尊经原旨,以温病经典《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三部著作重要原文、自注为框架,首列原文,继之释义,后基于自己应用经验和体会,抒己临床心悟。全书以临床应用至上为原则,将说理、治法、方剂、药物、案例融为一体,虽不系统,但较全面,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启迪及树中医思维作用。书名虽是“温病经典临床心悟”,但所悟理法方药并不拘泥于温病:论不分科,以温为主,兼以寒,以外感为主,兼以内伤,扩大了中医临床应用之范围。
中医经典奥藏金丹宝典,文字虽能释其意,但缺少直观表达。本书编写注重文字与图画结合,将复杂的理论或现象以图画显示,既以较直观的方式理解了所释内容,又缓解了阅读大量文字后的视觉疲劳感。
本专著旨在树立中医人读经典、用经典、做临床意识。增强经典底蕴,用中医经典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辨治,达到从经典原文中汲取临床知识营养、启迪临床治病思维、提高临床疗效之目的。
书中语言简朴,无奢华语句和晦涩难懂之言。广泛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及中医爱好者。
经典著作蕴意深刻,吾不敏,不能窥测其真,不揣陋愚,所悟皆针孔之见,定有偏颇之处,望贤达指疵。
古人悟捷、悟敏。我通过觉悟温病经典,有所悟心、悟理。此书若能悟发后者,亦悟悦之事矣。
张思超
2014年1月
叶天士《温热论》临床心悟
导 读
《温热论》是清代名医叶桂所著。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生于康熙六年(1667),卒于乾隆十一年(1746)。祖籍安徽歙县,后迁至江苏吴县。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父亲皆精通医术。叶桂少承家学,跟父学习岐黄之术。年十四时,父亲去世,于是跟着父亲的门人专学医术。叶天士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据传叶氏在十八岁时,已拜师十七位,即使成名之后,尚从师多人。叶氏广采众长,融会贯通,故学识渊博,医术精湛。除精于家传儿科外,尚精于内科、妇科、外科,尤其对温病研究独具慧眼,成就突出,为温病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一、内容特点
叶氏因平生忙于诊务,故著作不多。《温热论》为叶氏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的笔记整理而成。该篇文辞简要,论述精辟,甚切实用。虽然全文篇幅不长,但内容却极为丰富,对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医典籍中论述温热病的一部重要专著,被后世奉为圭臬。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出了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及传变形式,并进一步明确了温病与伤寒的区别。第二,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揭示了温病的辨治规律。第三,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内容,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等。第四,论述了妇人温病的证治特点,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
二、版本与读法
《温热论》著作传世有两种版本:一是由华岫云收载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温热论》,称为“华本”;一是唐大烈收载于《吴医汇讲》中的《温证论治》,称为“唐本”。其内容基本相同,仅文字略有出入。后王孟英依“华本”将其收于《温热经纬》中,更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不仅收入了众多医家的注释和论述,王孟英本人亦加入了精辟的按语。章虚谷依“唐本”将其收于《医门棒喝》中,名《叶天士温病论》,对原文逐条进行详细的注释,并阐发己见。
本书所选条文以“华本”所载《温热论》原文为依据,原文后的数字为《温热论》原文条文编号。
阅读叶天士《温热论》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内容前后互参。因为此书为叶氏门人笔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温病经典临床心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