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诗人研究--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盛唐、中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研究
第一章 孟浩然三十岁以后的行旅
绪言
第一节 逗留洛阳与吴越之旅
第二节 逗留越地的孟浩然
第三节 孟浩然赴京
结语
第二章 晚年孟浩
绪言
第一节 拜访乐城张子容
第二节 韩朝宗的推举
第三节 身为张九龄的从事
第四节 孟浩然之死
结语
第三章 储光羲的田园诗
绪言
第一节 储光羲略传
第二节 终南隐居
第三节 储光羲与王维
第四节 储光羲田园诗的特点
第四章 韦应物的一生
绪言
第一节 韦应物的家世
第二节 少年时代
第三节 洛阳时代
第四节 从京兆府功曹到户县令
第五节 沣上闲居
第六节 比部员外郎时代
第七节 滁州刺史时代
第八节 江州刺史、左司郎中时代
第九节 逗留苏州的韦应物
结语
附录 王昌龄的边塞行与岭南行
绪言
第一节 边塞诗
第二节 岭南左迁
结语
第二部 白居易研究
第一章 下邽退居
第一节 下邽之作在十五卷本自撰集中所占的分量
第二节 翰林学士时代与母亲之死
第三节 退居的四年
第四节 再次出仕的选择
第五节 下邽的“闲适诗”
第六节 出下邽到江州司马
第二章 江州、忠州时期与“闲适诗”的创作
前言
第一节 江州穷境
第二节 江州的“闲适诗”
第三节 忠州时期与闲适的诗
小结
第三章 从知制诰、中书舍人外放杭州刺史
前言
第一节 “时来”的知制诰、中书舍人时期
第二节 “晚遇”的悲叹
第三节 外放杭州刺史
第四节 杭州途中之作
结语
第四章 杭州刺史时期
第一节 在杭州的穷境意识
第二节 杭州的“闲适”类诗
第三节 愉悦的境遇
第四节 “兼济之志”
第五节 告别杭州
结语
第五章 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之真伪
引言
第一节 《墓志》的文本问题
第二节 岑仲勉《存疑》之研讨
总结
第六章 白居易的墓志自撰
引言
第一节 风疾前的白居易
第二节 开成四年冬的风疾
第三节 风疾后的佛教信仰
第四节 香山寺奉纳《白氏洛中集》之序文
结语
第七章 李商隐的《白公墓碑铭》
引言
第一节 《白公墓碑铭》之“序”
第二节 碑文的前半部分
第三节 碑文的后半部分
第四节 《白公墓碑铭》的铭文
第五节 《白公墓碑铭》撰述的背景
结语
第八章 李商隐心目中的白居易
第一节 白居易与李商隐的关联
第二节 二人会晤之时
第三节 与二人相关的人们
第四节 借鉴了白诗的李商隐诗作
论文首次刊出一览
后记
中文版书后
唐代的诗人研究
前 言
蒋 寅
这套丛书是十位日本学者唐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荟萃,约略反映了日本学界中年一辈专家研究唐代诗文的重要成果。
三年前,我与同事张剑兄一起翻译川合康三教授的《终南山的变容》一书,常就日本的唐代文学研究进行一些交谈。正值王水照先生主编的《日本宋学六人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我收到老友高津孝和浅见洋二教授的赠书,欣忭之余又不免有点遗憾,觉得日本研究唐代文学的学者更多,成果也更密集,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介绍给国内学界。张剑兄是个有心人,马上同学苑出版社郭强先生商谈,决定推出一套日本学者的唐代文学研究论著丛刊,嘱我组织稿子。这当然是个好事,我欣然从命,马上邀约我熟悉的学者,并请川合先生等资深教授参酌推荐,最后商定请松本肇教授等十位学者各自遴选自己的论文,编为一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一套日本学者唐代文学研究丛书。
这一倡议承蒙诸位先生慷慨应允,翻译、编集工作很快就开始进行。正当我热切期待各位作者的书稿时,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传来,郭强先生因病猝逝!我与郭强先生素昧平生,自项目开始以来,尚未谋面。乍闻噩耗,惊悼不已,更为他的英年早逝不胜惋惜。学苑出版社在郭强先生的努力下,历年出版不少古典文学研究论著,对当今学术的发展卓有贡献。他的去世,无论对出版社对学界都是个很大的损失。他的工作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因郭强先生离去,我不得不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另外寻找出版社。幸而得到时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和汉学编辑室主任李晨光先生的支持,决定由中华书局出版这套丛书,这让我和各位作者深感欣慰。
将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学界,是我酝酿已久的夙愿。从三十年前开始研究唐诗,阅读松浦友久教授的《詩語の諸相
》,我就不断受到日本学者论著的启发,萌生翻译、介绍日本唐诗研究成果的愿望。1984年初我翻译了松浦教授的《中国诗的性格》一文,发表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1辑,从此一发不可收,陆续翻译了三十篇日本学者的论文,除了几篇友人邀约的译稿,多数是自己研究所需的参考文献。阅读日本学者的论文,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解海外汉学成果对于我们研究的必要。同事刘跃进研究员多年来曾反复提到古典文学界“补课”的话题,其中亟需补的一门课,就是海外汉学。中国古典文学早已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海外每年都有不同语种的研究著作出版,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理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问题。不了解这些成果,我们不仅会错过许多有益的启发、有价值的参考,甚至还可能出现课题撞车、重复劳作的结果。补海外汉学这门课,的确是刻不容缓的。
但要补海外汉学的课,又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许多国家、许多语种的研究著作,要去调查、介绍、翻译,这对我们的外语能力、经费和时间精力都是很大的挑战。近年,海外汉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出版了一些专业刊物和研究著作。但我们对海外汉学的关注,整体布局还很不均匀,对日本、美国和西欧关注较多,对俄国(苏联)、东欧、北美和其他地区则了解较少。西欧也只是英、德、法、荷几国了解得多一点,其他国家我们还不太清楚有什么学者做出了什么成果。这种情形与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亟需改变。
就当今海外汉学的格局而言,日本汉学历来最受国内学界的关注。这不仅因为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交流便利,更主要的是日本学者的成果扎实细致,广受各国研究者的重视。欧美学者凡治汉学的,首先必学日语,阅读日本学者的论著。我接触到的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欧美学者,基本都懂日语,能看日语文献。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更不能不了解日本同行的工作。
日本在古代曾是中国文化的热心学习者、研究者,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开始,日本的僧侣、留学生乃至商人来 ............

书籍插图:
书籍《唐代的诗人研究--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 - 插图1
书籍《唐代的诗人研究--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唐代的诗人研究--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