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新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民主新论
作 者:乔万尼· 萨托利
译 者:冯克利 阎克文
目录
中译本第三版译者说明
中译本第二版译者说明
译者说明
序言
上卷 当代论争
1.民主能确有所指吗?
1.1 民主观混乱的时代
1.2 描述和规定
1.3 政治民主和其他民主
1.4 概述
1.5 关于理论的附言
2.词源学的民主
2.1 人民的含义
2.2 群众社会中的人民
2.3 人民的权力与对人民的权力
2.4 有限多数原则
2.5 林肯的公式
3.政治现实主义的局限
3.1 何谓纯政治?
3.2 战争式政治与和平的政治
3.3 克罗齐的事实与价值
3.4 莫斯卡、帕累托和米凯尔斯
3.5 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
3.6 理性主义民主与经验主义民主
4.至善论与乌托邦
4.1 对价值论的误解
4.2 对神话和乌托邦的再认识
4.3 自治与政治上的不可能之事
4.4 理想的作用
4.5 最大化、相反的危险和相反的结局
4.6 革命的神话
4.7 理想与证据
5.被统治的民主与统治的民主
5.1 舆论与民意的统治
5.2 共识问题
5.3 舆论的形成
5.4 公众舆论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
5.5 选举式民主
5.6 参与式民主
5.7 公决式民主和知识
5.8 统治与不可统治
6.纵向民主
6.1 多数原则与少数统治
6.2 多数专制
6.3 选举、择优及择劣
6.4 少数与精英
6.5 少数统治:从莫斯卡到达尔
6.6 寡头统治的铁律
6.7 竞争式民主论
6.8 对反精英论再评价
6.9 多头统治的规范性定义
7.民主不是什么
7.1 对应词、反义词与强度问题
7.2 威权主义、权威与权力
7.3 总体国家、民主和绝对统治
7.4 极权主义
7.5 独裁和一人独裁
8.决策民主论
8.1 政治决策的性质
8.2 外部风险与决策成本
8.3 决策结果和决策背景
8.4 偏好强度和多数原则
8.5 委员会和全体一致
8.6 委员会、参与和民主分配
8.7 合作式民主
8.8 关于理想主义代价的附言
中译本第三版译者说明
“代沟”问题,其实也可以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最初看到萨托利这本《民主新论》,是21年前的1988年;动了与友人阎克文先生一起把它译介给中文读者的心思,则是在1990年代初,距今差不多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了。如果今天再问自己是否仍有这份热情,还真的很难说。令人困惑、伤感和沉重的话题,可促后生奋进,令晚辈成熟,却不太适合于霜染鬓须的人了。
个人的变化本不足道。另一种较喜人的变化是,18年前,“民主”仍为一个可怕的忌语;而今天,大家已经在谈论“民主是个好东西”了。至于它好在哪儿,见仁见智,七嘴八舌。既如此,便需要一些谈资,以给民主讨论助兴论,萨托利的这本书,大概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跟萨托利颇有距离的民主理论大家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在出版此书时曾评论说,它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清新与活力。今日世界变化之快,超乎世人想象,能用“几十年不过时”这样的文字来形容一部著作,自是极大的褒奖。《民主新论》英文本问世,距今已有21年,中译本第一版也是15年前的事了,今仍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这么好的出版机构愿意将它再次付梓,足见达尔的眼力是很不错的。
语言一经转换,便会弊病丛生,此乃翻译这一行里的常识。当然这不是替自己的疏忽大意开脱的理由,而只能视为译事宜慎之又慎的告诫。借此次再版之机,我又对全书作了一次校订,发现问题依旧不少,并一一作了订正,欲尽数涤除,实万难矣,只能算是略有改进而已,错讹仍在所不免。如能借各路方家慧眼,来日继续有所纠正,无论于读者于译者,都是求之不得的事。
冯克利
2008年12月26日
中译本第二版译者说明
萨托利的这本《民主新论》,最早读到它是在1988年岁末。当时正值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谈论“新权威主义”之际,在知识同权力之间,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内,重新开启了一个理性的对话而非对抗的过程,而若从“公车上书”算起,这两者的断裂已持续了百年之久。失去理性和价值支持的权力给我们带来的不幸,我想是无须多说的。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读到萨托利极力张扬的“纵向民主”和“精英主义”,与之颇多若合符节者,自然也就生出很多以塞亚·伯林(Isaiah Berlin)所谓的“现实感”;它迫使你在肯定民主价值理念的同时,又要时刻盯住我们的现实,从批评与建设并重的角度去思考宪政制度本土化的可能,对我们的政治传统、既有结构的张力和“可操作性”给予更多的关注。
然而,知识和权力的初步和解再次表明是短命的。及至转过年后不久,突然风云变幻,理论思维旋即为街头政治所取代。事件过后,我自然更深切地意识到,这本书在酣畅淋漓的论辩魅力之外,对于变动社会中的我们,还有着另一层更重要的含义。萨托利站在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在坚信民主价值的同时,也像哈耶克一样,深知现代自由主义民主在某些文化和意识形态区域所处的劣势。尤其是在既乏民主作业的传统,又无契约化市场制度(我们若遵循苏格兰政治哲学的传统,把法律也理解成契约之一种,则市场制度的政治含义便显而易见)的政治社会里,具有持续可行性而非单靠热情激发的民主理念,实在是十分不易得到落实。因此对我们而言,细致的理论建设,以及悉心培养实践的智慧与耐心,就显得尤其重要。当我将翻译该书的愿望向东方出版社的陆世澄先生提出后,很快便得到通知,他们打算接受这部译稿。于是约请好友阎克文先生,花了一年多时间将其译出,在责任编辑王德树先生的支持下,使其终于得在1993年6月面世。
这个中译本的第二版,补上了原来刪去的第15章,借此机会,我也对第一版中的个别译名以及一些疏漏和错误作了订正。第一版为节省篇幅,将原著中的大部分注释略去未译,尤其遗憾的是割舍了不少解释性注解(共有七八万字),照现在大力提倡建立“学术规范”的风气,也是很不应该的事情。此次再版,将这些注解也一并译出(其中第9-14章仍约请阎克文先生译出,我作了校订),并按原书体例移至各章之后,原书征引的文献,除译出了作者和题目(其中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主新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