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过去的音乐家,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
木心,1994年元月摄于世界文学史课结业聚会
1989—1994年,陈丹青的五本听课笔记
出版说明
木心先生在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先生的原始笔记中。
2013年初,本社依据这五本听课笔记,出版了《文学回忆录》。陈丹青先生出于当时的顾虑,没有收入九堂课的两万余字。三年来,感谢读者对《文学回忆录》的肯定与厚爱,近期,经与陈丹青先生商酌,本社仍以他的笔记为依据,编成此书,是为《文学回忆录》补遗。
兹就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木心先生是在九堂课的穿插中,谈论自己的作品,本社一仍其旧,依据笔录原状,保留每一讲讲题。为方便对照阅读,本社将木心先生谈到他自己的十四篇文章,循讲述先后,分别插入每一自述之处,文章段落与听课笔记交织排版,这十四篇依次是——《即兴判断》代序、《塔下读书处》、《九月初九》、《S.巴哈的咳嗽曲》、《散文一集》序、《明天不散步了》、《童年随之而去》、《哥伦比亚的倒影》、《末班车的乘客》、《仲夏开轩》、《遗狂篇》、《素履之往》自序、《庖鱼及宾》、《朱绂方来》。
二,书中附印的笔记本照片,由陈丹青先生提供。他为此书撰写的后记,附于书尾,俾便读者了解当初隐去此书内容、今年决定公布的原委。
三,木心先生的创作谈是即兴的,没有讲稿,据陈丹青先生回忆,现场笔录有点跟不上,不免有所疏漏。本社初编此书时,也有力所不逮之难。陇菲先生建议,为读者着想,应将木心先生讲解插入作品相关段落,并亲自排定校阅了两课范本,全书体例,为之一新,在此特别致谢!三年前为《文学回忆录》校勘工作倾力襄助的马宇辉女士,也对此书涉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校勘订正,有所贡献,一并致谢!此外,全书未尽精确与完善之处,仍祈读者与高明不吝指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第一讲 谈自己的作品
《即兴判断》代序
《塔下读书处》
一九九三年三月七日
说得性感一点:这是不公开的。最杀手的拳,老师不教的。前几年的课,是补药,现在吃的,是特效药。
今文,古文,把它焊接起来,那疤痕是很好看的。鲁迅时代,否认古文,但鲁迅古文底子好,用起来还是舒服。
这么一段序中之序,说老实话:搭架子。搭给人家看。懂事的人知道,“来者不善”,不好对付。要有学问的。
要一刀刀切下去,像山西刀削面。鲁迅很懂这东西。
莫扎特,差一点就是小孩子,幼稚可笑,但他从来不掉下去。
写作是快乐的。如果你跳舞、画画很痛苦,那你的跳法、画法大有问题。
“文学演奏会”第一讲笔录原件
(金高今天重返书院。)
今天,破例,讲文学写作——讲我自己的作品。
三个比喻:画家,画,你们看到的是最后的效果。有说是把画家画画全过程拍下来的,我就是说这写作过程。其次,舞台、后台,我把我的后台公开。再其次,过去的音乐家,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肖邦演奏自己的作品,最好。
今天算是木心文学作品演奏会。
不卑不亢地谈。许多艺术上不允许讲的话,我在课堂上讲——我们相处十年了,开课四年了,其实很少有机会我来讲自己写作的过程。从来没有深谈过。
说得性感一点:这是不公开的。最杀手的拳,老师不教的——写作的秘密。对你们写作有好处。前几年的课,是补药,现在吃的,是特效药。好处,是你们已经铺了一些底。
是尝试。可以松口气。我每次要备课三天,两万字,有事忙不过来,这样穿插可以调和。
众人打开木心的书(台湾版)。
今天讲《即兴判断》里的“代序”和《塔下读书处》。
前一篇是答客问,后一篇是讲别人。诸位将来都会遇到这种事——讲下去,你们会知道写作有那么一点奥妙。
“代序”,在音乐上类似序曲。有时可以取巧,用另一篇文章“代序”,很老练,用不到直接来写序。
凡问答,采访,不能太老实。要弄清对方意图。这篇访谈,事先知道是对许多作家的采访,包括问哪些问题。我要知道说给谁听——要刺谁。
发表后,别人的“答”也都发表了,正好给我骂到。
我不愿和他们混在一起,所以单独取出作代序。
《即兴判断》代序
丁卯春寒,雪夕远客见访,酬答问,不觉肆意妄言——谓我何求,谓我心忧,岂予好辩哉。鲜有良朋,贶也永叹,悠悠缪斯,微神之躬,胡为乎泥中。
——阅录稿后识
先要来个“招式”,不宜用问答语,宜用文言(“阅录稿后识”。“识”,音同“志”。而且不能写“木心阅稿后识”,要去名字。从前人家多用自己名字,不必要)——“丁卯春寒,雪夕远客见访”,是文言的美。“不觉肆意妄言”,是退开,是谦虚。
“谓我何求,谓我心忧”,《诗经》的典故,简化了。
“岂予好辩哉”是孟子的话,意思是我好辩吗?不得已也。难道是我好辩吗?这样,就把“肆意妄言”解了。“鲜有良朋,贶也永叹”(“贶”,音同“况”,赐的意思),取《诗经》,意思是少有朋友和我长叹长谈了。
“微神之躬,胡为乎泥中”,《诗经》句,意思是“若不是为了你的缘故,我不会在泥中打滚”——若非为了艺术,我不会在泥中打滚。
今文,古文,把它焊接起来,那疤痕是很好看的。鲁迅时代,否认古文,但鲁迅古文底子好,用起来还是舒服。
这么一段序中之序,说老实话:搭架子。搭给人家看。懂事的人知道,“来者不善”,不好对付。
要有学问的。
问:您对作品的畅销与否的看法如何?
答:作品畅销,必然成名,而历史上一路过来的不朽之作,当时大抵未交“畅销运”。成名与成功很难兼得,通常是两回事,成名不一定成功,成功不就此成名。
畅销书,也有确实可称成功的。如果并非成功,只是交了“适逢其会”的好运,那么,后来自有结果:一时成起来的大名,缩小了,没了。
各国各族的书市,总有各种热门的东西,无可厚非,在当时,厚者是非不了的——值得省视的是:畅销书标示着那个畅销范围的文化水准,一般都着眼于谁写了畅销书,其实问题不在作者而在读者,所以问题很大、很重,重大得好像没有问题似的。
访者的第一问,你要想想,他问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心态(问,一定要别人问,左手挠右手,不痒,要别人挠,才舒服)。
答,是讲实话。平平实实讲。
答到第二段,转个弯,口气很安 ............

书籍插图:
书籍《文学回忆录》 - 插图1
书籍《文学回忆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 (EPUB全文下载)